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主义主义】理智直观主义(3-2-2-1)——从先验主体性退回绝对整体主义...

2023-01-25 21:29 作者:自言自语的小谱  | 我要投稿

3-2-2-1 理智直观主义 Intellectual Intuitionism从先验主体性退回绝对整体主义,晚年费希特,怂了(【绝对者】&【表象】&【存在】)

代表人物:晚年费希特

●费希特怂在把【知识学】中的【绝对自我(先验主体)】的自我设定一切的活动(设立【自我】、【非我】的整体),变成了一个【绝对者】的【自我直观】

○很像【现象学】的【先验直观】,但【先验直观】保持了【直观性】,而【理智直观主义】走向了【智性(神圣存在 Seyn 一个原初的基底实在(A))】

○【先验主体】是可以【理智直观】的,【先验想象力=先验创造力】可以构造出一切

⊙被人批判过于唯我论、主观唯心,所以费希特怂了,改变思路:【自我架设】不是自我的【架设】,而是一种【直观的显相、绝对者的表象 Appearance of the Absolute(绝对者向自己显相出自己)】

▪如果把这个辩证法弄完整,走到黑格尔,就能明确知道这个【绝对者】只能是【表象】,不能是其他的任何东西——如果【绝对者】不是【表象】,那么【绝对者】的显现必定借助【表象化】,这时就会产生三重对立:绝对者 VS 绝对的表象(绝对者的显现) VS 仅仅是表象(皇帝 VS 微服私访 VS 百姓)②如果有【绝对】和【表象】的二分的话,就会出现一个问题:【绝对】会冒风险,因为无法进一步区分【绝对表象】和【仅仅是表象】,所以这种二分就变得多余了。反过来,这种二分会被一种“想冒充背后有【绝对者】的【仅仅是表象】”代替,而真正的【绝对者】直接就是表象,其自身就是一个完整的存在位面①。

·①庸俗幻象:把假的当做真的(不是幻象,因为这时“假”已经存在了,让人以为假的背后有真);【真正的幻象】:把真的当成假的(没有意识到所有的【表象】都是【绝对】的现身)——【幻象本身是主体犯的错,主体在粗暴地欺骗自己和世界,而不是有一个幻象欺骗了主体】表象=显相=存在=绝对,不存在背后的、看不见摸不着的屌东西。——【绝对者】(非主体的实体)因其内在不一致本身必然分裂(主体化,但不能变成主体(主体意味着内部包含符号学空间、机制,可以使得逻格斯以符号化方式在主体内部运转起来(但这个机制不是实体本身,实体本身是这个机制所体验到的【表象】(【绝对】存在的唯一方式就是作为【表象】存在))))

·②存在一个错误的前提:【绝对】与【表象】的关系是对立的①,在这个前提下,才会得出【有一部分表象仅仅是表象(假的)这个结论】,如果认为表象背后有一种【绝对】,就是错误的(这是在一个错误的前提之下发生的,因为没有一个超越这个二元对立的东西,如果【绝对】不现身,只有【表象】,那就无法有任何超越性的评判标准去区分【绝对】与【表象】)——①如何区分【绝对】和【表象】往往被居心叵测邪教头子利用,白嫖绝对者(A)地位

○为什么费希特认为光有【绝对自我】是不够的?因为他已经感觉到【自我】的无力①,它只是一种力量的显现(【Ich】的主要功能就是使得【非我】向异质性他者敞开)。费希特看来【Ich】不是向异质性敞开,而是一个【绝对者】的显现,【先验自我】只是一个【绝对者】显现的【视域】②。

⊙①【绝对自我】是【虚无】,非常弱小,【绝对自我】中,向异质性敞开的【我】,就会立刻否定化,成为【Non-I 非我】,【非我】具有一定力量

⊙②【绝对者】要显现一定会通过【表象】显现,但这种表象,是作为【绝对】显现(第一种表象(就是【主体的内在结构=自我=主体性】))。而对【绝对表象】的构造、把握必须要有对立面才可以把握到,所以【绝对者】一定同时会显现出【非绝对者的表象】(第二种表象(它作为【绝对表象】的对立面向【主体】显现,所以【非绝对者的表象】向主体显现时,【主体】会觉察到有一些原初结构在意识低层运转,主体才具有【反思力】①))。——①【反思力】在晚年费希特那边并不是一个绝对自由的活动了,而是一个【绝对者】在显现过程中,顺带设立的它的对立面(非绝对的自我)所以在【知识学】中,【先验自我】是作为一个【理智直观】的僭越者可以直观到自己(也能看到【绝对者】显现它自己的过程),直到晚年费希特,他还是认为【自我】是一个【绝对者】显现自身的工具,不是【自我】创造了【表象】,而是【自我】仅仅是【绝对者】显现的【目击证人(镜像)】。

—主体成为了【绝对者】享乐、存在的工具,晚年费希特蛇了,没有认识到:【绝对者】不是主体,但其内在是主体化的,【自我】是【绝对者】内在不一致性的显现。【自我】总觉得【表象不仅仅是表象】(表象是一层膜、带有纵深地包裹着某个本质,但这种想法本身就是一种特有的、主体化的表象。主体什么都不是(不是意识结构),就是这种幻想、符号学拟制)。而【绝对者】其实【仅是表象】,自我是使得【绝对者】存在的对证

