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上一堂思政大课重点笔记【大力考研】

同上思政课2021——“四史大讲堂”
5.22社会主义发展史思政大课重点笔记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人们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促进全体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紧紧团结在一起。
社会主义500年的发展史,可以从6个时间段分析社会主义思想从提出到现在的历史过程,分别是:16世纪初到19世纪40年代:空想社会主义产生和发展;19世纪40年代到9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中:列宁领导十月革命胜利并实践社会主义;20世纪20年代中到90年代初:苏联模式逐步形成;20世界20年代初到70年代末: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和实践;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我们党作出进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一阶段 空想社会主义产生和发展
1956年《乌托邦》出版,标志着空想社会主义的诞生。空想社会主义不同于“大同世界”,是人类进入更高级的资本主义社会形态之后,为了批判现实的资本主义社会而产生的。资本通过暴力手段进行资本原始积累,圈地运动导致劳民沦为无产者。这种剥夺的历史是用血和火的文字载入人类编年史的。阶级矛盾不断激化,被压迫的无产阶级急需一种代表他们利益的理论所指导,所以空想社会主义应运而生。所以说空想社会主义一开始就是作为对现实社会的批判物和对立面而出现。
但乌托邦,只一个美好而不存在的地方。空想社会主义揭露资本主义的丑恶,描写下层民众的悲惨,但是基本还停留在揭露和批判的层面,没有提出新社会的构想。空想社会主义存在许多的片面性和不成熟性,主要表现在:对于资本主义的本质认识不够,不理解资本主义为什么必然灭亡;没有认识到建立新的制度必须依靠无产阶级自身的力量和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没有招生社会变革的正确路径。
空想社会主义从道义上对私有制进行了辛辣批判,空想社会主义描绘了美好愿景,但实践中却无法实现。历史送走的是空想社会主义的虚幻,迎来的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曙光。
第二阶段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现实依据:生产力、生产关系、阶级力量——时代的呼唤。
科学社会主义发现了两大规律,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唯物史观揭示出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阐述了共产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剩余价值论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剥削本质,阐明了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阶级斗争的经济根源。
《共产党宣言》系统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一般原理,明确划清了科学社会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界限。《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正式诞生。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使得社会主义学说从诉诸人性的道德的、伦理的批判,转化为以科学的世界史观为基础的社会的、历史的批判。科学社会主义占据着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历史性飞跃。
科学社会主义科学回答指出:资本主义必将被能更有效推动生产力发展的社会形态所代替;无产阶级是资本主义“掘墓人”和共产主义建设者;无产阶级要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必须组织自己的政党。
科学社会主义也在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第三阶段 列宁领导十月革命胜利并实践社会主义
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鼓舞和激励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苏联社会主义的建立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变为现实,开启了革命的新时代。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播,推动了一大批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列宁也提出建设社会主义不能动书本出发而要从各国的实际出发,新经济政策等思想。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一脉相承。
第四阶段 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苏联模式的兴衰
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使社会主义从理论和运动变为现实制度,极大地改变了苏联社会状况和人民生活面貌,为苏联军民取得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极大推动了世界社会主义和民族运动的发展。
苏联模式在当时促进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苏联模式的弊端逐步显现,主要是集中过多、管的过死、否定市场的作用,严重束缚企业和劳动者的积极性。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证明,苏联模式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它不是社会主义的唯一模式。
第五阶段 中国共产党成立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和实践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并成为中国社会主义运动的领导力量。新中国成立后从学习苏联起步,但是我们党很快就察觉到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缺陷和不足,认识到苏联模式的局限。毛泽东提出要以苏联的经验教训为鉴戒,独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以《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为主要标志,党对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有了自己的新认识。新中国30年的探索取得了多方面的巨大成绩,为新时代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
第六阶段 改革开放以来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围绕“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基本结论,经过不懈的实践探索,我们党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确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翻开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崭新一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人民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当代中国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华民族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和世界实际结合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发展的最为伟大的理论和实践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它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分表明了社会主义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成功开辟出通向繁荣昌盛的正确道路,鲜明地展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标志着世界社会主义正在开拓新的历史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