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王策八十四 ——函谷关,函谷关
八十四 函谷关,函谷关
当得知孔真的最终目的是函谷关时,首席百夫长提比尔立即质问前者为什么要向南而不是西。他不知道函谷关具体在哪,但他感觉应该在西面,那里应该是一处重兵把守的禁地。他们不能去那么远。因为他们的粮食只够他们活动七天。
“你们的将军正在为赵司徒效力,我怎么会背叛主公带你们投靠他人。”孔真此时将自己的真实想法告诉他们,“我们确实是去函谷关,但是我们不去西关。我们去东关[1],离我们很近。不出意料的话,那里现在也是个粮站。虽然也有重兵把守。但我们可以假扮黄权的援军趁其不备攻克那里。只要我们能在那里坚守二十天。黄权就会因为断粮败退。此战之后骊轩的军户便可以自行注销。目前,他们已经自由了。我已经派人告诉他们到北方避难。”
“我们如何阻拦黄河北岸的运输?”提比尔疑惑不解。
“我们并非需要关隘。我们甚至可以自造城寨。只要能封锁水路交通就行。”孔真解释完,两位骊轩将领便陷入长久的思考,他们也不再询问。
孔真见提比尔和马库斯接受了安排便对马库斯说:“之前在山贼的营寨里我说了非常危险的话,请你带着这封信告诉张俨将军一定要多加小心。”马库斯思考着孔真的话,拒绝了他的请求:“听起来,在这之后会有苦战?”
孔真沉默了一下才回答:“我们将面对数倍敌人。将被包围。”大家陷入了沉默。
沉默过后马库斯表明了自己的决心:“你肯定有自己的信使。我要和同伴们待在一起。”孔真见两位将领意志坚定便开始部署作战计划。
他们来到东函谷关。这里如孔真所料。守军警觉性不高,而且真的囤积了许多的粮食。远远的都能看见像山一样高的谷子。还有遍地大大小小的粟米仓。粮仓实在是太多,以至于不得不在关城外放置多余的粮食。他们在关城前通报了自己的来意。守城将领是原西园军左校尉方成(元达)。由于闻人师(敬言)进攻武关,负责押运的扬武将军文飏(元甫)临时率军前往那里支援。方成(元达)正苦于没人来护送运输部队。骊轩军的出现让他十分高兴。但他仍严谨地让他们原地待命。等待自己同黄权确认之后才能启用他们。
这正是孔真计划里的关键一步——利用这个间隙发动偷袭。就在当晚,首席百夫长提比尔带领着骑兵分队将分布在函谷关各处的粮仓点燃。守军大乱。趁着混乱之际马库斯带着骊轩军偷袭了城关守军,再从城关杀出,一举将守军击败。
函谷关失守的消息立即传到了黄权的耳朵里。粮仓被袭让他非常震惊。他们不但损失了一批粮食,还被阻断了一条后勤供应路线和一条重要运力航道。当他知道袭击者正是孔真时,他恨得咬牙切齿,他也对守军将领的懈怠非常不满。他立即命令心腹大将胡昕(玄明)率领三万人迅速夺回函谷关。同时让河东太守蒋彪(国猛)率军前往支援。
此时方成已经收整败军正在反攻。但没有成功。胡昕(玄明)大军也已经赶到,二人联合发起对函谷关发起猛攻。大军斩断了郦轩军封锁河面的铁链。骊轩军上下拼死抵抗才将敌人阻挡在关外。双方激战至第三天,河东太守蒋彪(国猛)率军到达战场,与胡昕一起从东西两侧同时发起进攻。战况立即恶化,封锁河面的守军败退。函谷关已经被黄权的军队从东西两面团团包围。见此情景,孔真便激励大家只要再坚持五天,黄权军就会因为粮食短缺不战而退。虽然大家都清楚黄权的军队会从水路获得补给,但大家还是有些许期待。正是这样的希望支撑着大家冒着极大的伤亡坚持了五天。结果五天后什么也没发生。骊轩军仍然遭受着猛烈的攻击。
在敌人的眼中,他们是一支身着制式铁甲和怪异板条甲的杂牌军。他们不束冠,穿着露腿的短裙。但这样一支军队却与他们有着同样决死的战斗意志,这更加令他们十分恼怒。
孔真望着远处敌人正在建造的井阑束手无策。他突然意识到自己可能失策,低估了敌人。在这种地方,坚持十天几乎是骊轩营的极限。他只好告诉大家,他们只剩下拼死抵抗一条出路。骊轩军中下层将士觉得他们闯了大祸。被孔真拉下水。虽然身体和心理疲惫,但每人都在拼死作战。看见对面在造井阑,骊轩营就趁着作战间隙赶快建造木墙。
