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全史人物评鉴-王郎 字景兴

2022-08-03 10:14 作者:温村李馆长  | 我要投稿

王郎 字景兴
 




王朗(?-228年11月),本名王严,字景兴。东海郯(今山东郯城西北)人。王朗曾以通晓经籍而拜郎中,任菑丘县长。后因老师杨赐逝世而弃官服丧。及后获举孝廉,被辟命都不应命。及后被徐州刺史陶谦举为茂才,任徐州治中从事。当时汉献帝被董卓挟持到长安,王朗与别驾赵昱建议陶谦遗使向皇帝表示对汉室的支持,陶谦听从并命赵昱带着奏章到长安。献帝接到奏章后赞赏并升陶谦为徐州牧、安东将军;赵昱和王朗都获升迁,王朗被任命为会稽太守。
王朗到会稽后见当地人民仍然祭祀秦始皇,并且与夏禹同庙。王朗认为秦始皇是无德之君,不配获得人民祭祀,于是将这行为取缔。在任四年,获得当地人民爱戴。建安元年(196年),横扫江东的孙策率兵进攻会稽,王朗的功曹虞翻建议避其锋锐,但王朗不接纳,坚持要守护城池到底,领兵对抗,最后被孙策击败。王朗于是打算逃到交州,出海到东冶时遭孙策追击,唯有投降。孙策因敬重王朗而不作加害,亦曾派张昭劝王朗为他效命,但王朗坚决不肯。
后来曹操上表征召王朗,王朗由曲阿出发,但因为久经战乱而道路不通,辗转数年才到任。王朗先被任命为谏议大夫,参司空军事。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受封魏公并以十郡建立魏国,王朗以军祭酒身份领魏郡太守;后历任少府、奉常、大理。王朗处理事务在于宽恕犯罪者,控罪有疑点时判罚都会从轻,因而与钟繇一起以治狱而知名。
延安元年(220年),曹丕继任魏王,王朗迁任御史大夫,封安陵亭侯,曾进言劝减轻刑狱,转以扶助幼弱,帮助人民休养生息。同年,曹丕受献帝禅让称帝,改官名为司空,进封乐平乡侯。不久吴蜀夷陵之战爆发,有人认为应该举兵支援称藩的东吴,并一举吞灭蜀汉,但王朗认为应该等待两军相持不下时才领兵支持,并派持重的将领攻蜀军要害之处,一举决胜;而当时东吴尚未起兵,而且经常下雨,不利于行军,于是反对。曹丕听从。后来曹丕征召孙权长子孙登为东中郎将,但孙登没有来,曹丕于是到许昌大兴屯田,打算进攻东吴,王朗又听闻孙权的回答未到,一旦发兵后孙登来到,影响甚大;于是反对出兵,建议增强边境戍守,预防东吴进攻。当时曹丕以已成军而出征,而孙登始终没有来,曹丕到长江后撤回。
太和元年(227年),魏明帝即位,封兰陵侯,增邑五百户,共计一千二百户,后转任司徒。曾上书谏止营造宫室。太和二年(228年)王朗去世,谥成侯。由儿子王肃袭爵。





统帅 D
(王朗尝举兵与策战,败绩,浮海至东冶。策又追击,大破之。)
武力 D
(非其所长。)
军谋 D
(非其所长。)
智略 B+
(王朗文博富赡,见传异庆。其著易、春秋、孝经、周官传,奏议论记,咸传於世。初,太祖请同会,啁朗曰:“不能效君昔在会稽折粳米饭也。”朗仰而叹曰:“宜适难值!”太祖问:“云何?”朗曰:“如朗昔者,未可折而折;如明公今日,可折而不折也。”后文帝欲举军东征。朗上疏曰:“往者闻权有遣子之言而未至,今六军戒严,臣恐舆人未畅圣旨,当谓国家愠於登之逋留,是以为之兴师。设师行而登乃至,则为所动者至大,所致者至细,犹未足以为庆。”是时,帝以成军遂行,权子不至,车驾临江而还。)
内政 B+
(王朗以军祭酒领魏郡太守,迁少府、奉常、大理。务在宽恕,罪疑从轻。锺繇明察当法,俱以治狱见称。明帝时,方营修宫室,朗上疏劝之。)
魅力 A+
(王朗高才博雅,而性严整慷慨,多威仪,恭俭节约,自婚姻中表礼贽无所受。常讥世俗有好施之名,而不恤穷贱,故用财以周急为先。孙策渡江略地,败朗,朗乃诣策。策以儒雅,诘让而不害。虽流移穷困,朝不谋夕,而收恤亲旧,分多割少,行义甚著。)


全史人物评鉴-王郎 字景兴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