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昭

壹
春夜雨声淅淅沥沥,大明宫畔,梨花如雪。
狄大人永远不会忘记那个清冷的早晨和那个同样清冷的眼神。
他清楚地记得,那天清晨,他像平常一样穿过朱雀街,直奔大明宫早朝而去。作为秩序的代名词,“狄仁杰”这三个字意味着永远不会迟到。
可治安官大人一贯雷厉风行的步伐在一个街边的茶棚驻足了。
随行人早已习惯了大人凌厉的眼神,元芳心领神会地手按剑柄:“大人,可有什么异常?”
“不——”狄大人摆了摆手,眼神却并未离开茶棚里的百姓,“没什么异常,不必惊慌。”
元芳顺着他的眼神望去,只见那茶棚内外疏疏散散的排着些赶路的行人,大多是短衣襟打扮,行色匆匆,要了一碗热茶,喝了便走的。只是角落的独座里坐着一个年轻人,这人面容清秀,体态纤瘦,一袭白衣长短得当,身后两束衣摆倒是比前襟略长,垂下椅子来,微风吹拂下更显得风度翩翩,却又带着一丝冷漠的气质,似乎让人不敢轻易靠近。
狄大人挥了挥手:“你们留在这里,我过去看看。”
“大人,这......”
“无妨。这少年不同寻常,却不似奸恶之徒。”狄仁杰说着,走到雅座对面,微微欠身施了一礼:“这位公子,在下行路疲劳,请问可否借座一歇?”
那人抬眼望了望,神色清冷:“先生请便。”
哦?这少年眼见我一身官服,却如同未见,有意思。狄仁杰这样想着,饶有兴味地坐下,问店主人温了一壶热茶,自酌自饮起来。
那少年倒也不打扰,于是长久的缄默包围了两人。
终究是官场上人,狄大人面带笑容,率先开口道:“恕在下冒昧,敢问公子尊姓?可也是读书人?”
那少年面色并无波动,淡淡答道:“在下免尊姓关,确是一介书生。此次入城乃是赴春闱而来。”说完,又转而问道:“先生尊姓?何处高就?”
“鄙姓狄,乃是京中一小官。”狄仁杰说罢,缓缓抬起手中茶杯,微微晃了晃,一饮而尽。
“多谢关公子借座,告辞。”
关公子站起身来施了一礼:“恭送大人。”
“大人,可有异样?”元芳迎上狄仁杰归来的脚步。
“不曾有。是一位科考的书生。这少年......倒是让我想起一位故人,”狄大人随即摇摇头,“不过这位关公子我并不认识,想来是本官多虑了。走吧。”
“大人,早朝已开始一刻了。”
“什么?!”狄大人心下一惊,“尔等何不早说?”
“回大人,适才您亲口说,让我们在此等候、不得打扰。”
“......”治安官瞬间失语,“罢了,我亲自请罪便是,快快入朝。”
狄大人此时并不知道,此后数十天,坊间传闻鼎鼎大名的治安官、上朝从不迟到的狄仁杰狄大人,因为与一男子对视一刻而平生第一次迟到。有属下禀报此事,狄大人只是苦笑一下:“本官对男子并无兴趣,至于那传言,百姓何曾懂得官家之事?罢了罢了。”
贰
这天是皇帝宣布新任官员名单的日子。午朝门外,人头攒动。
“皇上驾到——”一声高喊在人群中起了奇妙的反应,不久前还吵吵嚷嚷,相视喧哗的人群瞬间寂静,文武官员分列两旁,颔首施礼。
远远而来的鎏金车驾不急不缓,在飞檐凌空、重楼霄汉的宫殿烘衬之下,愈显孤独而伟岸。“或许这就是王者之气吧。”跟随狄大人前来的元芳暗自感叹道。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车驾走近,百官齐齐施礼,声撼天地。
“众爱卿平身。”那万人之上的人皇在万众瞩目下缓缓踱下车辇,于高坛之上站定,在皇帝身边有一人紧随,戴着白色镶红的面具,身形高挑,一身灰白相间的长袍显出几分仙风道骨的意味来,这人伴着皇帝走上高台之后,便退后一步,垂手侍立。
“哎?大人,”元芳眼尖,望见在皇帝身后默默跟着一个人,“那人是谁啊?为何能紧跟着陛下?......哎?大人?狄大人?”
