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跨越半个地球的对话,探秘全职妈妈的家庭摄影诀窍

2022-04-07 16:15 作者:摄影师李白兔子  | 我要投稿


经过设计的有趣情节,干净简洁的画面,抓人眼球的动态,舒服的色调……当我在摄影笔记365点评里看到一位 ID 是“王的木”的照片时,立刻觉得眼前一亮。

这张应该是我点评她的第一张照片

在后来的几次点评中,我又好几次看到了她的作品,尽管有时名次不高(听说有刷票的行为所以我现在并不在意名次),也有一些技术上的小问题,但照片的内容都非常动人,并不只流于形式(比如大光圈啥的)。


这让我产生了两个想法。首先是看得出这位摄影爱好者的设备有相当一部分是手机拍摄的,并且应该不是职业摄影师,说明普通人用普通设备也是可以拍出非常赞的家庭亲子照的;其次,就是我或许可以采访一下她,并通过访谈让更多人明白如何进行家庭照片的创作。


可聊了下发现她住在澳大利亚,还好大家都用微信,于是就有了下面这场跨越半个地球对话。


李白兔子:

先简单介绍一下自己吧~


王的木:大家好,我是王琳,网名是王的(de)木。目前的职业是全职妈妈,有两个女儿,老大 4 岁半老二 8 个月。我们一家四口生活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的布里斯班,一个像考拉一样慢悠悠的城市。

李白兔子:

你主要的拍摄工具是什么?为什么会选择它们?


王的木:

目前主要是手机和理光 GR3。都说最好的相机是你需要时就在身边的那台,有娃的朋友应该都有体会。带娃的日常忙碌而琐碎,尤其娃年纪比较小的时候,出趟门要带的东西特别多,手机和 GR3 都可以轻松放进裤兜里,可以随时掏出来记录生活中那些快速溜走的瞬间。

需要拍摄运动物体的时候多数用手机,而 GR3 对焦稍慢,景深也较浅,但是画质更好,拍些比较静态的画面的时候优先考虑用它。

《橱窗外的小女孩》

《睡着咯》

《家庭购物日》

李白兔子:

那你是因为什么开始摄影的呢?


王的木:

一直都有用手机拍照的习惯,真正系统地学习摄影是从去年年底开始的。当时参加了老大幼儿园的年终汇演活动,其中有个环节是老师回放这一年每个小朋友的成长历程和精彩瞬间,那一张张照片承载着温暖和感动,深深地触动了我。

人的记忆实在是太不可靠了,我要用照片去记录生活,这也是我送给孩子和家人,还有我自己最珍贵的礼物。慢慢地越拍越多也就越想拍好,特别是有一些我很喜欢的瞬间没有拍好的时候,感觉非常可惜,所以就开始认真学习摄影。

《一起玩吧》

《滑梯》

李白兔子:

拍家人是不是特别好玩,特别开心?


王的木:

哈哈是的。我拍摄的主题基本上都会有亲子互动,小朋友都爱玩,爸爸又经常设计一些简单的小游戏跟女儿玩,他们玩得特别开心,能够捕捉到那些暖暖的画面并把它们留在相片里,真的是件很幸福的事情。

《超市里的大眼怪》

同时我在拍摄的过程中可以更近距离地去认真观察和感受,每一次的拍摄体验都是不一样的,也让我对家庭这个概念有了更具体和深入的理解。

《小帮手和小小监工》

《爸爸和我》

李白兔子:

看你的作品,会觉得有一种“有趣的情节”在里面,这是提前设计好的吗?还是到了一个场景后,临场发挥的?如果是提前设计的,那你通常会怎样去设计和安排?


王的木:

我希望我的照片能够讲故事--我们的家庭故事。这些故事有些是完全抓拍的,例如老大拿着奶瓶喝奶,看到爸爸刚好在喂妹妹喝奶,她就凑热闹也坐在了爸爸腿上,偎依着爸爸一起喝奶,当时我刚好在厨房里做家务,看到这一幕就立刻用手机抓拍下来了。还有《姐妹》也是没有提前设计的抓拍到的瞬间。

《姐妹》

///

不过,更多 “有趣的情节” 来自于有所准备的 “剧本”。

///

这些“剧本”基本来源于我们的日常生活,是他们确实打算做的事情,或者是以往发生过但是当时没有捕捉到的画面,为了照片的美感我就让这些事在某个我选定的时间或者地点发生或者再发生一次,然后我来抓拍。

《啥时候轮到我》

《开饭咯》

具体在什么时间和什么地点拍,就要看我想拍出什么样的画面和表达什么样的情绪。例如温馨的画面可以考虑用逆光,那么时间就肯定是太阳高度低的时候,地点得是朝西的窗户。

《静待花开》

当然想要让小朋友配合拍照是很难的,而且有些“指令”她也不明白,所以即使事先有所设计,拍摄的时候多数情况下还是得抓拍。

《午后》

下面的《小帮手——擦窗户》也是这个思路——想拍一个女儿帮忙做家务的画面,于是下午四五点的时候让他们俩去擦西南朝向的窗户,然后抓拍到一个女儿模仿爸爸呵气擦窗户的有趣瞬间。

《小帮手》

李白兔子:

这里我也想多说一点,我觉得一些摄影爱好者(特别是老法师)可能会认为“抓拍”得到的照片更“高级”和“珍贵”,而事先的设计剧情的作品属于“摆拍”而显得“假”。

我觉得这种思路真的是挺无聊和耽误事儿的(有点像前些年照片该不该 PS 的讨论)。与其争论这些,不如多看看作品的“内容”。珍贵和真实,都应该建立在“内容好”的基础之上,而不是创作过程上。