德国观念论最高峰:中期谢林、成熟黑格尔,因为他们都指出了【实体(谢林:Ground)】的【内在不一致性】

○而晚年费希特退回到了一个【绝对者的自我直观(主体性)】作为基础,其中预设了命题化的系词逻辑体系背后有一个【逻格斯】的基础(白嫖),没有设想到【符号化】是【整个实体内在不一致性的显现】而谢林《世界时代》中道出了这个【逻格斯】的产生是因为【实体的内在不一致性】从而产生了【符号系统】的可能性、显现。(一旦显现就会产生辩证法,而费希特没有掌握)

○黑格尔评价费希特:费氏的【绝对自我】-【绝对存在 Seyn】的关系,就像一个空的钱包和金钱的关系

⊙1、一般解读:空无的钱包(空无的、自我架设的【绝对自我】)被费希特看做“being-action”,活动和存在是一回事。Tathandlung 存在和行动的结合点:先验自我、主体性的自我铺设是一个空钱包,无法架设出整个世界的绝对存在(无金钱)。

⊙2、齐泽克解读:不能用幻想的100第纳尔的【观念】去买东西,背后一定有一个【物自体】(康德)。但【绝对存在(华子)】这个【观念】和【钱的观念】不一样,祂本身就可以作为【符号系统】存在(【绝对者】的存在不同于钱包和钱,【绝对者】可以直接等于祂自身(费希特没有设想【绝对者】是超越性的,是符号系统的低层代码,不能用上层的符号学机制把握【绝对者】))

场域论 3

绝对者的形象 Image①(【自我】) 调和 形而下(存在) VS 形而上(概念)

主体作为【绝对者】的形象、镜子(空无的),具有一定的本体论地位,而【绝对者】是一种前主体 Trans-Subjective 的静态存在。

本体论 2

Gott Syen(无所不包的 Unity) VS Subject(I、【先验自我】)Sein

认识论 2

理智直观(伪)① VS 理智直观(真)② 

●①【先验自我学】中的【理智直观】,把一切(包括认识对象、认识活动)变成必然的,完全都由原始的【绝对者的存在】所设立。在这种【知识学】上的【理智直观(想象力)】把握到的东西都是【表象之表象】、是反思性的、片面的、碎片化的、抽象性的、被概念、想象性的图示所割裂的【表象】,不是原初的、直接的【表象】(表象需要向自己显现,【绝对者】需要一个对立面才能显现自己(“Re”present))

○晚年费希特认为这种表象不存在,跪下变得保守、古板、软弱

○年轻费希特:哲学不是一种中立的世界观,什么样的人,想过一种什么样的人生,就会信什么样的哲学

●②【绝对者】的真正的【理智直观】需要达到【统一性】,它就是【绝对者】的表象,体现为万事万物的【统一性】、【目的性】(目的论的一致性)

目的论 1

保守主义,回归到一个【绝对者】整体(太一)

