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电力市场政策第四期

2022-02-13 13:24 作者:舍得低碳频道  | 我要投稿

快车通道:

碳减排制度系列汇总

CCER制度系列汇总
CCER 项目减排效益测算系列汇总

发达国家碳排放政策系列汇总

动力电池发展趋势系列汇总

ISO 14064-1系列汇总

碳汇造林项目方法学系列汇总



昨天和大家分享了电力市场政策第三期:

Q8:未来达到目标后,80%中长协+20%现货的格局是否形成?

Q9:长期来看现货市场定价对各类电源IRR的影响?

Q10:负电价是否会出现?

Q11:灵活性改造煤电、抽水蓄能调峰成本低,如果进入市场后,会对化学储能造成较大冲击吗?

Q12:售电公司的唯一资源来源是电网,其独立性与市场化程度是否受影响?

Q13:如何鼓励社会参与售电公司投资?

Q14:西北地区的风光强制消纳到达极限,今年是否会有强制消纳的指标?


今天和大家分享电力市场政策第四期:


Q15:2030年建成全国统一电力市场,适应新型电力系统要求,这个系统中电源占比?

A:电源占比由测算。相比之下,业态比电源结构更重要,随着分布式能源、自备电厂等形式的增加,一区域内的调度点可能从百个上升到万个,变成扁平化的电力系统,大数据应用和智能化应用将实现较大突破。

 

Q16:基荷能源是否变化?

A:基核电源将持续存在,如核电、大水电、百万kW级别煤电,它们大多通过中长协保障电力供应的稳定。

 

Q17:中电联电量及装机预测的方法论?

A:

电量预测:

(1)测算方法:不会用弹性系数,因为存在结构性的突变,而是用分产业的核算、分地区核算、季节性核算来进行,并参考国家经济会议对GDP的预期;弃电部分只能估算,没有调研方法获取途径;(2)调研方法:主要通过电网公司与发电公司了解(每年报告发布前集中协商),加上与高耗能企业的交流(了解高耗能生产计划)。

 

装机预测:

(1)测算方法:无法预测,只能通过调研;

(2)调研方法:发布快报之前通过各省电网公司了解明年并网、谈好的装机量;公布的装机量往往是最低规模,因为存在分布式、自备电厂等,实际的装机增长规模往往高于预测,尤其是光伏装机规模。

 

预计2022年新增风电50GW,光伏90GW,只能超过不能低于这个数值。

 

Q18:新能源如果无法完成现货发电,是否需要以高电价购电?

A:是的,这就是现货市场的性质,如果未完成不能经过考核将遭受较高的惩罚,所以需要配套储能。

 

Q19:目前储能是否还没发展起来,无法很好的配套新能源?

A:储能的商业模式还未成型,未来需要公用的协调机制来调动储能以配合电网调度,这样储能才能发展起来。

 

Q20:新能源未来有容量电价,现货尽量参与?

A:新能源可以用户侧的波动对冲,减少了供需部分的矛盾。如果新能源的发电能够与用户的负荷配合,就能缓解部分矛盾。目前抢用户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能找到好配合的用户,就能省去这部分的调峰费用。

 

Q21:新能源进入市场后与用户签约的比例是否会持续提升?目前比重如何?

A:以后是点对点、点对网的交易,都是用户和发电侧进行交易。新能源大部分由电网收购,绿电交易前的所有新能源用电侧都是电网代理的,仅有发电侧的现货试点中有发电侧和用户侧的交易。绿电交易开展也是由电网公司撮合的,未来新能源交易中电网将作为输配的渠道,谈判仅由发电侧与用户侧进行。



电力市场政策第四期就分享到这里,明天和大家分享第五期的内容:

Q22:水电为什么没纳入绿电交易?是否是因为会影响新能源?

Q23:售电和输配电分离后,绿电交易机制会理清吗?

Q24:如何约束每年电网新增并网能力,提升线路升级与增加的积极性?

Q25:保障利用小时下降的同时绿电交易可以实现溢价,如果新能源企业参与绿电的配套没做好,收益是否会受到冲击?部分企业是否用煤电更好?

Q26:新能源电价上升速度如何会更合理?太快是否会影响工业企业成本?太慢是否会影响新能源发展的积极性?

Q27:我们对政策理解是考核能耗强度而不考核总量,是否并非上述两指标都不考核?

Q28:售电服务方面(用户侧需求响应等),国际上是否有对标的优秀企业?



免费服务:

在公众号发送以下关键字可以查看相关系列的内容)

 

国际碳市场,中国碳市场,碳中和,碳交易,碳资产,碳计量,碳排放,林业碳汇,绿色金融,CCER,ESG,CCUS,锂电池,电池回收,电力碳中和,电价政策,汽车碳中和,碳汇造林方法学,磷酸铁锂专家交流,磷酸铁,林业碳汇专家交流,抽水蓄能,ISO14064-1,绿电专家交流,广东汽车碳足迹,汽车左B柱LCA,汽车白车身LCA,碳减排制度,CCER制度,废旧轮胎再生橡胶LCA,发达国家碳排放政策,动力电池发展趋势,钢铁碳中和,氢能

 

付费服务:

1、个人和企业层面的碳排放管理、碳资产管理培训

2、上市企业组织层面碳盘查、产品层面碳足迹、碳中和规划、碳配额资产托管、国内外碳信用申请和交易(CCER、林业碳汇、VCS、GS等)



电力市场政策第四期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