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回乡见闻:一个资源枯竭型城市的涅槃!

2023-02-16 18:23 作者:奔跑的电力人  | 我要投稿

老家北方某县城,曾经是国内重要的煤炭基地,随着煤炭资源的枯竭,煤矿倒闭,如今走上了转型之路。


这是曾经的百货大楼,小时候过年才有机会来消费一次的地方,记得里面主营最多的就是服装,如今已经荒废了。在煤炭时代,这个百货大楼也算是当地富裕的标志,而在后煤炭时代,百货大楼的倒闭似乎也是某个时代的缩影。

作为曾经的煤田重地,很多年前每个镇几乎都有一座甚至几座煤矿,最初的时候靠着煤矿还是生活的不错的。我印象很小的时候就在煤矿上玩,父辈基本也都在煤矿上班。以至于后来煤矿倒闭后,大家出来打工也是找煤矿,去了山西、内蒙、新疆。

在我的老家,很多人似乎天生带着挖矿基因,甚至和我同龄的人,如今也在从事着挖矿工作。挖矿是个体力劳动,而且都是深入矿下,在不发达的那个年代,危险系数是极高的。即便如此,还是有很多人一份工作从一而终,直至退休。


我看过一个视频,有位矿工退休,临别时朝着自己工作了三十几年的煤矿磕了几个响头。男儿膝下有黄金,很多人可能不理解,但我理解,除了对这份工作结束的不舍,还有感谢几十年来的不杀之恩吧!

我去过很多穷的地方,曾经在西北某地,见过土窑洞,但是经久没人居住了。与之相比,作为发达省份的县城,大家的生活可能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好。你们见过茅草屋吗?我见过,而且还有人在住,就在我的老家。

很难想象,外面已经进入虚拟时代了,历经风霜几十年的房屋居然还在被使用。尤其是对我这种不怎么回家的人,在外见惯了繁华,回到老家再看到那种原生态的居住环境后,视觉和心理的冲击都是巨大的。但是,这就是现实,一半是焰火,一半是冰雪。如果勤劳能致富,我想我的父老乡亲应该是最早富裕的那批人。


老家有一座水库,我已经有二十几年没有去过了,昨天到水库边站了站,熟悉又陌生。水库还是原来的样子,我能清楚记得以前在水库哪个位置玩耍。这也是最让我动容的地方,二十几年过去了,我们都已长大,水库周边环境似乎没有发生任何变化。只是对岸的村庄在凛冽的寒风中显得有些悲凉,大坝也没有过去伟岸了,看上去有些老态龙钟。

这个水库建设于历史上的某个时期,有着极强的时代印记。如今随着人口外流,农田荒废,大家告别了种地吃饭的日子,水库的作用也就不在了。尤其是大坝的下头还修了水泥路,这座水库也会继续接受时间的洗礼,而最终会退出历史舞台。可能很多年以后,大家还能知道的,就是他是一代人勤劳和智慧的结晶,仅此而已。

这种勤劳和智慧本应给老家带来更多,然而事实却是,在煤矿退出家乡的舞台后,我的老家以一种悲壮的方式开启了他的转型之路。在转型过程中,大批劳动力不得不踏上了一百年前祖辈走过的路,闯关东、走西口,背井离乡。

作为一个拥有一百多万人口的大型县级市,我在老家高处的山路望去,感慨县城从东到西规模如此之大,放到很多地方都应该有地级市的样子了。然而当你身临其境,才发现很多北方县城存在的问题在这里都被进一步放大,高房价、低收入、人口老龄化,人口输出型,没有像样的产业,商业也不发达。


今天我在高铁站,发现上站的人很多,而当我到达上海,出站人满为患,相当一部分都是年轻人,极强的反差再次冲击着我的视觉。大城市的繁荣,是建立在无数个底层县城的无奈之上,更无奈的恐怕是每个乘客背后的家庭。远走他乡,有的为了养家糊口,也有的因为看到了更大的世界,所以不甘于平庸。

我记得《平凡的世界》中有一段,大体是说,“如果从小你就在这个天地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那你现在就会和众乡亲抱同一理想:经过几年的辛劳,像大哥一样娶个满意的媳妇,生个胖儿子,加上你的体魄,会成为一名出色的庄稼人。不幸的是,你知道的太多了,思考的太多了,因此才有了这种不能为周围人所理解的苦恼。”

法国作家辛涅科尔也说过,“对于宇宙,我微不足道,可是对于自己,我就是一切。”我们都是因为看到了更大的世界,所以才会不甘平凡,我想换作时间纬度也可以成立,老家正因为曾经辉煌过,所以才更需要勇敢涅槃。如今发展起来的一些产业,将来的某一天回头看,也许正是老家凤凰涅槃的缩影。

《滕王阁序》里说“胜地不常,盛筵难再”,而我更喜欢另一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加油吧!!!

2023年1月26日晚 大年初五 于上海!


回乡见闻:一个资源枯竭型城市的涅槃!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