元芳看见平日喜怒不形于色的狄大人,此刻正紧盯着皇帝身后那人,眉头紧锁,右手抚上了腰间悬挂的錾金令牌。
“嘶——”元芳不由得心下一惊。多年来作为狄仁杰的护卫出生入死,他几乎了解狄大人的每一个动作。而这个最罕见的动作代表着:杀意。
据说狄仁杰刚刚上任治安官之时,长安内外盗贼流窜,人心惶惶。抢夺民财、杀人越货的事时有发生。在位的官员尸位素餐,甚至和盗贼结盟鱼肉百姓,长安,这座本应作为大唐王朝荣耀的城市此刻成为了王朝的耻辱。
“也好,我们来玩玩吧。”新上任的治安官独自走进了长安的夜色。
长安城的地下势力盘根错节,很多不法之徒甚至拥有官方背景。他们绝不相信这个远道而来的小官能够真正触及他们的利益。甚至还放出了诸如“无论哪一位官老爷,相安无事倒也罢了,若是聒噪便叫他有来无回”之类的狠话。
可是他们的狠话完全用错了对象。
这位狄大人不仅意志坚定,而且身手不凡,形同鬼魅,总是在长安城最深沉的黑暗角落中出现,带着他那道錾金令牌。
“你们好啊,在我治下的小老鼠们。”治安官诡谲一笑,甩出那道金色令牌来:“斩——立——决——”
行凶的匪徒顿觉一阵晕眩,好像被什么定住了身体一样动弹不得,紧接着硕大的飞镖从天而降,割断了那匪徒丑陋的脑袋。
“哗——”众匪徒慌忙后退几步,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纷纷六神无主,往四下里惶然张望,再也不敢轻举妄动。
“呸,你的血真脏!”一个年轻甚至略显稚嫩的声音响起,随之从树上跳下一个人来,手上还戏谑地转动着未抛出的飞镖,“各位猎物们,大家好。在下李元芳。是狄大人的——呃,下属,兼合作伙伴。作为长安城里的猎人,”小元芳舔了一下嘴唇,勾出一个让人毛骨悚然的邪笑来,“我们欢迎各位猎物的到来!”
“大人,继续么?”
............
第二天清晨时,盘踞长安城多年的、最大的匪徒团伙被团灭,没有人知道发生了什么。只是坊间有传言,说有人夜起更衣,见到狄大人挥出一道金色令牌,便有一盗贼身首异处。吓得那人忙跑进屋子,关起门来一夜未睡。久而久之,“金令出,人头落”成了狄仁杰的代名词。只是在如此铁腕之下,盗贼渐渐平息,治安恢复正常,狄仁杰也就几乎不再用这般手段。据说当年皇帝见到狄大人一夜之间“收集”的一百零一颗通缉匪徒头颅,倒吸了一口凉气怨他太过血腥,狄仁杰躬身施礼道:“陛下所言极是,臣这道金令,不到万不得已,从此不再用,若再启用之时,一定是关乎国家社稷安危之事。”
而今天,狄大人居然想再次用这杀手锏?!难道说跟在皇帝身后这人关乎社稷安危?元芳扑闪着无辜的大眼睛,心下不解。
“这位大人,麻烦让一下。”
哎?这个声音......有点好听?元芳一愣,迅速回过头来,只见面前站着一名风度翩翩的俊美少年,这个人好眼熟啊......元芳拍了拍脑袋:“啊——对了,你是——那天在茶棚雅座里,和狄大人说话的那位——关公子?”
少年淡淡一笑:“在下关昭。不久前刚刚参加了朝廷科考,刚才被吏部择优提名为翰林。由于新来,不小心站错了行列。因此向您借道。呃...您说的狄大人是......?”
“就是那天,应该是上个月吧,有一天早晨,在朱雀街旁茶棚,和你坐对面喝茶的那位长安治安官,狄仁杰狄大人啊!”
“哦——”关昭一脸恍然大悟的样子,“那位大人啊。他自己说只是京城中一名小官,我没想到竟是治安官大人。是在下冒犯了。”
“哎——无妨无妨。我家大人平日里最是低调,出门连马车都不愿意坐。别说他谎称自己是小官啊,就算他谎称自己是百姓,我也信,哈哈哈......”
“没想到竟是这样,看来在下不用担心此事,就先告辞回归队列了。”关昭施了一礼,向翰林队列走去。
“翰林啊......那就是关学士喽,关学士慢走——”
元芳转过神来,只见高台之上,狄仁杰作为皇帝最信任的亲信,宣读《律例》完毕,正走回队列里来。
哎,狄大人不愧是狄大人,真威风!元芳由衷地为自家大人而钦佩,感觉在百官之中连自己的腰板也挺直了许多。他朝着狄仁杰挥挥手:“狄大人——”
狄仁杰皱皱眉,压低声音呵斥道:“大喊大叫成何体统!”等到走近些才问道:“出什么事了?”
“您猜我看到谁了?那天和您在茶棚里喝茶的那位关公子,”元芳指了指翰林队列,“他叫关昭,刚刚入仕为翰林。说起来,这人还真是新来的,还站错了队列,这才回到队伍里去,喏,大人你看。”说着望向关昭的方向。
可他在一瞬间看见,关昭望着站在皇帝身边的白衣面具人,露出了和刚才狄大人类似的神情,似乎带着愤怒、不平,又好像多了一丝畏惧......不过很快,他就恢复了以往淡漠的样子,在队伍中泰然自若地站着。
“哎,狄大人。”
“什么事?”狄仁杰看了看自己的小跟班。
“我说,戴着面具那个人,我觉得他不像好人......”
狄仁杰笑了笑,“我知道你想问什么,不过现在不是时候。元芳,你的直觉很敏锐,这一点深得本官遗传,啊不,真传,哈哈哈哈哈。”
“大人,他是谁啊?”元芳依旧不解。
“他么,”狄仁杰眼神冷了下来,连声音也变得冷漠了许多:
“宫中的占卜大师,牡丹方士,明世隐。”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