方达见久攻不下就建议胡昕实施招降,瓦解骊轩军的士气。胡昕担心这样做可能会延误时间,于是采取了一个折中方案。用一上午的时间猛攻,在用一下午的时间招降。这确实动摇了骊轩军的军心。但这也为他们带来了十分宝贵的喘息机会。
两天之后,胡昕总共接收了一百余名骊轩逃兵。但也接到了黄权催促的命令。他终于失去耐心下令全军不分昼夜地猛攻函谷关。攻城士兵如同潮水一浪接着一浪。此时城关就像一座出现裂痕正在漏水的堤坝。碉楼坍塌,木墙被井阑毁坏。函谷关露出了被摧毁破败的凄凉面貌。骊轩军无论是体力还是心理上已经到达极限。他们看着眼前正肆意摧残的井阑已经无力迎战。许多人扔下盾牌四处逃跑。
马库斯望着仍在代领队伍奋战的提比尔和身后无计可施呆呆站在原地的孔真觉得他们的这次冒险完全地、彻底地失败了。他们坚守了十二天。为了这十二天,他和全军都搭上了自己的性命。他和孔真一样也呆呆地站在原地。
就在这个危急时刻,西面的蒋彪(国猛)军突然大乱。东函谷关的西侧是一片宽阔的平原。马库斯猛然望见了光辉照耀下一匹匹骏马、骑士、还有军旗……那是张俨(觉然)的戟将营和临时组建的轻骑兵迅雷右营。
谁也不曾想到会突然出现这样一支部队。事实上,偷袭函谷关正是钟严(伯土)赋予张俨的绝密任务。这也是张俨的骑兵和轻步兵主力一直部署在太行山东麓却不肯听秦名嬢的建议移动的原因。钟严告诉张俨自行选择时机发动偷袭,但他也提示钟严也许有人会在暗中帮助他。这个人就是一直在仓州秘密活动的八俊之一,前少府袁筱(本卿)。他发现了骊轩军的行踪,随后便派人进行跟踪,发现函谷关正在交战。于是立即将这件事告诉钟严。钟严立即率军出发。他的骑兵部队后面还有两个营的轻步兵。为了让这支规模庞大的军队悄无声息地绕过战区赶往战场,袁筱(本卿)动用了他能动用的一切。剩下的阻碍他就连续不停地劝说,几乎磨烂了自己的舌头。终于在他的劝说下葛政派的地方实际控制者们才网开一面同意短暂敞开一条通道。即便如此,还是有人发现了他们的行踪,不过这已经无法左右局面。
蒋彪(国猛)军猝不及防被钟严军击溃。
他们的到来不但带来了希望,还带来了新的战法。张俨见情况紧急就告诉马库斯破损的幕墙只需要修补两人半高就好。剩下的就交给他的部队。马库斯按要求休整好墙壁,接下来的情况让他大开眼界。钟严的士兵呈数列纵队站在幕墙后面。前排六个人一手拿盾一手拿一个长铁钩,敌人刚一接近就被五六个钩子钩住拽入城墙内,后面五六个长矛手和长刀手立即将其消灭。这就像一条屠宰场的死亡生产线。黄权的军士只要被钩子拖上城墙,一定有去无回。胡昕(玄明)见伤亡过重立即停止了进攻。他的井阑也被守军俘获、烧毁。
张俨军再次在黄河河面上拉起铁索,将黄权的运输船烧毁。
函谷关进攻受阻的消息立刻传到了黄权那里。这位脸上常常带有亲切笑容彬彬有礼的丞相罕见地露出了忌恨的神情。仿佛在向大家痛斥由于胡昕拙劣的指挥才导致出现了危险。将领们也被他这种突然的改变吓了一跳。黄权也在审视自己是不是哪里出现了失误。怎么会突然有支军队截住自己的粮道。
“主公请冷静。当务之急是应当果断决策。再有一天得不到补给,我军就得限制每人粮食配给。五天之后就会有一半人挨饿。”参事眭祎(延南)建议道,“卑职微见,我军远征将近一年,士兵疲惫,重返家乡的愿望日益强烈。现在粮草被劫处境艰险。不如撤回钜京补充修养,来年再来征讨我们仍然有优势。”
眭祎(延南)的话立即激起了主战派、以及最早追随黄权的一批人士的反对。“我看是参事思乡迫切急于返回钜京吧。”侯棱(高师)将军反驳道,“大军征战,死伤众多。动用人力一百余万,耗费物资无数。若撤退,如此大的代价全都付诸东流。失此良机来年再战,贼人得以经略河南、河北,羽翼丰满,我们如何应对?眼下敌人的火力正变得微弱。我方虽有伤亡,但敌人伤亡也有十之八九。我军优势正在扩大,不出两个月我们必能攻破尚桑。”
“是呀,如果撤退,赵策追击我们怎么办?”