看照片时,该去理解照片本身的“语义”和“结果”,而非“过程”的难易程度。这一点连现在的 AI 都快掌握了。

《再跳高点儿》

好了,接着和王的木聊~


李白兔子:

在你在拍摄过程中,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王的木:

最大的挑战是两个娃 —— 如何在短时间内调动娃的情绪从而拍到我想要的自然的画面。

《早教和早早教》

老二年龄太小还不会走路很少出镜,一般都是用背带挂在我身上,偶尔会挂在爸爸身上出镜,但她如果闹腾的话基本上就拍不了了。

老大年龄大点,哄好了可以配合下,但是必须要注意她的身体情况和情绪,她饿了或者累了的时候都不能拍,勉强拍也达不到效果。同时这个年龄段注意力维持的时间比较短,必须抓紧时间高效拍摄。

不得不提的是另一个很大的挑战,那就是蚊子和各种虫子甚至蚂蚁,我们全家出门的时候如果我不用防蚊喷雾,蚊虫是绝对不会碰他们的,更悲催的是如果全家都喷了,蚊虫也还是不会碰他们的。


(兔注:我在澳洲的另一个朋友也和我说过,那地方的动物都……反正惹不起啊惹不起!)


李白兔子:

在拍摄过程中,你觉得设备会妨碍你的发挥吗?比如用手机的时候。


王的木:

室内拍摄用手机基本没问题,需要稍微注意下光线就是了,虽然现在高端点的手机暗光摄影都不错,但是光线太暗或者反射到脸上的光线的颜色不对的时候,脸的后期会很难做好。

《看书 1》

室外的话,我对正在使用的华为P30的摄像头最大的抱怨是,中长焦的画质比主摄差太多了。即使是用主摄,拍摄逆光题材也需要注意太阳的位置,阳光照进摄像头的话会对画质产生不好的影响,后期很难纠正。

理光GR3的话,因为跟焦不够给力所以拍摄跑动的画面的时候会受到限制。

///

拍摄的时候需要扬长避短,如果拍摄条件超出设备的能力范围,拍不到想要的效果的时候就收起手机/相机,专心做个玩伴。

///


李白兔子:

你理想的拍摄工具是怎样的?你理想的拍摄状态又是怎样的?


王的木:

手机的便携和对焦加上起码 APS-C 相机的画质,或者说 GR3 的画质加上第一梯队的对焦哈哈~理想的拍摄状态是自然和真实,在特定的场景里能够自由发挥(蚊虫退散)。(兔:手机/相机厂商你们听到了吗~~~)


李白兔子:

有没有考虑未来出版画册,或从事更专业的摄影工作?因为我感觉你的很多照片已经达到了职业亲子摄影的水准,甚至在平均水准之上。


王的木:

谢谢老师给我这么大的鼓励!通过这一段时间拍摄自己的家人,我发现自己越来越热爱摄影了,特别是家庭摄影。这也让我对自己未来的职业有了新的规划,我希望通过努力有朝一日可以成为一名职业的家庭摄影师,为不同的家庭记录他们的真实自然的温馨瞬间,为他们留下美好的回忆。

《作弊 1》

《作弊 2》

《嘴巴再张大点儿》

李白兔子:

对也想拍家庭亲子照的摄影爱好者有什么建议吗?


王的木:

不敢说建议,分享下个人的一些经验和感受吧。

我觉得多点举起自己的手机或者是相机,把日常生活中感染到自己的瞬间拍下来,然后再以旁观者的角度仔细看看自己拍的片子并找到问题,思考如何去改进。

同时多看看别的家庭摄影师的照片,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拍摄环境模仿下自己喜欢的摄影师的作品,个人觉得模仿是个很好的练习方式。我学习摄影的一个很大的感受是跟学习别的东西一样,没有捷径,需要先打好基本功,多练多看多思考。练习的过程可能有些枯燥,希望大家都可以保持对摄影的热情,一起进步。

《盼》


~ 白兔后话 ~

结束了与王的木的对谈后,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她的拍摄充满了快乐,并且这种快乐不是那种需要靠图片文字说明才能搞懂,而是可以直接透过照片传递给观看者的。

满溢而出的快乐和幸福感,是王的木作品的特点之一。

这就是我所说的出色的摄影作品,本身应该具有的“视觉语言”:一个视线的交流,一个表情的拿捏,一个动作的展现。

如果右边的小娃没有看向左边,画面效果将会大打折扣。

但只有“视觉语言”又是不够的,画面还需要好的“内容”,就像一部好的电影通常都需要一个好的剧本一样。因为内容才是一张照片的关键所在,而像构图、画质这些东西,只是传递内容的方式。

透过王的木的作品,我看到的不是器材,也不只是技术。我看到的,也是打动我的,是照片中所展现的生活。

照片展现的平凡而幸福的生活感

好了,这次少有的做了一个访谈,并非采访什么名家,而是面对一个与你我一样的普通人。我想向你传达的也是“任何人都能拍出好照片”的观点,当然啦,前提是你要真心地热爱生活,真心地热爱摄影。

《拥抱》


因个人精力有限微信群不再加人以后会不会再开

到时再看吧……

读书知美我的《手机摄影笔记》



跨越半个地球的对话,探秘全职妈妈的家庭摄影诀窍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