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铁军:“三新思想”为我们打开了一个又新又大的发展空间【暨南乡村谈】

“三新思想”与乡村振兴的关系?
——温铁军:“三新思想”是五中全会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的重要指导思想,包括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
一、“新阶段”
1. 我们现在进入的新阶段,就是要面对国际市场越来越严重的不确定性,即全球化的挑战。2018年美国发起贸易战以来,连续发生的贸易战、科技战、金融战等等都要求我们去思考:万一海外贸易和海上通道被截断时,我们该怎么办?为了应对这个重大挑战,我们需要转变思维,不能再像过去那样,靠积极地融入全球化、靠外向型经济来拉动增长,因此我们提出了“三新思想”。我们要转向新阶段,即“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双循环”。当然, 我们并不拒绝继续融入全球化,我们仍然在提高对外贸易的数量和质量。
2. 新阶段要求我们练好内功,夯实基础,尽可能做到经济的自主性。最有自主性的,就是从2012年党提出的生态文明战略,和2017年中共十九大明确的乡村振兴战略。生态文明和乡村振兴是新阶段转向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两大重要支柱
3. 生态文明和乡村振兴这两大支柱,是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主要内涵。乡村振兴为什么这么重要?为什么现在全党、全国,连高校都开始重视乡村振兴了?因为我们面对的挑战太严峻了,所以我们提出,乡村振兴是应对全球化挑战的压舱石
二、“新理念”
1. 生态文明和乡村振兴都要以“两山”理念为新理念。大家都知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再进一步,山、水、田、林、湖、草、沙,就是生产资料领域中的七种资源型生产资料;我们还说“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也就是说,要将气候、环境等等各个方面的资源要素化,转化成生态经济,实现生态资源的 “生态产业化”,原有产业的“产业生态化”——这两个“化”是习总书记在讲生态经济的时候特别强调的。生态文明之所以能成为支柱,就是因为生态资源可以转化为产业。
2. 生态经济带动了大量过去我们不纳入的生产力要素。过去我们纳入为发展所需生产要素的,是威廉·配第、亚当·斯密说的土地、劳动力、资金;到了当代,加上了管理、技术;再进一步,又加上了制度、组织等等。而现在,山、水、田、林、湖、草、沙,甚至萤火虫、星空,都可以作为生产力要素。以夏夜星空为例,它为很多乡村民宿带来经济收入,只有到完全没有光污染的山村,才能看到灿烂的星空。“两山”的新理念为我们打开了一个崭新而巨大的要素空间。
三、“新格局”
1. 要素空间里这些要素可以私有化吗?所以就需要新的格局、新的生产关系。习近平总书记说,山水田林湖草沙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必须是系统开发、综合利用,要求全域性。全域的资源主体是村集体,因此,新格局得讲“三变改革”:资金变股金,资源变资产,村民变股东。
2. 只有系统综合的开发,并且是不破坏公共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开发,这样空间生态资源的开发才具有空间正义。“空间正义”的概念是哈佛大学的David Harvey提出的,这和过去我们教科书里强调的完全不一样了。所以,新格局不仅是社会要有新格局,经济要有新格局,教育也应该有新格局——我们应该把思政孕育于讲课之中。
——————————————分割线————————————————————————
扩展阅读
第一个问题: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
- 就理论依据而言,马克思主义是远大理想和现实目标相结合、历史必然性和发展阶段性相统一的统一论者,坚信人类社会必然走向共产主义,今天我们所处的新发展阶段,就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一个阶段,同时是其中经过几十年积累、站到了新的起点上的一个阶段。
- 从历史依据来看,新发展阶段是我们党带领人民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历史性跨越的新阶段。
- 就现实依据来讲,我们已经拥有开启新征程、实现新的更高目标的雄厚物质基础。
第二个问题: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
新发展理念是最重要、最主要的,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几点:
- 第一,从根本宗旨把握新发展理念。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深厚基础和最大底气。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这既是我们党领导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新发展理念的“根”和“魂”。
- 第二,从问题导向把握新发展理念。要根据新发展阶段的新要求,坚持问题导向,更加精准地贯彻新发展理念,切实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推动高质量发展。
- 第三,从忧患意识把握新发展理念。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我国发展面临的内外部风险空前上升,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随时准备应对更加复杂困难的局面。
第三个问题: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的一项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需要从全局高度准确把握和积极推进。
第四个问题:加强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领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最鲜明的特色是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紧密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