❤️❤️❤️



❤️❤️❤️

我们今天要来讲主义主义的3-2-2-1呀

它的代表人物费希特

这个费希特是有点蛇的费希特


这个费希特他已经从知识学里面主张这个绝对我思


我把这个叫做intellectual intuitionism就理智直观主义


但是这个理智直观主义费希特晚年怂了


他这个怂就是,他又使得先验自我,就是先验主体性的self position自我设定活动


先验主体性设置整个世界……


他的知识学无非就告诉你一件事就是先验主体、绝对主体设立一切


设立我、非我,还有我和非我的一个整体在知识学里面


但是到晚年1817年、1820年的时候,晚年的时候,费希特怂了


但是他把理智直观走到底的


因为他把先验主体那个我,I的自我设定self position


把我的自我设定变成什么?变成了一个绝对者的自我直观


理智直观主义


晚年怂了,所以他目的论上是1闭合了




当然说这个东西跟现象学里面的这个先验直观主义很像


但是先验直观一直保持直观性


而理智直观主义它最后走向自信了、走向一种神圣存在


那个就是上帝的存在Seyn,神圣的绝对存在


这都绝对者,可以看是the absolute绝对者,唯一的绝对者


费希特晚年的时候他我不知道是被谢林搞得精神衰弱了,还是怎么回事的


晚年费希特蛇了


他又去设想有一个原初的原始的、主体化之前的


它本身不是主体化的一个原初的一个基底、一个机制、一个实在和一个实体


那么费希特在德国观念论上的最高点就到此为止了


他就蛇掉了、退步了、让步了


像中期谢林和这个老年成熟黑格尔,他们都是德国观念论的最高峰


因为他们都指出了就是实体,叫做ground 基础,它不是叫实体


内在本身是不一致,本身有问题


而费希特这里晚年就在本体论上,退回the absolute绝对者作为基础


有一个我在网上看到有一个郭大为,他写的不咋地,论费希特的理智直观,然后把这个吹上天


这个比较笨的


如果你们感兴趣的话,你们可以去看看亨利西写的费希特晚年的一个转向


然后谢林对费希特的批判,还有是谢林对黑格尔的批判


以及他亨利希也想要以黑格尔的方式对谢林的批评做一个回应


作为一个可能的回应


那么我们回过头来就要说的是,这个其实是一脉相承的


他的自我学就他的知识学一开始用这个先验主体


然后用一种命题学的方式,用命题化的方式去把握这种关联


他注定背后设定了系词逻辑,背后设定的这个系词逻辑背后就设定了一个逻格斯的基础


谢林在《世界时代》里面


他讲出了这个逻格斯产生的可能性是因为ground的内在不一致性产生了符号系统的可能性


而费希特白嫖了


他没有设想到就是符号化是实体内在不一致性的一个显现


符号化是整个世界、整个实体的内在不一致性的一个明显的一个昭示


万事万物会符号化


意味着这个实体本身,整个一切、最原初的存在


它本身是有内在缺陷


它不得不主体化、它不得不显现出来


显现出来就会有非常精彩的辩证法


这个非常精彩辨证法费希特没有掌握到


他是就是很简单的退回到了一个绝对者的自我直观的位置上


他就是主体性就是绝对者自我直观


我们在这里可以举个很简单例子


也是黑格尔对于费希特的一个揶揄


黑格尔评价费希特:黑格尔认为这个费希特的自我和非我的关系


就是设立一切的绝对自我和这个世界的关系


应该不是和非我的问题


应该是费希特的先验自我和绝对的存在absolute being (Seyn) 之间的关系


如同空的钱包和这个金钱的关系


在这里你要意识到就是这个比喻是很重要的


就是说费希特的先验自我被黑格尔揶揄说空的钱包


而绝对存在被看成是金钱


它有两层意思


第一层意思就是我们从空的钱包里面


就从一个空洞的自我,hollow self 


所谓的自我架设self-position 


从一个空洞的作为……


就是这个先验自我被费希特看成是being和这个action 


存在和活动变成一码事(Tathandlung)


后面(handlung)就是这个本源活动


前面(Tat)这个就代表是事儿、搞事儿


Tathandlung就是存在和行动的一个结合点


先验自我它的自我铺设


黑格尔揶揄说这种:自我铺设完全由这个先验主体进行自我架设


它(先验主体)是个空钱包


空的钱包想要架设出整个世界的绝对存在


就好像空了钱包和金钱的关系里面


空的钱包怎能有金钱?这是一种解读,但这种解读是比较低等的


齐泽克他作为一个他在德国观念论上有他自己的观点


他的解读是认为绝对存在是属于华子的绝对存在


就是说齐泽克的解读是在康德那边有一个你不能够去设想100第纳尔,20第纳尔


康德可能对费希特的评价


就是说


你不能去幻想一个20亿纳尔的观念


然后用这个观念去买东西


你怎么用观念去买东西?


它背后肯定是有一个物自体的


但是绝对存在这个观点也就是上帝的存在


他的存在和钱两码事


他就是作为符号学,他就能存在


他作为一个空的……


就是说绝对者的存在不同于钱包和金钱这种东西


钱包金钱这种凡俗


钱包和金钱没有办法无中生有或者没有办法空的容器就代表存在本身


但是绝对者是可以的


在绝对者那边空容器直接可以等同于它的内容


也就是说


黑格尔对于费希特的批评就是说:他把先验自我和绝对者的关系想象的太庸俗了


以至于费希特的晚年的那个倒退太庸俗了


费希特自己折了,他不敢、他没有想到绝对者是超乎常理之外的


绝对者是符号学最底层的运行机制


你不能用上面那些表层的符号学机制去把握这个绝对者


就是你费斯特竟然晚年的时候幻想先验自我和绝对者是一个空的钱包和钱的关系


这本身是太蛇了,并不是揶揄费希特,而是你费希特自己这样去想的时候


你这条路注定走不通


你把绝对者想的太low 了


你这个有限……其实就是你这个太不勇敢的


这个主体内在没有绝对精神,也太不勇敢了


就是这个辩证法比你们想象的要有意思的多


就是费希特因为被别人质疑:你的先验自我凭什么能够构造出一切,这是不可能的


费希特认为先验自我是可以理智直观的


然后他认为先验想象力就是先验创造力


就是想象力就是创造力想象出来的东西


想要出来的东西就是真实的、就是创造出来的


就有人批评:太唯我论,你是个太所谓主观唯心主义的


费希特就怂了,晚年就退了


他就说这种自我架设,它不是自我的自我架设


它只是一个观看,只是个表象


费希特意思就是说自我的自我观看只是一个绝对者的表象


Appearance of the Absolute这是绝对者表象


我们的意识只是一种表象apparence


只是这个绝对者在显现出他自己,他向他自己显现


但是他没有把这个辩证法弄完整


如果用完整的话,再到黑格尔那边


你就可以非常明确的知道Absolute就只能是appearance 


Absolute can only be as the appearance 


It can't being anything else


绝对者只能是表象


他有个博弈论机制在里面


我简单说一下


就是说如果绝对者不是表象


就是费希特笨就笨在没有理解一点


就是如果绝对者不是表象,那怎么样?