“我们所剩粮食也只能撑到十月……”
两派的主张正代表了黄权的心理。他反复纠结难以决断。但有一件事他可以断定,那就是继续增兵尽快夺回函谷关。
此时同样陷入困惑的还有尚桑城的守军。他们发现对面黄权军营寨外围的部族发生了大规模骚乱。
虽然赵策正处于康复中不再参与指挥决策。但他也听说了城外发生的事。也和曹妙银讨论了目前的情况。
曹妙银认真的分析,没有什么能够蒙蔽她的双眼:“胡人骚乱。这就是说他们对于黄权非常不满。能让这些寒衣人心生不满的目前来看只有触怒了他们的信仰,或者没能喂饱他们。”
“正确!”赵策想了想,“他们缺粮了。”虽然赵策猜出了原因,但还不能断定,“现在问题来了。开门进攻,还是固守获胜。进攻,时机恰当,我们可以获得大捷。一举奠定天下局势。时机不当,就是我们城破人亡。固守虽能胜利,但我可能要损失一支心爱的部队呀。”赵策长长叹了口气。他望着仍在认真思考的曹妙银。心中默默地发问:“徐将军会如何决断呢?”
此时的徐范只是在耐心等待。等待钟严的部队发动反击。这样就能调动黄权军重新部署,他就能够更加认清形势。然而钟严的军队并没有按时抵达战区。在抵挡住侯棱的进攻之后,钟严立即向东解救陈殇的包围。但他的两支先头部队都被钟离无疾击败。加上连续数日的雨水使得河水泛滥,钟严担心遭到敌方水军攻击便停下来与钟离无疾对峙。他请求黄赢朝廷从东部派遣部队支援。坐镇朝廷的闻人恭(文念)知道后立即派遣周喜(嘉聿)和糜羿(恭安)分别从陆海两路赶往支援陈殇。钟离无疾见有被切断后路的危险随即撤退,陈殇才终于解围。钟严随即率军赶往尚桑。
一路上闻人家的四弟闻人况(季注)想到了一个主意:钟严的军队应该多竖立旗帜、设置疑兵、设立多个营区,最好使用天道教和桑州大族的旗帜。制造黄赢朝廷的后备兵源已经恢复、南部战事已经解决的假象迷惑黄权。可以帮助钟严从一定程度上巩固阵脚,牵制对方。姐姐闻人穗觉得这是一个好主意便告诉给钟严。钟严一开始并不十分接受。因为这需要耗费许多人力物力。另外他也不喜欢非军事人员参与指挥决策。但考虑到闻人氏的影响力和闻人穗不断攀升的地位,他还是布置了一支冒充天道教援军的部队。
正是这支部队的出现让黄权军的侦察与情报系统以及整个上层都陷入了困惑。黄权和他的文武官员们觉得如果这支部队是真的,那钟严的部队将会超过七万,加上尚桑城里超过的十万守军共约十八万。这一下就与大本营所剩二十四万(其中三万兵力正在函谷关作战)相接近。
钟严也没想到自己的先头部队出现在战场竟然没被攻击。看来闻人穗的计策奏效了。于是他让部队装扮成更多的援军。甚至是夜晚悄悄离开,白天再更换旗帜大摇大摆进入战区。
此时函谷关的战斗已经进入第二十天。孔真觉得他们已经完成任务,他们现在面对的敌人估计至少有五万人,敌军增援正源源不断赶来,这里即将变成死地。于是便打算率军离开,他也告诉张俨让他也离开。张俨拒绝了孔真的请求。他就向一位好斗的帮派头领:“他们要来便来。我有粮食。有函谷关。手下斗志昂扬。这回他们终于跑不掉了。仆射你先走吧。不要与我争功。”孔真没有办法,便带领骊轩营北上延黄河南岸封锁河面。
张俨正如他所说的那样斗志昂扬。他站在函谷关的城楼上练起了武艺。他的铩随心而动,上下翻飞,当他的演练即将结束时,他突然向前突刺,人到铩到,只留下身后缓缓飘落的披风。全军上下不由得发出了惊呼,接着又爆发了欢呼。他们精神亢奋,向敌人狂呼酣战。
随着时间一天天的过去,黄权的粮食仍得不到有效补充。士兵正面临着饥饿,士气低落。同时军营里也开始流行疫病。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引发了将士们强烈的思乡潮。许多士兵惧怕上战场,并强烈要求返回家乡。战况急转直下。黄权不得不通盘考虑,他与谋臣武将们紧急商讨了一天一夜。苦苦冥思后,他终于做出一个艰难决策。那就是让自己的大军撤回关中。
