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斩首循环》多重反转的推理神作
我想我很久没有因为一部番剧而如此震撼了。
不管别人怎么说,这部作品对我来说,就是毫无争议的神作。
在第八集之前,我对这部作品的评价是优秀,看完了第八集,我被彻底的折服了。
作为一个推理迷加物语厨加西尾维新厨和新房厨,这部作品的每个要素都完全落在我的好球区以内。
不得不说,西尾维新确实适合去写侦探小说,整个戏言系列先不提,《斩首循环》也是得了推理的梅奖的,这在推理届也算是很高的成就了(当然了,对推理迷来说,平心而论,梅奖作品一般是debuff,因为梅奖作品很多是超出常理的怪,超出了一般人的接受程度)而西尾老贼的物语系列,从垃圾君上大学之后,最近也开始变成纯推理作品了。近年播出的美少年侦探团虽然推理味道没那么足,但是也足够作为一个精彩的推理作品了。
《物语系列》《斩首循环》《美少年侦探团》无论如何我都想把这三部作品放在一起比较一下,因为它们都是西尾维新原著,新房昭之导演的作品。作品的内容和风格也是极为相似,都是充满了西尾式的絮絮叨叨,一集里说话半集,看起来都是没有用的对话但是对话本身很有趣,而且其实没有半句废话,都是后日谈的长度差不多可以和正篇媲美,而且总喜欢在后日谈里出场新人物,进行全篇总结升华一下主题甚至对前面的反转,而动画的风格也确实都是天马行空的新房风格,充满了想象力和不可思议,将各种奇妙的东西具现化。
当然严格来说,动画风格更加相像的还是斩首循环(戏言)和物语系列,比如男主,都是性格非常麻烦,都是非常扭曲,都是有异于常人的特点,都是非常妄自菲薄,又都是可以为了别人去献身这点,再加上男主“阿依”的眼角和侧脸确实很像垃圾君,而且也有呆毛,这就让我在看的时候时不时幻视一下物语系列。
对于我这种老物语厨,物语吹,阿良良木历单推加新房脑残粉来说,能看到这样一部这样对胃口的作品实属不易,西尾的作品的一大特点是喜欢絮叨一些听起来没用的东西,而大量的对话和心理描写甚至可以占据整部作品的一半篇幅,但是我就是喜欢西尾作品里的唠叨,不仅因为听到声优念出这些台词配合新房特意搭配的背景很有意思也很有意义,更是因为这些话其实几乎没有废话,对于整个作品,人物的构造,过去的揭示,谜底的提示,要表达的主题都有着很大的联系。没有一句话是白费的,所有的“废话”都会在谜底给出对应的答案,这才是西尾作品的最大魅力之一。
看戏言,就像在看物语一样,你可以把全身心投入进去,开动你的全部脑筋,尽情的去思考去感受去体会作品,去让自己的每个细胞兴奋起来,彻底的沉浸其中,感受它的无穷魅力。
不考虑西尾作品里一如既往的奇幻世界观,单纯的来看案件本身,也就是推理部分,那这部作品也是非常优秀的,确实优秀的过头了。
身为一个半吊子推理迷,日式推理的套路我不敢说百分百知道。起码80%的套路我是摸清楚了,而推理作品里的具体桥段,可疑的点,接下来的发展甚至犯人和犯案手法,我每次都能猜出来一些。我常常觉得,看一部新的推理作品,就是作品或者作者对自己的一次挑战,比一比看看你能发现多少真相呢?还是败给了我故意设下的陷阱呢?
然后在这部作品里我惨败而归,其实猜犯人这步并不困难,前面的剧情设计的都太过刻意和套路,无论是表面上最有嫌疑的人被关进密室然后杀害,还是太过正好的不在场证明,还是地震时打那个电话的暗示。亦或者无头尸体的必要性,猜出换身份和深夜先生可疑这两点都不难,我唯一没搞清楚的就是破解密室的办法。
破解密室的办法是利用僵硬的尸体当踏台,这点确实惊艳到了我,虽然可能是找借口,但是从图示来看,即使站在凳子和尸体上也是够不到窗户的,我才完全没考虑那方面。结果谁想到真相是对方的体能那么好,还是用了两个踏板的三段跳。
其实如果就到这里为止,那么这个密室的思路虽然惊艳,但是作为推理作品来说也只是及格水平,因为犯案手法太低级了,尸体的冒充警察一查马上就清楚了,甚至如果有对比都可以看的出来。拿鞋子踩踏尸体脖子断面那一定会留下鞋的印记,更重要的是如果三段跳没跳到窗户那里,那自己的生命就有了危险,从窗户出去然后怎么把窗户关上这步也没有交代。可以说,这是一个很粗糙的案件。
第八集之前我是这么想的,然后在第八集我经历了一个反转,这种反转给我的感觉是惊为天人的,如果要类比的话,大概就是我看麻耶雄嵩的作品那种最后的反转带来的崩坏的结局的感觉,和那个相差无几。
能和鬼才作家,以崩坏推理著称的麻耶雄嵩老贼的作品带来差不多的感受,我觉得这可以算是对作品的反转和诡计的解读的最高评价了。
当最后的真相为我们揭开时,犯案的手法完全没变,但是作案人的身份,动机,理由却完全改变了,甚至可以这么解读,身为天才的“园山赤音”或者“伊吹加奈美”或者无名的“她”,(她肯定不是伊吹加奈美,因为伊吹加奈美是先天腿不好,甚至而“她”武力高强,甚至前面提到过伊吹小姐曾经一直是盲人后来才好了,我们甚至可以假设伊吹眼睛并没有好,而是被“她”调包了)一切的破绽都是她故意留下的,男主的推理和伊利亚的决定也在她的预料之中,她设计了一个局中局,在一层真相之下隐瞒了自己真正的目地,从而不仅逍遥法外还达到了自己的目地。
说到顶替他人的身份生活,我就总是忍不住想起宫部美雪的《火车》那是一部现实意义过重导致内核过于深刻和沉重的作品。精彩程度不亚于《斩首循环》,而思想深度和教育意义更是远超这部。
扯远了,再说回斩首循环,其实循环这个词用的很好,表面上看上去是不断有人被斩首的循环,其实是被斩首的尸体的循环利用。
最后一集42分钟,出现了两组身份的互换。前一组其实用处不大,只是为了表达“天才仅仅是可能因为无聊就互换身份而已,这是她们的恶作剧”,其实是为了后面第二组的身份互换和反转做铺垫,“园山赤音”蓄谟已久的顶替她的身份,利用了真正的园山赤音的恶作剧心里,从而让所有人都走进了她布好的局里。
作品里的所有人,真真假假,假假真真,以为自己看懂了,其实都在演戏,有的早就知道一切全完全置身之外,有的是真正的天才为达目地不择手段把一切人玩弄在手掌心上,有的人只是听说了案件的经过就把完整的案件推理了出来,我们以为看懂了她们,其实她们把观众骗得团团转。
我不想去说作品的深度或者意义,或者男主和玖渚友的关系或者过去,甚至刚刚展开的世界观,因为这些过于庞大,而斩首循环只是戏言系列的第一本书,太多的事情没有交代。
我只想说男主三观很正让人看的很舒心,男女主的互动看起来很甜,以及,斩首循环这部作品就是神作,它真的无敌好看,强烈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