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伤人际关系的这件事,很多ADHDer每天都在做
最伤感情却又难以觉察那件小事
大家生活中,是否也有这样的情况:很容易把他人一些善意或者中性的行动归纳为是害自己的动作。
也许大家一时间还没印象,我给大家分享一个案例,帮助大家觉察一下。
例如:之前有个粉丝加了我们的微信号我们没有及时回复,TA很快就自动化认为我们不理TA,然后直接将我们拉黑。

实际上,没有及时回复其实是因为我在外面吃饭,没有看到信息。
在我们经验中,多动症群体在人际交往中比较容易做敌意/负面归因,这个对人际交往极其不利。
为什么敌意归因偏差那么重要
敌意归因偏差是一种负性的归因方式,并且也属于一种认知偏差,是指个体在面对模棱两可或状况不明确的情境下,更倾向于将外界环境或他人意图视为有敌意(Milich & Dodge, 1984)。
有研究发现,一部分ADHD儿童和成年人会倾向于过度解读他人的意图和行为,并将其归因为有意伤害自己或有意挑衅自己。
敌意归因偏差还会从下面三个方向来影响我们的生活:
1.吵架的时候更加“易燃易爆炸”。
在吵架的时候,具有敌意归因偏差的ADHD会以最大恶意揣测对方。并不断说出具有攻击性的话语来“回敬”对方,从而让对方感到生气或受到伤害,最后惹怒对方,印证了ADHDer事前想象那般的“敌意”。
然后,ADHDer便会加深自己的敌意归因:“果然,TA就是这样的人!” 由于敌意归因有着很强的传染性,很快对方也呈现很强的敌意,接下来就是无休止的争吵,直到关系破碎。

2.使人际关系疏远
此前有小伙伴反应到他以前和公司同事相处时,总是会误解别人的一些行为,认为别人在害他。一开始同事对他是热心帮忙,但是他对别人心存提防,且有时候觉得别人的一些行为认为是敌意的。当然,同事觉得他不好相处,给同事留下不好的印象,慢慢地就疏离了他。
3.更容易陷入灾难化思维
在亲密关系中,一旦对象做出不符合预期的行为或有一些消极的情绪,就会马上联想到最糟糕的情况,把实际情况过度灾难化。
消息不回——是不是不爱我了
有时候提了下我的不足——ta是不是觉得我配不上ta,嫌弃我的条件
回来晚了——是不是外面有人了
但实际上,上述的情况还有其他的可能性,比如消息不回是因为没时间;提出不足只是希望你能够改变自己;回来晚了也许只是出去透透气而已。典型发育群体也会产生敌意归因,但是ADHD因为底层的抑制控制能力不足,陷入这种灾难化的思维之后更难走出来。
综上,我们可以更清楚得看出ADHD的敌意归因问题对人际影响是非常恶劣的,它会使我们遭受更多的压力和负面情绪,进一步影响其自尊和心理健康。因此,纠正敌意归因偏差也是ADHD个体的重要的心理干预方向。
ADHD为什么容易 产生敌意归因偏差?
1.长期遭受负面体验导致容易敌意归因偏差
由于注意力困难和多动、冲动行为,ADHD群体可能经历更多的社会挫折和困难,例如学业困难、社交关系或工作中遭受的排挤及冷眼。这些负面的体验可能更容易使他们对他人产生更多的不信任感,从而产生敌意归因偏差。
2.低自尊
低自尊则是指个体对自己评价和看法偏向于负面或者不足,表现为自我否定、自我评价偏低、自我压抑等负面的情感体验。
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ADHD成年人的自尊水平普遍较低。自尊水平低下可能与工作、家庭和社交功能障碍以及心理健康问题有关。研究发现,ADHD儿童和成人群体的自尊和感知的一致性比对照组低,而且在21年长期跟踪中呈现出稳定的表现。
低自尊也常常会产生“我不配“,“ta肯定是不满意我”所以也很容易出现敌意归因偏差。
3.长期的低社会地位
社会地位可能会影响个体的敌意归因偏差,相关研究发现社会地位较低的人群可能生活中会长时间保持警惕,从而增加了其敌意归因偏差,可能会产生更多的攻击行为。
不少ADHD因为执行能力不足,薪水及其社会地位处于一个比较低的情况。这也是ADHD产生敌意归因偏差的重要原因。
我们曾经向一些社会地位较高,几乎没有受到过排挤,比较自信的小伙伴了解过,他们确实基本没有出现过敌意归因的问题。