那岂不是绝对者要显现……


我们一般说绝对者肯定会显现


绝对者要显现:你会不会死?我打你巴掌绝对者要显现,要疼的


这都绝对的


绝对者要显现只能借助表象显现、只能表象化


但是问题来了之后


绝对者要显现,这个时候不仅仅有这个绝对和表象的一个对立


这会有三重对立,还要进一步,表象下面又开始对立


就有一种表象之……


就是就会有两种表象


绝对的表象,因为绝对者要显现,所以他要通过一种绝对表象显现


而表象则可以有另外一种表象,它仅仅是表象


举个例子


这个(绝对的表象)是皇帝微服私访时候装成这个样子


这(仅仅是表象)是普通老百姓


绝对者和表象的一个对立就比较变成了表象内在的对立


就是说我们人类历史上那些宣称自己是代表天意、代表什么权威


代表什么人类最终命运的那些好多这种偶像崇拜


就是说如果有绝对和表象在二分的话,那这个时候就会出现一个问题


绝对就会冒一个风险


就是在下面这两者是无进一步的方法可以区分了no more ways


因为整个本体论空间里面就只有这些东西的——绝对和表象


表象分两种,绝对的表象和仅仅是表象


只有这两种了


认识论空间里面就只有这个东西(表象)


本地人空间里面有这这两个东西(绝对v.s表象)


这里面绝对者要显现的话


绝对者每一次都只能找一个自己的小弟,二阶的一个东西


所以这种(绝对与表象)区分就变得多余了


而且反过来想,这种区分它就会被这个(表象)来代替


就是说你这个时候要区分的话


那么什么东西仅仅是表象?想冒充背后有个绝对的表象


它们仅仅是表象


而真正的绝对者直接就是表象


这个就反过来、倒过来


绝对本身他就是表象,他不是有一个表象和绝对的二分


因为绝对他自己就直接是一个完整的一个存在位面


他不需要经过……


这个时候我们要重新告诉你


你要理解这个辩证法,你就要理解这个时候什么叫做幻象,就是骗人的幻象?


我们一般认为什么叫幻象?就是把假的当成真的


但是把假的当成真的,其实不是幻象


真正幻象是把真的当成假的


你把假的当成真的,就是绝对他要表象化


就是绝对之表象和这个仅仅是表象的东西


在这种情况下,绝对之表象他不需要证明他不仅仅是表象,而且还是绝对


这种三分法实际上背后是一个错误的前提


错误的前提是什么?这个错误的前提就是认为表象和绝对是对立的


你在这个错误的前提之下


你才会想:有一部分表象仅仅是表象、有一部分表象仅仅是假的


如果我们把这一类仅仅是表象的东西看到它背后也有某种绝对,那我们就犯错了


就是第一种错误


但是这种错误本身是在一个错误的前提之下发生


因为你没有任何的、超越这个二元对立的东西


如果绝对本身不现身、如果只有表象的话,


你是拿不到任何超越性的评判标准去评判什么是表象、什么是绝对的


因为你只有表象,这种二元对立本身没有任何标准


这个标准往往被那些居心叵测的,就是那个什么邪教头子


或者说居心叵测的那些人骗你说:我掌握了怎么来区分绝对和表象


然后他就会告诉你,这些东西仅仅是表象,然后让你摧毁一切


然后他自己就是一个绝对者化身的一个表象


这不搞笑吗?你已经把绝对和表象割裂开来


然后又说有一种表象是特殊的,它代表着绝对


另外其他表象仅仅是表象


在这种情况下,你以为他告诉你这些东西都是幻觉


因为如果你把这些仅仅是表象的东西都看起来是真的话,你就犯错了


但实际上你在一直在犯一个错误,就是你把真的当很假的


你没有意识到所有的表象都是绝对的现身


所有的表象都是绝对者的现身


你不停的再把真的当成假的


你不停的再把being当成是merely appearing


你可以把一个实实在在、原原本本的存在的一个东西却当成是merely appearing


就是幻象本身是你犯的错误,而不是有一个幻象骗了你


幻象本身是你自己在粗暴的欺骗你自己和整个世界


粗暴在以这种姿态就去践踏伤害、破坏整个世界


真实的世界,你却轻蔑的说他们仅仅是表象


就是反过来说,就是绝对他的存在方式就是作为表象的存在


而absolute 表象和显象和现象和存在和绝对是一码事


它们是一个东西在黑格尔辨证法里面


不存在背后的一个绝对的、看不清摸不着的、前意识的一个什么


在思维活动之前的一个那种什么东西


他不存在的


那个叫什么郭大为的这个人


你去看他工作单位,你就知道的


这种人他对于哲学的这种理解,我觉得不行


这个是很致命、蛮糟糕的一种理解的


是一种晚年费希特水准基础主义的


谢林到了晚年也蛇了


黑格尔不是他死的早,说不定也蛇了


就是说绝对本身他是不允许这种恶毒的、邪恶的、额外的


好像在绝对之外又有一个标准超出绝对本身的一个标准


告诉你:这些表象是绝对的表象,另外一些表象不是绝对表象仅仅是表象


那你实际上你这个标准本身不是一种表象嘛?


如果他比绝对更具有宰制绝对的表象化的一个权利的话


绝对自己都不能够控制他的表象化,哪些是他自己,哪些不是他自己


而要依赖于这个标准,那你这个标准岂不是更绝对?