八月的蜻蜓在蝉声中正歪着脑袋整理它的大眼睛。捕蝉[2]的士兵从它身边走过引起了它的警觉。它飞向天空,在空中盘旋。它的下面是被军装映成一片红色的大地。士兵如同河水潮流随着起伏的地面波涌、汇集、流动。它盘旋着,观察着,然后突然转向。飞过营帐、马车,飞过塔楼和营寨的木墙,飞过壕沟,飞过已经重新长出枝芽的一个个树墩。最后落再了守军士兵所持的长矛上。
徐范急匆匆地走进赵策的房间向他报告了一个重大喜讯——黄权的大军撤退了。而徐范并不满足于获得这样的胜利。他请求赵策出门鼓舞士气,亲自向将士们下达追击命令。
赵策答应了这个请求,走出房间亲自视察战场。这是他数月以来第一次走出房门。他登上土山,望着一片狼藉的黄权军营地。他终于确定黄权军已经撤退。而自己最终赢得了这场决定性的战役的胜利。
此时钟严、徐范、赵策三人的想法完全一致。那就是立即发动追击!赵策回到城墙上。当他的身影出现时立刻引起了一片欢呼。
赵策:“我军的将士们,击败敌人的时刻来了!让我们一起击败黄权吧。”赵策说不了太多话,但他的士兵此时却信心十足。赵策抬起手,“出击!”
全军爆发出怒吼,仿佛要把城外的土山震塌。他们精神焕发,脚步轻盈。与城外的钟严军一道向东进击。
当他们在函谷关东五十里处追上黄权军时,全军将士立刻被眼前的景象所深深震撼:黄权的军队漫山遍野,幡旗密布连绵不绝。徐范将军甚至在树林里也看见了大量伏兵的身影。
“不要紧张。他们有很多是运粮的劳役。”钟严将军安抚他的将领们。这时候徐范将军视察前线归来,他告诉钟严:“道路两排全是遗弃的马车,敌军阵线看起来也缺少战马。”
“很好,赵将军。你的武车营还剩多少?”钟严问赵雍
赵雍:“还剩七成兵力,武备齐整。”
“你来当先锋。徐将军北上进攻黄河渡口。”钟严发布军令,“全军进攻!”
赵雍随即率领武车营冲向敌军阵线。赵雍站在战车上挥动令旗,从容地下达命令:“大直射!“
武车营随即慢慢变成倒楔形缓缓接近敌人。当敌人进入射程时,他们在战车的保护下以前所未有的火力不顾一切朝着敌人猛烈射击。箭矢和大弩矢一层接着一层。压得敌人无法冲锋,甚至都不能抬头。他们只能将身体卷缩在盾牌后面。一些没有盾牌的部队责备箭矢无情地收割生命,最后溃散。防线随即出现了一个缺口。钟严军随即向缺口发起突击。黄权军防线崩溃,士兵开始向后方大逃散。
黄权军因为饥饿而士气萎靡不振。前线的突然溃败又加剧了后面部队的恐慌。他们竞相向后方逃跑,后方的士兵看到面带恐惧向自己跑来的友军顿时失去战意,也转身向后跑。他们和身后的友军迎面相撞,摔倒,遭到逃跑的友军连续不断的践踏。整个大军顿时陷入混乱,人马竞相踩踏。惊恐的人们到处乱跑。
恐惧如同火焰向北蔓延至黄河边。徐范的部队刚到就发现敌人自己正乱作一团。有些敌人不管河水深浅直接从岸边跳下。更多人则被前面后退的友军推下岸,掉进了河水中。溺亡而漂浮的敌军不计其数。浮尸堆积在一起甚至阻塞了河道。但最终都将随着河水不断地向东流去。
黄权的将领都意识到要阻止大军混乱,只能立即攻破函谷关。于是黄权让胡昕(玄明)、侯棱(高师)集合所有兵力向函谷关发动了一轮最大规模的进攻。面对声势浩大的敌人,守城的张俨(觉然)仍然斗志昂扬,许久以来他奔波忙碌就是为了今天。他的生命将在今日壮烈燃烧。他看了一眼手下的部队,他们也和他一样战意高昂。
“很多人都想干一番伟大事业,载入史册。”张俨(觉然)训诫他的部队,“大多人终究都会因失败和困难而放弃;有些人甘愿平庸生活。这没什么不好。但他们最终消失于历史的风沙。在这世上没留下任何足迹。”张俨庄重地向大家宣布,“我们和他们不一样!这一刻,我献出生命,将被幸存的战友铭记,被亲友铭记,被州郡和朝廷铭记,被天下铭记,被历史铭记!你们正是为此而生,这就是你们加入军队来到这里的原因。”
张俨说到这里,全军爆发高呼。所有人都无视正在接近的敌军而专心听他演讲。
张俨(觉然):“我年轻的朋友们啊,把你们躁动又无处安放的心借我一用吧。让我们干些真正的大事!”
