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读后感
中秋时候重读安意如的《日月》。学生时代没钱,买的盗版书,排版粗糙,好在基本内容还是可以看懂的。
一个人验证自身的故事。故事的缘起是因为一个女人的梦。和谢江南分手后,尹莲常常梦见一个孩子冲她说“带我走”,然后她依循梦境的指引,去了西藏,然后,她见到了那个孩子。孩子是本书的主人公,本是藏区僧徒,因为一个女人做出了改变自己人生的决定。如果没有尹莲,他应该会慢慢长大成为和自己师傅一样的人,但是他遇到了尹莲,于是他成了尹长生,在这红尘繁华中走了一遭,在看破了自己的执念迷障后决意回归,并成功返回本源。
我大概已经被各种小说同化的接近白痴,虽然觉得这情节略矫情,但还是入戏。
尹长生称呼尹莲姑姑,虽然称呼姑姑,但随着成长,随着谢江南的出现,长生的感情开始有了变化,让我不由想起杨过和小龙女。幸而故事走向是不同的,不然很容易画虎不成反类犬。而在这种明知不可能的绝望隐忍中,这种暧昧的情感最后发酵成了执念。尹长生为了尹莲做了很多事,包括放弃自尊,如很多言情小说中的隐忍沉默温柔可靠的男二一样,在女主不知道的地方承受痛苦。然后,或许还会继续无怨无悔的照顾女主的孩子。好在,这不是一篇言情小说,尹长生走的男二的经历,却也是主角。sam死了。
sam在文里是一个微妙的人物。娱乐圈明星,抑郁症跳楼,在重读的时候另外感觉到第一遍没有注意到的东西,想到张国荣。尹长生将sam看做另一个倔强天真的自己,sam的死让他意识到了自己和这个世界的隔离。这是尹长生的人生中再一个重大转折点。那朵隐秘的莲花吸引稚童从雪域走向尘世,sam的决然离开让这个异乡人决定返回故乡。过尽千帆,终究还是要回到最初的出生地。
返璞归真。重回雪域,年少好友还在坚守,他却满历风霜沧桑。未至中年,人心已老。尹莲,是他的救赎,也是他一生的执障。而在雪域,也有人把他当作救赎。苏缦华看见尹长生,便知找到心中的仓央嘉措,然后相约结伴同行。
故事的结局便是如此。
将尹长生作为主人公,谢江南是世俗化功利化的尹长生,sam是倔强天真格格不入棱角分明的尹长生。相对应的,范丽杰是更加锋芒毕露的尹莲,苏缦华恰可以对应归家的尹长生。在读第一遍时候,我以为每个人物都是独立存在的,在读第二遍时候,我以为,为了让尹长生最后拥有较为圆满的结局,苏缦华被塑造刻画。这种彼此相互映像的人物关系我挺喜欢,但太刻意就不太好了。
《日月》,看题目,一开始想起武则天,日月当空,然后读书发现压根不是那么回事,这可能是在说性灵。但是看完最深的感受还是宿命。尹长生兜兜转转,最后还是回到雪域。
小说作者们好像很多都爱写宿命。女作者们笔下宿命轮回,一切爱恨情仇缘起只是某一个或许是必然的偶然,包括最终的结局,也是看似偶然的必然。男作者们多爱写打破宿命,我命由我不由天。不过命运,真的很难说,都说命运无常,但无因哪有果,无常还是有常,谁知道呢。
开始喜欢这类小说,白富美和高富帅,才子佳人,天生一对。后来逐渐无感,所谓高干小说,也许确实有人的生活就是这样,甚至更加低调奢侈,也许只是小说作者们出于自身做不到因而在笔下王国寻求慰藉,但是,离我太过遥远。动辄藏区散心,全程有人安排,于我,想都没想过。
经历会限制眼界和知识。这是我参加工作后逐渐想到的。曾经想要动笔写作,却苦于无处下手,有构思,但细节很难填充,经历太少,写的空泛无趣。第一个完结的小故事是在工作间歇写完的,情节狗血,借鉴当时正在看的小说,没什么意思,但是完结了,这已经是一个进步。
学生时代常写短小诗词,欠缺意境感情,虽不是为赋新词强说愁,但也确实是自怜自艾。现在很少再有风花雪月的心思,渐渐贴近现实。长大,也许就是这样。
不求富贵,惟愿安康。命运轮转,如果遇不到那个相似的灵魂,孑然一身未尝不是好事。
甚至想起《春惜》,四五年前看的,两个女孩之间的情感,作者是夏风颜,据说是七堇年的师妹。好像一直都很偏爱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暧昧,因为得不到成为永远的执念,看破却未必能够放下,放下的也未必就是真的放下。
生活,就是各种妥协,个人本身的意愿显的那么微不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