垣曲明代南京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赵载墓
垣曲明代南京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赵载墓
运城市文物工作站
《三晋考古》
一、地理位置及发掘概况
赵载墓位于垣曲县华峰乡陈堡村北约500米的麻姑山下,占地面积约7000余平方米,地势北高南低(图一)。墓前有石人、石马、石虎、石羊等石像生(图版一,3),茔前石碑系当朝内阁首辅严嵩所撰碑文(图版一,1),1995年垣曲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12月,为配合闻喜至垣曲高速公路的建设,对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并实施了搬迁保护。
二、墓葬形制及随葬品
墓葬为夫妇合葬墓,坐北朝南,由墓道、过洞、天井、甬道、墓室五部分组成(图二)。墓葬曾遭盗扰,共发现盗洞四处,墓室顶部三处,甬道顶部一处。
墓道位于墓室南端,台阶式,长11、宽1.5米,台阶宽0.3、高0.2~0.3米,从墓开口向下共32个台阶。
过洞连接墓道和天井,位于墓道向下7.5米处,平面呈梯形,南宽1.5、北宽2、长1.3米。天井位于墓道与甬道之间,南北长3.8、东西宽2~2.8、深8.34米。底部墓门前两壁,用白灰抹墙面,长1.5、高1.5米。
墓门门楼为仿木结构(图版一,2),通高5.3、宽2米。墓门高2.12、宽1.2米,砖砌券顶镶嵌一块长方形石匾额,匾额长0.85、宽0.34米,书“歆承涣命”四字(图版三,1)。封门共两道,第一道封门用三块青石板立封,每块石板长1.5、宽1.3、厚0.1米。第二道封门即石门,石门扇青石质,高1.6、宽0.6、厚0.16米,素面无纹饰。门扇中部偏上有铁质衔环。
甬道长2、宽2、高2.8米,券顶。边有砖砌二层台,长1.5、宽0.38、高0.5米,台面放有木质彩绘骑马俑4个,朽蚀严重(图版二,3)。底部砖铺地。底面中间有顶门石槽,石槽方形,边长0.42米。石门后有顶门石,顶门石条长1.3、宽0.25、厚0.15米。券顶顶部有盗洞一处。
墓室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6.6、东西宽5.2、高3.8米。墓室券顶,顶部有三处盗洞。砖铺地。墓室东、西、北三边有砖砌二层台,东西二层台宽0.2米,北边二层台宽0.4、高0.44米。墓室北半部砖砌棺床,正方形,边长3.2、高0.6米。棺床东部放有两副棺木,棺盖板已被扰动置于一旁。左侧棺长2.2、宽0.6~0.64、高0.6米,挡板有题记“明南京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北崖赵公枢”(图版二,1);右侧棺长1.9、宽0.5~0.6、高0.55米,挡板题记为“明诰封宜人赵□吕氏之枢”(图版二,2)。砖棺床前正中放置一石供桌,长1.2、宽0.7、高0.6米。供桌上放置一石质香炉。供桌东残存一石柱(图版一,4),柱首原有装饰物,现已不存,石柱通高0.52米,方形底座,边长0.32、高0.2米。棺床前墓室东西两壁各开一小龛,北壁正中也开设一小龛,三个小龛大小形制均相同,平面正方形,边长0.66米,顶部砖券,高1米。北壁小龛上部正中镶嵌有一块买地券石刻,方形,边长0.41、厚0.1米(图版三,2)。
根据调查,20世纪70年代平田整地时该墓曾被扰动,出土赵载及其夫人墓志,现藏于陈堡村某村民家中。赵载墓墓志保存完整,长方形,长94、宽90、厚10.5厘米,刊于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十二月十七日,志文楷书39列,每列48字;志盖篆书(图版四)。赵载夫人吕宜人墓志志盖残损,志石完好,长方形,长90、宽88、厚13.8厘米,刊于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五月三十日,志文楷书,文26列,每列32字;志盖篆书,残损(图版五)。
三、结 语
赵载(1481~1543),垣曲县北羊村人,原名君琰,明正德六年(1511)辛未科进士,帝赐名载。十四年(1535)迁南京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嘉靖二十二年(1543),积劳成病,于同年10月25日病逝,终年62岁。