你这个标准又是一种表象?


那你岂不是告诉你告诉所有人:这个世间只有一种表象,它才是绝对


在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可以普遍的说


所有的表象都是绝对all the appearances, they are absolute 


为什么?因为绝对者本身是内在不一致的


他一定会分裂,一定会主体化,但是他不是个主体


绝对者就是实体,一定会主体化,但他自己不是主体


他内在的不一致性,他没有办法彻底的……


你怎么可能变成你的不一致性的?你怎么可能变成你身上的那个疾病?


他一定会是一个半主体化的东西


就是他是主体化的,但是他不能够变成主体


主体化和主体是两码事儿


主体化意味着他内在有符号学空间、内在敞开符号学空间、内在有符号学的机制


内在可以使得这个逻格斯语音系统、语音体系


内在的符号体系它以主体化的方式运转起来就变成主体


但是这个运转的机制不是这个实体本身


他本身是这个机制所体验到的各式各样的表象


绝对者的存在的唯一方式就是作为表象而存在


你对于你自我意识把握了多少?这些也是它的表象


只不过稍微比较特殊一点的哲学表象


黑格尔辩证法那个费希特是没有掌握到这些的


因为费希特为什么他会设想就是光有一个绝对自我不行?


因为他已经感觉到这个自我是比较无力的,他只是一种力量的显现


Ich他的主要功能就是使得这个non-Ich非我


其实就是我的对于异性他的敞开


非我其实就是我本身,纯我


绝对自我是虚无,他是一个很弱的东西


绝对自我里面那些向异质性他者敞开的我


他又立刻就是腐粒化了,就变成non-I,就变成非我了


这些non-I有力量


他可以向异质性他者敞开


在费希特看来,这个东西不叫向他者敞开


这个东西就是我们现在用很庸俗的话说叫异质性他者,也是一种主观主义的一种视角


其实在费希特的看来,这个东西不叫向异质性他者而是绝对者的显现


我们的主体性就是我们的自我


我们的主体性、先验自我,他无非就是一个绝对者显现的视域


一个绝对者被看见的视域


那么绝对者要显现,他肯定是绝对者变成什么?绝对者会变得表象显现出来


但是这种表象是作为as绝对的一个表象显现出来


你所有的构造、所有的把握同时要有对立面才能把握到


绝对者要显现出他是绝对者,他一定要有对立面


所以他也要显现一些非绝对者也是作为表象


作为表象,绝对者会向这两个东西(作为绝对者的表象和非绝对者的表象)显现


Appear to those two


甚至我们可以说这个关系是这样的


我们在绝对者的表象当中


我们一方面可以把握到这个表象是作为绝对者的表象


另外一方面我们可以把握造这个表象,它本身是一个非绝对者


而这个表象就是啥?就是我的那个主体的内在结构


这是我的主体性,就是自我


这么一个非绝对者,他就是自我


绝对者要作为一个表象显现出来,这个表象其实原初分裂的也是两种


一个是我这个表象是绝对者的表象


另外一方面就是我这个表象他不是绝对者本身


一方面是个表象是绝对者的表象,他来自于绝对者


另外一方面它不是绝对者本身,这个non-absolute就是一个对立面、对照面


所以这个表象来自于绝对者、亲绝对者、代表着绝对者的威能的延续的这个表象


他要作为绝对者的表象要表象出来,他一定要有一个对立面


所以他也要向这个不是绝对者的,仅仅是表象的自我显现


所以这些表象他向我们显现的时候


我们能够觉察到原来有这些原初机制在我意识底层这样去运转


原来我的意识结构……原来我具有反思


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讲


反思力在晚年费希特这里面,反思活动就不是一个绝对自由的一个活动


而是一个绝对者他在显现的过程中,顺带着向他的对立面非绝对的自我


这个自我就变成绝对者所设立的一个排到外面去的对立面


穷人的钱包、空钱包、没钱


那边钱是有钱


它是被甩出这个对立面,做对立面这个作用


这些绝对的表象就是那些意识结构,整个世界、现实本体论结构它生成过程也会向你显现


但是显现的作用就在于,我为了显现,我一定要有对立面,所以我来显现


否则我们对立面我不能设我自己,我不能显现给我自己


这个自我之前在知识学里面作为一个理智直观的一个鉴阅者


一个有限的灵魂竟然可以理智直观他自己


到了晚年费希特这里,他还是一个工具


虽然说自我、有限的主体、非绝对者,他也能够看到绝对者表象他自己的那个过程


但是这种看不是创造、不是由他自己创造,而且仅仅是由他看到


你只是一个目击证人


你只是看的人


你只是一个image


只是绝对者的一个镜像mirror image


甚至我们人类作为非绝对者,只是绝对者要想显现,就要有对立面


就是要有人负责看他的显现


我们主体就是来负责ob的


他在这个闭着眼睛玩游戏,我们来帮他看他怎么玩


而且我们通过看的方式来让他自己……


我们只是看的他才是真的玩儿的


这种对立面才让他那个玩儿才成之为玩儿


