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温客行】鬼谷暴乱,温客行为什么着染血“白衣”?被猥亵?

2022-03-12 21:20 作者:迷途-Judy  | 我要投稿

《岭》的解说其实去年就已经写出来了,不过之前都是自娱自乐,没想过会发到平台上来。最近因为《岭》周年,有朋友来找我要文看,还督促我发出来,几番思索后就来献丑了。

为了更文,我开始重新整理稿子。想要更客观的、全面的解说剧中人物和情节,而不被主观臆测误导。我重新看了小说《天涯客》,以免被模糊的印象影响,混淆岭剧和小说的细节。前文也整理了我在两者之间能get到的点,也在网上找了一些还能找到的帖子来观摩。然后,我发现有些帖子里在纠结一个问题,温客行于暴乱虐杀老谷主当晚,所穿的白衣意谓着什么?是不是有更深的含意?根据小说内容的诠释,是不是有其它的理解?

 

在解说这个片段前,我们再次声明一下《岭》中的人物设定表现形式上和《天涯客》中的人物设定表达形式上截然不同。

人类社会环境中为什么会出现影、音、图、文这些不同的传播形式,是因为它们在各自领域的表达、表现、演绎的方式、方法上也有各自的优劣。

小说以文字形式表达作者的意图,主要是靠文字所塑造的臆想空间而得出。这也就是为什么莎士比亚会说"一千个观众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也就是我们说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产生这种认知的差异,是因为小说仅用“文字”一种形式来塑造形象。所以作者的文字功底尤为重要,功力深的作者可以使他的文章韵味横生,塑造的臆想空间广袤而繁华,使读者在“咬文嚼字”时口齿生香。

电视剧作为影音结合的传播形式,作品所表达的含义主要是由主创们的表现方法而得出。而电视剧的表现方法是多元的,它不仅可以用演技精湛的演员来塑造,也可以用满含意境的取景来表达,还可以用服、化、道来烘托,更甚至它可以有一个好的剧本好的情节,等等诸多元素去构成。这也就是为什么如果一部电视剧扑街,论成败的时候总会出现各自的阵营。因为它表现形式的多元化,使得产生的结果也是多方面的。但小说只要扑了就是作者的问题,因为作者是这本小说的唯一创作人。


《岭》的成功归结于它在电视剧所能借用的这些表现形式上,都做到了合格乃至优秀。抛开我们一眼可以锁定的演员们,服、化、道和取景方面的运用也是《岭》成功的重要因素。在好剧本的前提下,它们也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所以,当我们看到温客行鬼谷暴乱这一幕时,关于他着装的问题我们要考虑的就不仅仅是衣服的颜色,还要结合上面这些因素来解说。编剧、导演和服化老师为什么会这样安排这一幕。

要明确解读暴乱中温客行的着装问题,我首先想到的是要了解古代人的着装背景和服装结构。古代人的着装背景包括时代和阶层两个方面,不同的时期,不同的阶层都有自己的特色。在某些历史时期,君主集权制的统治下,不同阶层的服装都有着明确的限制。以这方面着手的话要考据的东西过多,而且剧里演绎的是江湖风波,江湖的特色就是“侠以武犯禁”,所以阶层这个皇权产物我们先置后。我们以时代背景服装结构阶层限制的顺序来解析。

 

《岭》是一部架空剧,但是剧中有些情节的设定也带有一定的时代背景,我们找出来分析一下。

首先、 “贴烧饼”这个桥段曾经是大家热议的。不过《红楼梦》也是部没有确切时代背景的小说,它所影射的时代背景在《岭》这里过于薄弱,不做考虑我们忽略它。

其次,晋王以西北为根据地想要谋反当朝。这个设定是小说背景的引申。《天涯客》中西北动乱,编剧改编晋王人设时,运用了这个情节。小说也是架空文,时代背景也可以忽略。

 

所以我们从其它细节来列举:

太湖三白天下鲜

第一,“太湖三白天下鲜”,太湖三白闻名天下的时间:银鱼最早的记载是在春秋时期,但知名是从唐宋时期诗文开始,清康熙时更被列为贡品。白鱼、白虾二者没有确切记载,能找到是明清时期的诗文和故事传说。根据这个信息,时代背景最早可能是唐宋时期,最晚可能是明清时期,不太确定。

显考秦怀章大人,显妣秦氏老孺人之墓

第二,温客行祭拜秦怀章时,墓刻为“显考秦怀章大人,显妣秦氏老孺人之

越州、湖州、昆州

墓”。“大人”和“孺人”的称呼在古时有多种情况,这里列举其中的两种。一是男方的官职和嘉奖其夫人的诰命;二是孩子对父母的尊称。根据四季山庄是武林门派的设定,我们采用第二种说法,墓刻的意思就是先父秦怀章和先母秦氏。用“孺人”称呼妇人,从南朝时期就开始于民间了,到唐朝时已经广泛被应用。宋朝时潮汕地区更是“俗不论士庶之家,潮汕女子均称孺人”。明清两朝女性地位开始逐渐沦陷,且清朝有严谨的阶级划分,儒人多用于官称民间称谓渐少。所以,时代背景可以圈定为南朝以后到宋朝之间,和第一项重叠的是唐宋两朝。