明代官吏墓葬在运城地区发现不多,考古发掘的更少。赵载墓无论从墓葬形制还是残存的随葬品看都具有一定的规格,该墓的发掘为研究明代中下级官吏的墓葬规模、形制、丧葬习俗等增添了新的资料。
执笔:张惠祥
附1:
赵载墓买地券石刻
维嘉靖二十四年岁次乙已十月庚寅朔越二日辛卯,垣曲县北羊谷里住人赵应丰,伏缘先考都御史奄逝,讣奏,钦赐新兆于县北西陈村祖茔之次。地属坎方坐子兼壬之原,南北长一百二十步,东西阔六十步。左至青龙,右临白虎,前连朱雀,后接玄武。内方勾陈,茔心分擘四域,丘承墓伯,封步界畔,道路将军,齐整阡陌,俾永无殃咎。若有干犯,并令将军、亭长缚付河伯。谨备牲牢酒脯,百味香新,共为信契。今工匠修营安厝以后,永保休吉。知见神、岁月主、代保神今日直符,故气邪精,不□干忪;先有居者,永避万里。若违此约,地府主吏,自当其祸。助葬主里外存亡,悉皆安吉。急急如五帝使者女青律令。
代保神 年河魁月大一日传送时,太吉。
附2:
赵载墓志铭
明故南京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北崖赵公墓志铭
赐进土第、光禄大夫、柱国、少保兼太子太傅、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知制诰、经筵事、国史会典总裁、灵宝许赞撰。
赐进士第、资德大夫、正治上卿、都察院左都御史、前南京刑部尚书、吴江周用书。
赐进士出身、通议大夫、掌詹事府事、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学士、经筵日讲官、纂修玉牒会典副总载、华亭孙承恩篆。
士君子生禀间气,负宏才,气克胜任,才克济事,而著望垂勋于国家者,若北崖都宪,其可称哉!公登正德辛未进士,名君琰,字文载,武宗改名载,世为山西垣曲县西陈村巨族。公曾伯祖,国初封南雄侯。曾祖讳朗,登洪武乙丑进士,授御史,按北平有声,高皇帝重其才干,呼为“山西长御史"。祖信,县学生员,入太学,授兰州所大使,即辞归。父鼐,号澹斋,贡为太学生,以疾不仕,授迪功郎。归乡教授生徒,累赠奉政大夫、户部郎中。配普氏,同邑赠监察御史普公女,累赠宜人,以成化十八年九月初五日生公。三岁识字,七岁能诵《孝经》《论语》。比长,颖悟过人,凝重弗侮,为县庠生,博闻强记,负蓄奇伟。丁卯捷乡闱,戊辰丁父忧,辛未举进士,观都察院政。丁继母卫氏忧。甲戌授户部云南司主事,监督收放南新等谷仓粮几百万石,无或讹爽。乙亥监临清商税,抑豪革弊,额解溢出。己卯升本部广西司员外郎。庚辰升本司郎中,调广东司以办烦剧,委督漕运,上漕政利弊,上命永著为令。癸未升陕西布政司右参议,抚治商洛诸处,植弱锄强,疏通各属滞狱,得释者多。贼首白章聚数百人劫掠为害,公督兵斩章等首百十级。事闻朝廷,赏公银二十两、采缎二表里。乙酉升陕西按察司副使,兵备肃州,其地即古玉门也。自弘治八年先襄毅公克复哈密,十年后不独哈密复失,而赤罕、瓜、沙等都督皆为吐番所陷,散亡部落附住我边,藩篱既失,番贼侵扰,兵备抵面相当,难险可知。公锐意备储蓄,阅士卒,缮军器,戊子年督励将士,斩番首十六级,边警少息。功奏,赏银二十两、豸服二袭。又抚降帖木哥等番族。有牙木兰者,甚为番酋所倚,公亦致伏降,奏置内地,番大失措。上赐敕褒奖。奏抚处附住诸番,则欲尽怀柔之恩;奏征调遏截虏患,则欲为犁庭之举,时论伟之。是年升陕西左参政,仍备肃州。己丑升都察院右金都御史,巡抚甘肃,复改督理甘肃屯田,开方立条,革势占等弊,屯田大兴。庚寅复改巡抚,布威覃信,振法励兵。总兵时陈虐军无度,公奏寘于法,上下凛然。不数月间,军威大振,北虏远遁。裁抑土番分外求讨诸事,仅得如例通贡。海贼犯境,斩首三十余级,赏银三十两、采缎三袭。乙未升南京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操江俟代。间北虏入寇,公大捷于凉州诸处,斩首百三十级。捷上,赏银五十两、采缎五表里。有命差科道官查甘肃连年储赈银粮,公应回籍听候比勘,明无碍□。朝廷方将启用公,而公婴疾,癸卯十月二十五日卒于正寝,寿六十二岁。讣闻,朝廷念功,命礼部谕祭,工部营葬事,以子应丰为恩荫监生。公配同邑吕氏,多淑行,累封宜人。男一,即应丰,初娶予弟运使词女,继娶予弟处士记女。女一,适训术普承德。