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No.65 江苏教育内卷实录

2023-11-17 12:14 作者:憨妈琪琪  | 我要投稿

“你知道吗?我闺蜜被确诊中度抑郁了,我们班去年还‘走’了一个,得了抑郁症。”当一名熟识的初二女生严肃地说出这句话时,我真切地意识到原来抑郁症离孩子们那么近!

在南京待久了,便能听闻这样一句话——南京的教育是让山沟里的人来大城市读大学,让南京的学生去山沟里深造。这句话听起来有些好笑,却一针见血地指出南京包括整个江苏教育的利他不利己和疯狂内耗。

(通知截图)

我儿子今年成为了一名小学生。开学仅37天时,班主任便发消息称:班上有90%的人学过汉语拼音。我看完这句话,心下窃喜,还好提前学过了,否则孩子刚上小学,就吊车尾,不利于学习兴趣的培养。

儿子大班时,我听从上一届家长的劝告,给儿子报了幼小衔接课程和写字培训。从老师对写字的要求来看,我也庆幸他仍旧在学习写字。

我也会建议下一届家长提前给孩子报幼小衔接课、写字课,尤其是工作繁忙的家长。这样一个自发内卷的线性传递,我弄不清它起于何时,又会终于何时。

放眼教培机构的培训项目,提前学习的风气又何止于幼小衔接。每年的寒暑假,包括新东方在内的教培机构都推出升学提前学课程,比如看图写话、英语培训,也有专门培训科技特长生的课程。

(科技特长生招生)

文化课补习之外,许多孩子的时间还被各种兴趣班撑满,留给他们自主思考的时间微乎其微。不会自主思考的孩子,面对越来越灵活的题型时,也很难取得高分。

我的童年,虽然物质条件不丰富,但玩耍的时间一点也不少。而如今的小区广场上,几乎看不见已经放学的小学生,等他们在家做完作业,太阳也下山了。

(初二几何题)

江苏是教育大省,很多江苏人通过读书改变了命运,虽然当中大部分人的人生高光也仅限于学历。

从小父母就给我灌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生人”的思想,我还一度将之作为人生座右铭,进行自虐式学习。尤记得考研笔试前一晚,我紧张得睡不着,干脆起来喝了两罐红牛,复习了一整个通宵丝毫未顾忌身体状况。

我不反对孩子出国留学,但我家只是工薪阶层,我儿子应该会在这场地狱式内耗中度过他的青少年时代如果他有幸闯过中高考,取得本科学历后,仍有意深造,我们也会尽力支持他去国外看看(毕竟英国有一年制硕士)。

随着中考分流政策的落地,无数江苏家长怨声栽道,但不管兜里有没有钱,优先保障孩子的教育经费,纷纷参与内卷,导致竞争白热化。

(南京某重点小学二年级的作业)

文章开头提到的初二学生告诉我:“她的学校是普通初中,她必须要在中考中考进全校前150名,才能读高中。而初二有500名学生在读。”据我观察,她在上周期中考试的前一晚,还要完成4张卷子。

江苏不缺高学历人才,缺的是满足高学历人才就业的各类产业。走网红城市路线的南京,也是在产业升级失败后的无奈选择。苏宁、途牛、365、雨润、国美似乎都变成了瘦死的骆驼……

也许给孩子的教育投入100万,真不如给孩子留100万现金来得实在!

原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曾说:“江苏素质教育喊得最早、喊得最响,但是我们应试最厉害,抓得最凶,江苏高考的难度也是全国之最,课外培训热,孩子负担重,家庭经济负担也重。我了解到好几位教育局长,都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国外,说不能不送出去,因为压力太大,怕在国内考不上大学。我们的中考政策压得这么紧,最后高考的升学率当然很高,这个做法欺骗了我们这么多年,好多优质指标都给了其他地区。”

(娄书记的讲话)

经过五五分流的中考,江苏学生的精气神早被抽干,高考又是全国性竞争。压力过大,导致抑郁的学生比比皆是。

在江苏内卷教育的环境下,家长也很难独善其身,只能被迫加入内卷中来,但我们要保持对孩子的爱和尊重,把握内卷尺度,及时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

我宁愿要一个人格健全、心理健康的孩子,也不要一个抑郁的孩子。你呢?


全文1488字,感谢阅读。


作者简介:憨妈琪琪公号主理人,南师大新闻学硕士,前记者,前名企管理层,阅读百本育儿书籍。现快乐兼职、快乐育儿。


No.65 江苏教育内卷实录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