张俨军再次爆发怒吼。就连伤兵也踉跄着站起来纷纷拿起武器聚集到一起,走向战场……
战至下午时,溃军冲散了黄权军主阵。黄权和他的将领们彻底失去了对军队的掌控。大势已去,黄权便率领亲信在陈甘的护送下渡过黄河撤离了战场。他在渡过黄河后仅剩数千残兵。好在被赶来救援的魏匡(规翁)接走。黄权看见魏匡时非常诧异,他本应该在武关阻挡闻人师和孙谋联军,不知为什么突然出现在这里。事实上,黄权两次拒绝自己让魏匡觉得自己并不受到重视,他听说孙谋和闻人师联合进攻武关,感觉自己的戟将营将会在武关损耗殆尽,此时正好文飏(元甫)率军赶来,他就以休整为由将自己的兵力安排到了后方。当他听说函谷关被袭击时便以支援函谷关为名率军离开防区前往那里。实际上就是想避免孤军与孙谋和闻人师联军鏖战。然而实际上,这都是闻人师为了扰乱黄权兵力部署而散播的假消息。黄权看见魏匡后虽不怎么高兴,但也顾不得那么多,与后者撤回钜京。
夜幕降临,黄权军悉数向张俨(觉然)和孔真(季约)投降。
这一战的战果出乎赵策军预料,黄权损失作战兵力和民夫共计四十三万。手下大将胡昕(玄明)阵亡,亲卫队长庞淳(子才)被赵策手下吕胜(简君)斩杀。受伤、失踪将领不计其数。
赵军大获全胜。张俨(觉然),因为函谷关之战战功卓著连升三级,拜为讨逆将军。孔真(季约)由于表现卓著被晋升为光禄勋。钟严(伯土)因为函谷关之战加上累计战功拜为征西将军。徐范(元祖)在尚桑之战中表现出色晋升为奋威将军。抚军将军朱固(孟坚),累计战功拜为中军将军。赵雍(宪宁)因功由飞鹰将军晋升为强弩将军。灵郡丞闻人师(敬言)拜为横野将军,兼任灵郡太守。鲁进(曼中)由忠义将军晋升为捕虏将军。羽林军长史孟岱(公龙)升为平虏将军。振武将军曹炎(苗升)因功晋升为扬武将军。马李珂郦轩将军在尚桑之战中表现出色,晋升为郦轩将军,除了雁门南下的郦轩军外,还继续统领他一手训练的尚桑郦轩军,封都亭侯。宣威将军秦名嬢受爵都亭侯,宣仪将军闻人穗受封关内侯。
经此一战,天下形势因此发生逆转。黄权的钜京势力至此由进攻转向防御。赵策的尚桑势力一举成为霸主。由于他们没有那么雄厚的兵力,他依然要面对南部九郡联盟势力及天下各个势力的挑战。
[1] 这里的函谷关指的是汉函谷关。位于今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城东500米处的城关镇东关村。西汉汉武帝时修建。东汉汉灵帝时巩固了这里的守备。
[2] 蝉在中国古代象征复活和永生。汉代的葬礼中,人们经常把一个玉蝉放入死者口中以求庇护和永生。由于人们认为蝉以露水为生,因此它又是纯洁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