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唐朝的“太上皇”数量为什么是最多的?

众所周知,如果前任皇帝在新皇帝登基后还活着的话,那么前任皇帝就成为太上皇。不过除了少数个例外,大部分太上皇的日子都很难过,皇帝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是不去当太上皇的。

正因如此,在中国几千年的帝制历史上只有二十几位太上皇。有意思的是,唐朝一共有六位太上皇,是中国古代太上皇最多的朝代。那么唐朝的“太上皇”数量为什么是古代最多的呢?

与其他朝代相比,唐朝有两个特点:一,皇子的权力相对较大;二,军队的势力较大,这导致唐朝的宫廷政变次数在古代大一统朝代中最多,比如著名的“玄武门之变”,“神龙政变”等等。

不过由于各种原因,唐朝的每次宫廷政变往往都不会造成改朝换代的后果,而被推翻的皇帝往往也不会有生命危险。因此对于在政变中失败的皇帝来说,成为太上皇算是最好也是唯一的选择。

基本上唐朝发生过多少次成功的宫廷政变就会出现多少位太上皇,唐高祖李渊、则天皇帝武曌、唐玄宗李隆基、唐顺宗李诵、唐昭宗李晔都是被政变推翻而当的太上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