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京郊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序

2023-01-13 21:27 作者:162318-bai  | 我要投稿

北京,简称“京”,古称燕京、北平,是我国首都、直辖市,地处中国北部、华北平原西北边缘,东与天津毗连,其余均与河北相邻,中心位于东经116°20'、北纬39°56'。截至2020年,全市下辖16个区,总面积16410.54平方千米。2021年末,北京市常住人口2188.6万人。 北京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部、北部和东北部三面环山,东南部是一片缓缓向渤海倾斜的平原。境内流经的主要河流有:永定河、潮白河、北运河、拒马河等,多由西北部山地发源,穿过崇山峻岭,向东南蜿蜒流经平原地区,最后分别汇入渤海。北京的气候为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春、秋短促。 北京历史悠久,从辽国开始,这里就被设为陪都——南京析津府,金国更是将北京作为首都(金中都)。元明清三代,七百多年,北京虽然换过京师、大都、燕京等名,但一直是中国封建王朝的首都。 1912年1月1日,清朝末代皇帝溥仪退位。随后,北京成为了袁世凯的北洋政府的政治中心,也是民国首都。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四分五裂,主要有三个集团: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军阀,占有山东、安徽、浙江、福建、湖南、陕西等省,还在外蒙古有过驻军;以冯国璋、曹坤、吴佩孚为首的直系军阀,占有直隶(河北)、河南、江苏、江西、湖北等省;和以张作霖为首的奉系军阀,占有奉天(辽宁)、吉林、黑龙江(东北三省)。其中,直系军阀依附英美,皖系、奉系军阀依附日本。 而京兆地方(北京),则是这三股势力反复争夺的地区。直皖战争,两次直奉战争与后来冯玉祥率领国民军进攻直奉联军的战争,都是针对京津地区展开的。简而言之,谁占领了北京,谁就获得了经济、政治优势。 从袁世凯死后到南京国民政府占领北京,北洋政府时期的北京可以分三个阶段 ①1917~1920为段祺瑞的皖系政府控制北京 ②1921~1924为吴佩孚的直系政府控制北京 ③1924~1928为张作霖的奉系政府控制北京 1927年,北伐继续,很快渡过黄河,和阎锡山、冯玉祥兵合一处,共同向北京发起总攻。张作霖兵败,经山海关退往沈阳,皇姑屯事件中不治身亡,张学良宣布改旗易帜,服从南京政府管理,这样,中国迎来了形式上的统一。南京成为中国首都,北京改名为北平。 尽管北平不再是首都,但是毋庸置疑的是,它是华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因此十分重视对这里的统治。南昌起义后、共产党在南方地区发展了许多小根据地,在北平,党组织也积极发展,仅以通县为例,就建立起南昌起义后、共产党在南方地区发展了许多小根据地,在北平,党组织也积极发展,仅以通县为例,就建立起潞河中学支部、平东穷人会、三河中心县委等党组织,在抗捐抗税、解放思想、支持抗日、反对帝国主义发挥了重要作用。民国时期,北平出现好几次学生请愿游行。比如五四运动、一二九运动等等。共产党早起组织在北京(平)活动频繁,团结工人农民,教育学生先进思想,埋下了许多革命的火种,这为在京郊建立巩固的根据地奠定了基础。 北京及周围地区的地形复杂多样,平西平北,山高林密,河谷众多,地势险峻复杂,居高临下俯视北平,易守易攻,利于开展山地游击战;东部三通香三个县和南部的大兴、良乡,平原面积广大,处于平津交界地带,控制力较薄弱,适合以村庄为屏障,展开地道战与小型游击战。南部的冀中平原,河网纵横,苇塘广布,抗日军民以之为依托,进可袭扰城镇,退可坚守苇塘,并在白洋淀等地发展了特色的水上游击战。 北平是当时中国北方的重要铁路枢纽,北宁路、平汉路经过此地,还有几条向不同方向走的铁路。老火车站在前门,铁路往东经双桥,可到通县;从西边出火车站的铁路,在丰台,分叉成两条,一条经大兴往东南的廊坊、天津开去,为北宁铁路;另一条经宛平城、长辛店、良乡、琉璃河往正定开去,为平汉铁路;还有一条就是著名的京张铁路,现通到绥远,北京又改成了北平,所以叫平绥铁路。 另有从西直门火车站往西走的京门铁路,铁路一直修到了门头沟的木城涧矿,这里产煤,可以通过火车运输到石景山钢铁厂,为北平城发电、供暖。 几乎每个周围的县城都与北平有公路相通,且大多为土路。刮风时尘土飞扬,下雨后泥泞不堪,勉强可通汽车,贫穷的工人农民多选择畜力出行。 北平百姓的生活状况可参照《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描写北平风土人情的小说,笔者不多加赘述,在此另谈其背景。民国时期北平的百姓,阶层分化极为严重,又受兵匪之害,生活苦不堪言。《通州革命史》第29页记载了府院之争的情形:驻通州的西北军,在张勋复辟时,上街抢劫。讨逆战结束后,西北军四旅旅长张锡元,又率兵千余,开到朝阳门,向城内乱枪射击,然后“凯旋而归”。回通州又是全城戒严,又是盘查行人,声言是捉拿逃窜之辫兵。其部下就宣传张锡元是讨逆功臣。人们讽刺说:“劳师千余,扰民数日,未得分文,还不如一支毛笔一挥就是百元。”而广大农民则遭到了地主阶级的严酷剥削,31页记载道:当时各种苛捐杂税多达20余种,有算契税、白契税、田赋、验照税、旗地留置地价费、地价费、地方税、军用费等等。根据《通县志续修》记载,1922年至1929年在通县捐的军用费就达115119元。1928年1年收的军粮是1855440斤。好年景每亩地能收一石交租6至8斗,加上沉重地捐税,农民所得无几。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华的阴云又笼罩在了北平上空,1933年,长城抗战开始,北平的历史,又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接下来,我会以时间线为轴,以行政区划为单位,逐一讲述各区县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史。

【京郊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序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