他才能享乐、有快感、有快乐


有存在的一个E而我们仅仅看而已


在这个意义上讲,费希特的晚年是蛇的


那么这个东西被突破,就是我们刚说的绝对者本身它就是表象


绝对者不是什么表象成什么东西什么东西,他直接就是表象


但是这是要通过一个辩证法才能得出来的


就是绝对者的表象的辩证法


还有一点就是说绝对者内在的是主体化的,但是他本身不是主体


也就是说自我本身是绝对者内在的不一致性的一个显现


就是自我总是觉得不仅仅是表象


而绝对者其实他仅是表象


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讲,绝对者其实就是仅是表象


自我是不仅是表象


自我是使得绝对者存在,他内在会有东西鼓起来


好像有个空腔鼓起来


这个空腔里面有更真实的东西,而存在就变成外面那层膜


自我的作用就是让这个虚无的空腔不仅仅是表象


背后还有啥啥啥纵深,有一个本质的纵深化


在这个表象背后还有个本质的维度,还有个超表象的维度,还有一个纵深化的一个维度


就是有自我


但是这个东西(自我不仅仅是表象)本身是一种表象


这是本身是一种特有的主体化的表象


主体什么都不是,主体只是一种表象的主体化


主体内在那些结构框架,这些东西其实它也是一种幻象


也是一种符号学拟制的一种主体内在主体性


内在说你有什么意识结构


说你有什么内在视域


说你有什么里面的好像虚头巴脑的


这本身也是自我主体的一个能力,就是这么一个符号学机制


而这个绝对者本身他就是表象


而这个表象当中有一种表象就是纵深化


不仅仅是表象的一种否定性的表象


这种特殊表象就自我,主体就是这种,主体是特殊……


就是它可以投射出一个表象之表象的维度,可以投射出一个本质化的一个维度


在这个意义上讲,齐泽克当然是本质主义者


因为他坚持否定性的绝对主体性


那么费希特他是没有走到这一步的


费希特到后面这几步都没做到




我们就来说他的整个场域论上3


形而下v.s形而上


调和这两者的就不再是那个绝对主体


这里调和这两者是绝对者的显现


the appearance of the  Absolute调和了形而下和形而上


这个显现就是自我,整个知识学的那个内容


自我只是绝对者的image,只是一个绝对者用来当自己的镜面、对立面用的他的一个图像


所以imagination具有本体论意义,就因为主体它具有一定的本体论地位


就是as the image of the Absolute 作为绝对者的镜像


甚至可以说主体是绝对者之镜


镜子本身他自己是虚空的、空无的


又回到康德


他并不具有生产性、不具有肯定性


形而下和形而上的一个位面


形而下就是那些存在,形而上来就是本质、就概念的维度


本来在知识学里面由这个什么绝对主体、由我思,其实就由费希特的这个Ich


他怎么样?absolute Ich来建构起self position 


它里面的一些机制是辩证法的机制


self-position 自我非我,然后是后面的一些观念范畴


然后把整个显像世界、整个世界给它构建出来


现在是一个绝对者内在运动


这个绝对者就是一种前主体的、trans-subjective一个存在、超主体的一个存在


我们意识不到的


他是蛮静态的一种存在


他还是3字头(给他面子),因为他毕竟这里面还有一点……(古早现象学的残留)




本体论上两种东西


Seyn就是那个上帝的Seyn,还有普通的人类的存在,就是自我


本体论上就两个东西


一个绝对原初的、无所不包的、原始动力就是一个1——unity 


费希特会向这个Gott Seyn低头的原因就是他把知识学的那个最高原理、Unity原理


他觉得自我承受不住了或者他的那一本《全部知识学基础》不停的被教会的人批判


然后晚年不停的改,最后就把它改掉了


可能法国大革命的这个时代也就彻底的过去了


他已经遗忘了种什么什么什么树的小树苗的体验也已经被现实给冲出门了、没有了


另外一边就是subject主体,就是自我Ich、I、先验自我


本体论就这两个东西


左边是一个原初的存在


右边就先验自我


但这个东西比较静态




认识论上也是2


认识论上的2这里要说的还是一个可能在晚年理智直观


我甚至可以写成伪理智直观VS真理智直观


archetypes什么东西


就是自我学,先验自我的理智直观本身变成了完全由一个玩意(Syen)所驱使的、所设立的


完全由原始的绝对者的存在所设立的


真正理智直观达到的就是统一性在认识论上


真正理智直观就是那个绝对者的一个真正的理智直观


我们这样来说


就是说在这个上帝的存在那边


他的理智直观,他的就是绝对者的表象


它体现为万事万物所体现出来的统一性


是可以说目的性、目的论上的一致性


就是晚年的费希特有点像晚年的康德在《判断力批判》里面写那种东西差不多的那个意思


就是他要寻求一种整个秩序的统一性,然后皈依那个信仰了


绝对者的真理智直观可以给我们这种东西(统一性)