第三,四季山庄地处昆州,镜湖山庄地处越州,三白山庄是在湖州。三个地点中,昆州隋唐两朝设置的行政区域都用过这个名字。隋开皇四年置昆州,治所在今云南昆明市西郊。唐武德四年设立的昆州其实是现在广西柳州附近。不过,隋朝地区的州、郡、县三级行政区域划分里没有越州和湖州,而唐朝的府、州、县行政区域划分里刚好有越州、湖州。所以地名代表的时代背景里,和前一项有时间重叠的是唐朝。【注:“四季花常在,九州事尽知”,“昆州有草,其名忘忧”。这两项代表的地域过于广阔,不加入考据。

长安

第四,“有个画师刚从长安回来”,温客行要“找个高手画师”时,提到长安回来的画师,长安在历史上是十三朝古都。我们假设在剧中长安就是京都,隋唐的京都也都是在长安,不过隋朝开皇二年就改为“大兴”了,到唐朝建朝时,才由“大兴”改回长安。所以,根据长安这个称呼我们还是锁定唐朝。

第五,第1集出场的李大人“节度使”一职,也是唐朝时府级别的行政区域划分。那么,最后的结论就是,《岭》的时代背景是参考了唐朝时期。

 

知道了时代背景后,我们就可以排除一些统治时期特色服装的影响,比如元朝的蒙古服和清朝旗装。

服装结构:唐朝穿的就是汉服,一套完整的汉服通常有三层:小衣(内衣)、中衣、大衣。因为唐朝时棉花还未传到中原,所以为御寒有时也会在外面加一层披风,这就是汉服的基本结构。

阶级限制:品色衣制度形成于唐朝,它规范了人们穿衣的颜色。所以民间的普通百姓多着白衣,就是未染色的衣服。白色虽然是正色,但不需要染制,是最容易获得、成本最低的颜色,自然而然成为了普通平民百姓的选择。久而久之,白色甚至成为了底层人民的象征,用 “白丁”(白衣男子)来称呼没有功名和官职的平民就是这个道理。(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陋室铭》唐刘禹锡)

衣着三层

根据上面的要素我们看一下鬼谷暴乱当晚温客行的着装,他身上的白衣是三层。那么,整套的衣服已经穿好了,并不是只穿着里衣。

主观解读:而鬼谷暴乱一幕是温客行为了推翻老谷主统治发起的,也就是他从底层爬起走向巅峰翻身为主的时刻。那么,白衣就意谓着人类阶级的最底层。温客行身着白衣,也意谓着他从地狱返回人间。而白衣染血,则表明他走向了覆灭自己的道路,再也没法回头。虽然鬼谷求生是他身不由己,但为镇压群鬼他无所不用其极。也正是因为这样的经历,让他选择了“纵鬼出谷”的极端手段复仇。“其情可悯,其行当诛”。温客行知道计划启动的同时,他的生命也开始走向灭亡。所以,他选择与魑魅魍魉共焚。而后期叶白衣杀上四季山庄,他也知道必死无疑。不仅因武功不敌,也因为他本就走上了一条回归地狱的路。

 

最后,剧中温客行有几次未完整着装的片段,我们用这些来佐证一下。

1.温周第一次吵架后青楼醉酒 (三层)
2.阿湘汇报张成岭在岳阳派的情况(三层)
3.鬼谷大战后温客行重伤昏迷(三层)
4.四季山庄温客行做年夜饭(三层)
5.为韩英疗伤后走火入魔昏迷(二层)
6.艳鬼复命挑拨丐帮、华山派与岳阳派关系任务(两层)
7.鬼谷内罗姨为温客行梳头(两层)
8.四季山庄温周同屋夜宿(一层)
9.四季山庄温客行清晨惊醒(一层)

1、2、3、4的完整着装是四层,最外层是对襟的长袍,类似披风,穿不穿都不影响服装的整齐性。

5、6、7只穿了里衣和中衣,但我们知道大巫为医生是在为温客行医病,喜丧鬼是看着温客行长大的长辈,艳鬼是温客行的心腹,在他们面前未穿大衣也不算什么。

8、9是温客行睡眠状态的着装,也就是仅穿一层里衣。这两处才是他只穿里衣的情形,而他穿里衣的状态只在周子舒和张成岭面前出现过(这不是说温客行对阿湘就区别对待,不亲近。毕竟阿湘还是个少女,而且是做为妹妹和女儿看待的,肯定不能在她面前衣衫不整)。

 

以此类比,鬼谷暴乱中温客行的着装完全没问题,充其量再加一件披风或外袍。剧中所表达的意思也不包括在鬼谷被猥亵这一层含义。

【温客行】鬼谷暴乱,温客行为什么着染血“白衣”?被猥亵?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