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微生物有机肥制作,篇1之堆肥

2020-03-17 19:39 作者:三分杂草地  | 我要投稿

本章讲堆肥。堆肥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大部分人做的根本不合格,制造了大量的病菌土。

第一节 堆肥发酵条件

1.     堆肥时必须要有良好的通气条件,因为分解饲料中的有机物质主要依靠好气性细菌的分解发酵。一般在堆积的周边空气流动好,分解发酵腐熟较快,尔中心部分,由于空气流动差,并且发酵中会产生更多的二氧化碳,形成饱和,不利于好氧微生物的活动和繁殖,因此中心部分分解缓慢,往往导致不完全发酵,所以在堆肥时最好堆翻1-2次。冬季堆肥温度低,不易腐熟,所以要将堆肥踏实,喷水减少空气流量,调节发酵速度。

2.  做堆肥时,料堆应保持湿润,最适宜水分为60%-80%,手握饲料水以点滴流下。当然并不是没有达到适宜水分含量就彻底不行,例如80%-95%有利于嫌氧微生物生长,不利于真菌和放线菌。50%-75%适宜真菌和好气性纤维分解菌。水分含量更低有利于分解木质素的真菌活动。低于10%,分解停止。所以适宜范围其实是各种分解者的交集。这里还要提一下,当堆肥发酵完成,通常需要补充水分,防止料堆干燥引起硝化作,即氮逃逸。也不能浇水过多以免氮素流失,这就是你们买的堆肥为什么总是稍微有点潮的原因。

3.  堆肥的营养对于混合料来说一般已经足够。但过程中要向堆肥添加微生物最缺乏的氮素,如尿素等,添加量为0.3%,要求水溶性。但不建议添加硝酸盐类,在堆肥还原过程中会损失掉绝大部分。

4.  堆肥温度。一般微生物适宜温度为15-37度之间,好气性细菌为20-28度。嫌气性细菌为37度左右。通常堆肥耐热细菌最适温度为50-65度。因此在严寒时得加倍注意,否则难以腐熟。至于酸碱性不能过酸过碱尽量保持中性就好,要求并不是特别苛刻。

第二节 堆肥的生化过程

堆肥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生化过程,是不同微生物协作的结果,通常将其分为三个阶段。

1.  前熟期:饲料堆内温度达到20-40度,有机物中糖类、蛋白质、氨基酸等“先辈♂”(先被括弧笑)细菌分解,随之细菌大量繁殖,料堆温度也逐渐上升至60度时,低温细菌便被高温细菌所代替。

2.  纤维素分解期:随着时间推移,温度逐渐上升至70度以上时,纤维素被分解为有机酸和能源。这个过程是在嫌气条件下进行的。所以堆肥你别多翻,勤快了也得失败。

3.  木质素分解期:堆内温度由80度下降到60度,木质素被菌类分解而发酵为呈黑褐色碎片。

4.  堆肥结果感官判定:腐熟好的堆肥,色泽为黑褐色,无异味,质地松软不粘连。

第三节 具体操作方法

我推荐的原料是草料40%,粪料60%和适量的土(这就是我为什么要家里搞小型畜牧业的原因,没有粪料也行只是温度不容易上去,成品养分价值少一些。)草料层厚6-9cm,粪料层厚3-6cm,交替铺放3-5层后再浇水,下面渗水即可。鉴于高度你们堆不到多高,我就不说了。当然我也不推荐堆的过低,那样温度根本不够。就只能变成,病菌、虫卵以及杂草的集合土。

通常温暖季节里制作的料堆,第二天温度就会逐渐上升,7天以后急剧分解,早晚能看见冒白烟,那么恭喜你你成功了。当料堆内的温度降至50度左右便可进行第一次翻堆。翻堆注意首先将四周和表层未发酵的收集到一块,再和已发酵的均匀混合,适量添加氮素。料堆堆到半个月以后进行第二次翻堆,为的是使料堆全部彻底分解和发酵。第二次翻堆后可以继续翻堆3-6次,每隔5天,3天,2天各翻堆一次。这样出来的成品堆肥就可以用了。注意堆肥应选择冬暖夏凉,远离风口,避免阳光直射的地方进行。

以上,这就是能直接种花用的高温堆肥,你们肯定会说哇,这么难得么,搞得我头皮发麻。小老板捞的不谈,所以我准备了普通堆肥法给你们。

特别篇:普通堆肥指在半厌氧条件下,不超过50度下腐熟而成,腐熟时间长达3-5个月。过程还是分层堆放,堆置一个月翻一次,根据干湿程度适量加水,反复如此直到腐熟。根据我黄淮海地区的经验,夏季一次两个月左右即可完成,冬季3-4个月。这里建议用淘宝卖的小几十的堆肥袋,有院子的狂热小老板我推荐栏式堆肥。BUT那个问题还在就是虫卵,病菌,草籽没有杀灭还是不能直接用,所以我为各位小老板开发了蚯蚓粪有机肥,见空间第二篇。普通堆肥的成果和高温堆肥一样可以喂给蚯蚓当饲料,我们采蚓粪种花,效果更好,类似于斗破苍穹炼丹的升丹密法。


微生物有机肥制作,篇1之堆肥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