而我们在知识学意义上的那个先验自我


他的理智直观,他通过想象力获得这些东西


他得到的是the appearance of appearance


就是我们the reflection 都是反思性的,然后都是抽象性的


我们人类主动的好像我们在知识学里面也进行理智直观


但是这种理智直观能够把握到的东西都是片面的、都是碎的、都是被概念所割裂的


被想象性的图示所割裂的,都是一种reflection反射性的、反思性的


都是不是原初的直接的一种表象了


而是一种二手的


这个表象也向表象自己显现


表象需要向它自己显现


因为这个绝对者他要显现他,他要有个对立面


怎么个对立面?就是我们体验到的东西都是碎的,他自己的显现都是完整的


他就显现了,他就作为完整性显现世界上


而我们有限的凡俗个体把握到这些零碎的、有限的、有创伤的、有问题的、各式挫的


这些表象就是衬托出他的完整的、伟大的、美好的他的表象


绝对者也要表象他自己


就是这样的


认识论上就是有点蛇了


反思性这里是碎的


所以这里(真理智直观)是完整的、统一的


就比如说我举个例子


你是个什么物理学家


感觉一切好好完美呀、井井有条


各种你看前上个月什么李政道还是跟谁讲什么


这个世界太仅仅有条了背后一定有一个至高的主宰


就这种费希特主义蛇的


就而且是晚年费希特的


人到晚年容易变成这种东西蛇了,不勇了


就只看见这个多点儿多美好,然后就败了


这就是死亡的气息,生命衰朽的表象


然后其他都是挫、碎、零散的东西用来凸显它的美好




最后目的论上它是1


那他是闭合的


它整个体系是闭合的


就晚年费希特跟什么晚年谢林都这种哟


我只觉得这是有点神神鬼鬼、乱七八糟的


我们回过头还说一下


就是说费希特晚年甚至认为这边这个东西(自我的伪理智直观)它是is not 的


它们是不存在的


而这个东西(绝对者的真理智直观)是is 的


如果你一个表象作为对于绝对者自己的表象,那他就存在


它表象的是世界的统一性。是他的完整性、井井有条性、秩序性


如果你的表象仅仅是我们主体自我的一种反思性的表象


那么这个表象就is not, 就不存在,就蛇皮


所以你不难看到晚年费希特的这个目的论上这个1


按照费希特到自己的话:哲学不是一种中立的世界观


年轻时候自己说的话


就是什么样的人,你想过一种什么样的人生


你就会信仰什么样的哲学


所以费希特自己晚年就是跪下来了


他自己就变得保守了,变得古板了,变得软弱了,经不起折腾了


否则他可能活不了那么久


所以在这个层面来讲的话


很明显他这个目的论上就是一种保守主义


他就错失了德国观念论的高峰,就是这种回归到一个整体、一个太一、一个绝对者那边


他区分表象都说这些才是真实的表象,完整性、统一性、一致性


目的论上这个世界的目的就是1


我都不想说他是什么1


他的运行的目的就在于这个世界有这个人间在,为啥?


因为我们绝对者他要显现一下


他为啥要显现?不为什么,他就是要显现一下


但是在谢林和黑格尔那边


就是说绝对者不仅仅向一个有限的个体/有限的人类作为他的对立面而显现


绝对者向他自己显现,并且绝对者就是通过向他自己显现,他才能存在


他如果不主体化,他都不能存在


他为了维持他的存在,为了在时间上实存


他必须主体化,他必须经由主体这个位面来进行一个表象的中介、表象化


经由主体这个中介来进行表象化


那个主体本身也是一种特殊的表象化机制


他特殊在哪里,我前面已经讲过了


那费希特这基本上他晚年的时候……


谢林也一样


谢林看他骂起费希特之后


我感觉这个家伙是有点变质了


就是这种学阀争权夺利的那种口吻什么他不是天才,我才是天才


我的体系也是最先的


我的先验唯心论体系、先验观念论体系是最先的


是在他里面那个错误的范式下成长起来一棵茁壮的小树苗


我从来不是费希特的学生


我从来不是


虽然你们都说他我受教于他,但是我从来不认为我是他的学生


我就学谢林也有点海德格尔风范


难怪海德格尔特别喜欢谢林写的那个什么人类自由的论文


人类自由基本概念……




我跟你们扯了这么多


其实说你们只要大致了解一下就行了


中间的那个论证过程也是一个德国观念论的一个比较无聊的一些东西


好的


那我反正就讲到这里


他目的论上就是保守主义


我只能给他套这个名号conservatism


 费希特的思想其实有很多值得尊敬的地方


但是他也没走多远,他只走了一两步


他的体系构造的话也是延续着……


甚至他年轻时候得意之作


什么天启哲学还是什么的不知道


那个就是论文


就是说康德给他匿名发表了


人家都以为是康德写的


最后康德说这不是我写的


这是费希特这个小伙子写的


然后声名大噪


然后就有教职了


耶拿时期还比较就比较敢说敢言


那柏林时期那就不说了


我觉得环境是会改变人的


哲学家也不例外


他的思维很受历史时代的局限


也受到个人生活寄予的一个曲线



我讲的就就这么多了


我明天的话在想


明天费希特第二格有靠哪个大哥来来介绍


有可能是谢林那就讲到这里


拜拜




❤️❤️❤️

3-2-2-1.理智直观主义(Intellectual Intuitionism)

代表晚年费希特

先验自我的转向:

在早年费希特的《知识学》中,先验自我作为存在(being)与活动(action)两者的结合点,在先验自我那里,先验活动的通过自我设立的活动,进行理智直观,设立一切,自我,非我以及自我与非我所统合而成的整体,但是费希特的《知识学》却被当时的学术界抨击为唯我论,且迫于教会的压力,晚年的费希特对先验自我进行了转向,不再是先验自我的自我设立活动,先验直观设立了一切,而是退回了绝对存在/绝对者(syen)的直观一切都是绝对者自身的显现/表象(appearance of the absolute),理智直观使一切得以存在


 晚年费希特的绝对存在/绝对者:

费希特认为若绝对者要显现,就必须借助表象/表象化,而原本的绝对者与表象的二元对立被费希特变成了三重对立。不但绝对者与表象是二分的,表象内部也具有分裂,即绝对者的表象与仅仅是表象的表象之间的对立。因此费希特将绝对者与表象的对立变成了表象内部的对立,且他认为要能够进行仅仅是表象的表象和绝对者的表象的区分,若混淆两者则会造成幻象。但是问题是既然绝对者是不能够直接显现的,只能借由表象才能够显现,那么我们则只能通过表象来进行绝对者与表象之间的区分,永远不能够超脱于表象,到达绝对者的的维度去辨识绝对者,因此根本就找不到一个能够区分绝对者与表象的标准。而声称自己具有能够区分两者的标准的,这种标准本身也是一种表象,而这种表象甚至能够决定绝对者是什么,因此这种标准是表象的同时,又是绝对者本身,本身是自相矛盾的

而对于绝对者与表象正确区分的路径应该是黑格尔的路径黑格尔认为真正的对立并非是绝对者的表象与仅仅是表象的表象之间的对立,而是作为绝对者的表象假装背后有绝对者的表象之间的对立,也就是说黑格尔认为绝对者并非必须要以表象的方式显现,而是绝对者就是表象由于内在的不一致性,而不得不进行符号化,主体化,敞开符号学空间(而主体性就是主体化过程中的不一致性),而绝对者本身就是通过主体化,符号化而显现的表象,作为绝对者的表象。因此在黑格尔这里,真正的幻象不是费希特所认为的混淆了绝对者的表象与仅仅是表象的表象之间的区别,将不是绝对者的表象当作了绝对者的表象假作真),而是认为仅仅是表象的表象与绝对者的表象之间有区分,将实际上就是绝对者的表象当作与绝对者相对立的,虚假的表象真作假


先验自我与绝对存在:

如上文所说,在晚年费希特那里绝对者与表象之间是对立的,绝对者的表象(以表象形式显现的绝对者)要作为绝对者的表象,则需要设立一个对立面,即作为表象的非绝对者表象即非绝对者),而这个作为绝对者的表象的对立面被设立出来的非绝对者就是自我/主体的内在结构绝对者的表象首先是对自身进行显现的,而为了使绝对者的表象能够向自身显现,这里同时也要需要设立一个对立面,即绝对者的表象向非绝对者,即自我/主体显现,而由此主体能够察觉到最底层的原初符号学机制,看到绝对者表象化的过程。但是这里并非是主体的一种主动的对于意识结构与本体论结构的反思,而是完全被动的观看,全然不同于《知识学》中自我的主动创造,在这里自我/主体/非绝对者仅仅是充当绝对者的一个镜像,让其能够显现,能够被看到

而费希特未能在那个非绝对者自我/主体上意识到黑格尔却意识到的一点为,主体本身就是绝对者内在不一致性的显现,主体就是绝对者在进行表象化,主体化,符号化过程中的那个不一致性本身。因此若将费希特的路径走得更加彻底,那么在费希特那里作为表象的自我/主体不仅仅是表象,而费希特认为是以表象形式显现的绝对者实质上只是表象主体本身仍然是一种表象,一种虚无/空,但其能够在其背后形成一个超越于表象的绝对者/本质的纵深,由此形成一个主体化的表象

  • 场域论形而上与形而下的对立由绝对者的显现所调和形而下即存在形而上即本质/概念。由于绝对者的显现,一切才能够存在(而在《知识学》是绝对自我设立一切)
  • 本体论上是上绝对存在/绝对者(gott syen)与先验自我/主体的对立绝对者是无所不包的统一
  • 认识论上是伪理智直观与真理智直观的对立真理智直观是绝对者的表象,其表象首先是向自身显现的,且绝对者的表象是整全,无所不包的;而伪理智直观作为表象的非绝对者,其直观是完全由绝对者设立的非绝对者作为绝对者的对立面,作为其镜像绝对者的表象显现的视域,作为表象的非绝对者是抽象以及不完整的(同时也作为对立面)
  • 目的论上是保守主义。晚年费希特旨在回归作为整全,无所不包的绝对者,而世界存在则是因为绝对者要显现,但是至于绝对者的表象为何先要向自身显现,其后向作为表象的自我显现费希特未能回答。而后来的谢林与黑格尔回答了这个问题,绝对者唯有经由主体中介,进行主体化,中介化绝对者的表象先向自身显现,绝对者才能够存在

【主义主义】理智直观主义(3-2-2-1)——从先验主体性退回绝对整体主义...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