孙女一。公性内蕴仁厚,外著刚果,惟见理微,则遇事有为;为事果,则功可立就。是以久历边陲,克壮王猷,应重锡晋显秩,而大著时望也。公孝友天植,戊辰在太学闻澹斋公讣,即日匍匐归,哀毁罔昼夜。幼从兄学,比长,事之如师,礼爱兼尽。在商州,洛南令犯赃,托公乡人怀金求免,公叱出之,竟寘令于法。同年杨进士殁,子贫苦,公携至任,育之,周以俸金。居乡敬长恤幼,周穷赈乏,难以数计。既卒,闾里远近哭声相闻,而朝宁间则深惜魁才巨干,未究厥绩。圣天子诞公生前恩锡之荣,厚公身后优恤之典,其不朽者,可遽数乎!应丰将以乙巳年十二月十七日奉公之柩,于县北西陈村祖茔之次钦赐新域而葬焉。先期持蒲郡刘润之大参撰公行状,乞予铭其墓,予与公雅连姻
谊,久同朝籍,知公最深,仅按状次第其事,以志公墓,而为之铭曰:
器大者受孔多,力坚者致自远。緊伟北崖,敏博之才,莅官勤恳。介直之气,履循由本。爰治商洛,豺狼宵遁。爰备肃州,北门关键。爱抚甘凉,都豸煌煌。覃诚鼓勇,将猛兵强。往诘胡戎,克震克襄。誓彼羌,牧尔疆,轶我境,伐必赏。侦彼跳梁,斩截威扬。奏功桓桓,宠赉匪常。赫赫南台,畀我国良。天弗愁遗,宸□洵口。主人视葬,御碑在阜。龙章谕祭,陈此牲卤。以酬戒勋,以庇尔后。陈山苍苍,奄穷无咎。锡祚千年,黄河左右。
附3:
吕宜人墓志铭
刊于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五月三十日。
志长90、宽88、厚13.8厘米。文26列,每列32字。楷书。志盖篆书。
明诰封吕宜人墓志铭赐进士第、荣禄大夫、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奉敕总督宣大山西等处地方军务兼理粮饷、灵宝许论撰。
赐进士出身、嘉议大夫、总督仓场督理西苑农事、户部右侍郎、清苑高耀书。
赐进士第、通议大夫、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奉敕整饬蓟州等处边备兼巡抚顺天等府地方、雁门吴嘉会篆。
吕宜人者,南京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北崖赵公嫡配也。世为垣曲望族,少失怙恃,育于兄嫂,兄嫂见其容止德性不凡,慎择其配。时北崖公居邑庠,名振群彦,乃许媒妁。既归,事翁澹斋赠君及普太宜人,备极孝养,闾里称之。普弃世,复事继姑卫太宜人亦如普。卒之日,哀毁尽礼,见者感动。正德辛未,北崖公举进士,历任户部郎中,累封宜人如制。寻升陕西参议参政,晋擢都御史,巡抚甘肃,宜人悉偕行,恒以德业忠谨相劝勉,故北崖所历咸有声。嘉靖丙申,公有南京操江之命,与宜人便道家园,未任病卒。宜人治后事必诚必信,且命其子应丰闻于朝。赐祭葬,录荫悉如例。服阕,应丰授官光禄署正,宜人泣曰:“汝父慎官守,敦朴俭,得有今日。汝其念之,勿外慕也。"未几,应丰罹马卿从谦之狱,左迁两淮运判,宜人甚忧之,与之南行,至维扬感寒疾,殁于舟次,亦可哀也已。其生成化丁未十一月念日,卒嘉靖癸丑五月三十日,得年六十有七。子男一,即应丰,娶余侄女。女一,适同邑训术普承德。孙男二:名言、名胤。女二:娴姨,聘余侄孙茂樱;嫖姨,尚幼。应丰将以乙卯年十月二十一日,启北崖公之圹,合葬宜人于邑西北蘑菇之原,先期以铭请余。惟宜人赋性贞顺而婉娩,处家慈爱而勤恪,相夫有礼,教子有方,待僮婢有恩,处亲族有义,盖古贤妇宗伯之流。予姊嫁垣曲普氏,为宜人表亲,每归宁,与家人言必称羡宜人不置口,此余所素闻者,非今日据状而后知其贤也。是宜为铭,铭曰:
孰谓女氏,惟内之居。作则遗范,施于里阊。孰谓妇人,惟人之从。相夫教子,为国圭琮。蘑菇有原,佳城敕建。史徵女师,予铭左券。
温馨说明:本平台目的在于集中传递全国各县考古成果,不作为任何商业目的,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们敬重和感谢原创作者,凡未注明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无法查获作者所致,敬请原作者谅解!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图文编辑校对过程中难免出现错误,敬请读者批评指正,我们将及时纠正修改。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