4.情绪失调
有时候我们太过沉溺于某种情绪里时。我们可能更容易把一些情绪化的想法指向对方,而我们却并未察觉出这一自动化的想法其实并不是基于客观事实。
我们该如何应对敌意归因偏差?
1.觉察并停止自动化的思维
当你察觉到大脑中出现“别人可能在害我、别人在跟我作对”等类似想法的时候,可以先停一停,先做5次正念呼吸,避免做出影响我们人际关系的事情。
然后我们可以审查一下我们的想法:
到底是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想法?
这样的想法有什么根据?
是现实还是我突然情绪起来了,才会产生这样的想法?
这样做会给我带来怎样的负面影响?
2.正念书写
a.找一个安静的地点,可以在你自己的房间里,直接开始正念书写。
b.按照以下格式写出自己的想法感受以及正在经历的事情
主题:
事件:
认知:
情绪:
行为:
发生这件事之后,能不能采取什么方法让这件事得到好的结果:
这件事给你带来了的积极结果:
例如:
主题:和老公发生争吵
事件:因为和老公关于打扫房间卫生吵了起来,明明我已经打扫了,他还是挑三拣四,说我懒,不讲卫生。
认知:他永远都这么自私,只会针对我,不尊重我的感受,不体谅我
情绪:生气,痛苦,沮丧
到底是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想法:我已经努力打扫了,他还说我
发生这件事之后,能不能采取什么方法让这件事得到好的结果:“我应该和他说“你也体谅一下我嘛,我也很累,有些地方没看清楚也不是故意的。”
这件事给你带来了的积极结果:我意识到了,其实有时候他的指责有可能也是和我一样的自动化思考,并不一定是针对我。
书写过程中尽可能包含若干积极情绪词汇,如“愉快、满意、信心”等,或认知性词汇“我认为、我认识到、反省以后”等。
你可以坚持书写一周,感受正念书写带给你的积极影响。

3.找“脚手架”帮助你走出敌意归因
由于ADHD本身元认知能力不足,再加上我们可能沉溺于当时的情绪中难以自拔,有时候需要第三方的视角才能走出我们当时的困境。这时候我们可以找一个信得过的朋友,完整地讲述当时的情形。然后让ta站在第三方的视角评论一下这件事。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走出敌意归因偏差。
最后想说的一些话
多动症群体容易产生敌意归因偏差主要还是之前受过的毒打太多了,就像是一个刺猬为了保护自己长出了很多尖刺,在人际关系中我们总是控制不住这些尖刺:误判,控制不住愤怒,小事化大冲突升级.....
这些尖刺在刺伤那些想要和我们接近的人的同时,也不断地伤害我们自己。
“敌意归因偏差”是我们过去较长时间遭受社会毒打形成的一种高度自动化的想法,它本身有着极强惯性,觉察和改变它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再加上多动症群体存在执行功能的受损,即使知道改变的方法,也不能很好地坚持下去。但是没有关系,我们只需设定闹钟,不断提醒自己直到形成新的自动化思维即可。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在不断地跌倒中站起来。才能拔掉那些阻碍我们迈向和谐人际关系的尖刺。
但这仍然是一件值得去做的事情,因为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影响人幸福感最大的因素之一。
英国作家欧文曾说:
“人类一切努力的目的,在于获得幸福。”
可以说,没有比幸福更值得追求的事,但也没有比幸福更难以抓住的东西。
对我们来说很幸运的一点是:幸福并不是一种天赋,它是一种可以后天习得的技能。
希望我们都可以放下心中的尖刺,活好每个当下,驶向幸福的彼岸。

全文完!
参考文献
Yen, C. F., Chou, W. J., Liu, T. L., Yang, P., & Hu, H. F. (2014). The association of Internet addiction symptoms with anxiety, depression and self-esteem among adolescents with 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Comprehensive psychiatry, 55(7), 1601-1608.
Cook, J., Knight, E., Hume, I., & Qureshi, A. (2014). The self-esteem of adults diagnosed with 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ADHD Attention Deficit and Hyperactivity Disorders, 6, 249-268.
王伟宁. 敌意归因偏差和自我损耗对攻击行为的影响[D].北京体育大学,2019.
黄小草. 敌意归因偏差对攻击行为的影响及干预[D].北京体育大学,2018.
李须. 情绪表达欠缺和敌意归因偏差对大学生攻击性的影响[D].上海师范大学,2018.
方平, 马焱, 朱文龙, & 姜媛. (2016). 自尊研究的现状与问题. 心理科学进展, 024(009), 1427-1434.
辛自强, 郭素然, & 池丽萍. (2007). 青少年自尊与攻击的关系:中介变量和调节变量的作用. 心理学报(05), 845-851.
书籍:《人际关系:职业发展与个人成功心理学》
Glass, K. , Flory, K. , Martin, A. , & Hankin, B. L. . (2011). Adhd and comorbid conduct problems among adolescents: associations with self-esteem and substance use. Adhd Attention Deficit & Hyperactivity Disorders, 3(1), 29-39.
注:图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