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创建精益文化》第九章(7 of 8)

2023-02-25 11:37 作者:ANONY-MITY  | 我要投稿

*本翻译文本仅供学习、交流用途(原书出自:Creating a Lean Culture_ Tools to Sustain Lean Conversions (2014, CRC Press),by Mann, David)

第9章、精益运营领导力

衡量流程还是结果?

精益思维方式与传统的批量队列方法有许多细微的区别。其中之一就是衡量流程,还是衡量结果。这可能很棘手。你如何判断流程指标不再被用来反映流程的健康状况?什么标志着流程指标已经被结果思维的习惯所破坏,即使是不经意的?

线索之一是批量大小。在这里,批量指的是措施所反映的时间长度,例如,一小时、一天或一个星期。精益有句格言“少量多次”提醒我们要警惕大批量,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指标的测量和库存。有效的流程指标是相对频繁的,观察之间的间隔也相对短暂。你所做的关于多久进行一次测量的决定回答了一个问题。"我想等多长时间才能知道流程是否运行正常?" 精益思维者的答案是:"不要很长时间!" (参考后续有关“观察的频率”的段落)。

经常记录业绩表现指标是为了捕捉流程中的失误、中断、异常,或者更普遍的是,为了快速发现问题并接近其来源。经常检查生产流程是如何运行的,因为它的循环会暴露问题,并使你能够控制它们。频繁的测量也使你在时间上更接近问题的出现点,这使你能够处于更好的位置来观察和解决问题。

相比之下,在考虑每天的节拍达标率时,发现问题的时间段通常是一个班次,也就把逐个节拍间隔的结果进行批量处理。这与报告当班的平均数,而不是显示每小时或每个时间间隔的业绩表现效果相同。换句话说,这种报告,即使是基于频繁的测量,也有把数据点放在一起的效果,使问题平滑化,更难看清楚。就像任何其他批量处理的例子一样,流程问题隐藏在批量处理中。这些问题可能是坏的零件、晚出院的病人、不准确的规格、延迟的程序、不完整的信息、不正确处理的订单、迟来的图纸、或是未能满足节拍周期的流程。这些问题被批量处理所掩盖,而不是逐个产品、逐个病例、逐个订单、逐个病人地强调,因此问题是可见的。

这种平均或总结性的百分比报告衡量的是结果。“我们今天的节拍达成率是多少?”这相当于问。“我们今天的生产效率是多少?” 重点不是说衡量结果是坏事,根本不是的。结果是很重要的,但我相信你的组织已经有足够的结果衡量标准。通过跨期汇总流程数据,你失去了观测流程指标的好处,即对识别流程问题的敏感性。

因此,如果它看起来像流程指标,但你没有用它来突显问题,就失去了意义。你已经有了安全、质量、速度和成本的总结性措施,可以在一天结束时衡量流程的结果。将它们用于这一目的。同时,保留对具体的逐个时间间隔流程失误的关注。把这些问题当作改进的机会,并对其采取行动。把发现的问题列成清单,并统计出永久消除的问题。这种记分牌反映了对流程的重视,对改进的关注,以及适当地使用流程指标,以推动改进。 

观察的频率

批量大小,表示观察流程指标的时间间隔,是评估你的衡量指标是关注流程,还是关注结果的一种方法。在设定观测频率的间隔时,请使用你的判断。在成熟的精益高产出量的重复性生产操作中,观测间隔可能短至5或10分钟,通常由包装容器的数量决定。

对于低产量、长周期的生产情况则不同。例如,当工作是生产技术设计规范或图纸时,可能需要几个小时、一天或更长时间。在这样的情况下,每天一到两次的观测间隔可能对你有帮助。在周期非常长的生产中,例如,翻新和升级复杂的电子设备,整个工作可能需要数周。在这样的情况下,你想等待几天,甚至几周,才知道工作进展正常吗?

可能不会。相反,考虑将这些长时间的工作分解成较短的间隔——持续几个小时的任务列表。通过这样的工作节奏,你会更接近工作的实际进展,更有可能发现和保留有关问题的信息,从而更好地消除它们,改善流程。员工可能会抗议被微观管理,但就像案例研究4.4一样,重点是关注流程,而不是员工,以揭露和消除那些干扰和挫败工作的问题。

翻译的过程也是再创作的过程,每篇文章的翻译都结合了我个人二十余年的精益学习、实践和理解。如果你觉得本翻译版本值得推荐,请注明出处,并使用本文连接。同时,如有不足之处,也非常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如果你在阅读本文章后,有所收获或心得,欢迎大家在评论区,与大家分享。 

《创建精益文化》第九章(7 of 8)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