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朱迪思·巴特勒对“‘女性’作为女性主义的主体”这一判断的质

2023-03-01 13:25 作者:Gentileschi  | 我要投稿

《性别麻烦》开篇,巴特勒就先质疑了“‘女性’ (women)作为女性主义主体”这一看似理所应当的判断。结合福柯的权力以及话语理论,她试图分析“女性”与“主体”这两个概念是如何形成的,为后来“性别操演”(performativity)的讨论奠定基础。巴特勒认为,每一个个体都是不断流变的动态生命。“女性作为一个主体,并不绝对存在 … ‘女人’作为主体,永远在’成为’的过程中。” 如果“女性”是女性主义的主体,那么就意味着“女性”是女性主义所要解放的对象以及女性运动的主力军。这样一来,对“女性”进行彻底的分析与界定就是极为必要的,否则,女性主义运动就无法明确细致的展开。所以,该判断中所说的“女性”首先是一个笼统的代表(representation)性的名词。这一词语并不一定能完全反映出真正的主体是谁以及主体的遭遇。这一词语“所指”(signified)的女性是一个被炮制出来的抽象概念,它是一个符号,它忽略了每一个特殊的,活生生的个体。而该判断中被指代的“主体”同样也出自权力框架 - “主体”是无中生有的,本来就不存在一个“主体”。这里,巴特勒也提醒我们,要对所有笼统的,大而空的概念有所警惕。就像索绪尔所认为的,词语无法指涉物质世界中的现象。每一个女人的生活、种族、文化与遭遇各不相同,她们会有各自不同的抗争,所以,仅仅用“女性”一词来概括所有个体,是很容易出问题的(具体到人自身,很少有人希望自己被代表)。巴特勒认为,所谓“主体”是被“女性”这一概念生产出来的,也就是被权力所言说的。接下来,巴特勒用福柯的理论来支撑自己的质疑。 福柯认为,隶属于权力的司法体系实际上生产出了它所认可的“主体”。这一“主体”是可以被体系所指代的,也就是说,体系就可以代表“主体”的利益。而权力之下的司法体系总是通过限制、禁止、规定、控制等一系列手段运作的。福柯认为权力不是厚颜无耻的。现代社会中的权力知道强硬手段已经无效,因此,它总会找到一个迂回温和的方式来进行对个体的规训。有时候权力也会以“保护”个人的名义进行统治。在悄无声息的温柔中,权力蔓延到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里,如此温柔,以至于你不会察觉,并且还乐于去接受它。巴特勒指出,在这样的体系之下产出的“主体”必定是顺从于体系的,是对体系有利的。巴特勒认为女权主义的“主体”就是这样产生的。那么,女权主义的“主体”,也就是“女性”,就成为单一的概念,通过一系列的排除以及筛选,它只能代表一部女性,或某一阶级或种族的女性,这部分女性是对体系不构成威胁的,有资格成为“主体”的人群。女性主义的主体由本该可以解放她们的体系创造出来,但现在这个体系被证明是男权的。简言之,巴特勒认为女性主义的“主体” - “女性”,是被权力体系选出来的“主体”。 权力制造出“女性”这一性别概念,试图用“女性”这一词语来代表所有女性,而实际上它排除并压制了一些女性。福柯认为,现代社会的权力不仅仅是一种管理人的力量,同时它也具有强大的生产力,它能生产一系列“话语”(discourse)。它不是去禁止言说,而是规定你该怎样言说。权力在“话语”中运行。接下来,巴特勒也强调了权力的生产力。她说,隶属于权力的司法体系生产了,同时也掩盖了一个概念,那就是“在法律之前就存在的主体”。巴特勒认为,法律门前本来并没有一个主体,站在那里等待被法律认可和代表,而是法律自己生产出来了一个“主体”。法律创造出一个“主体”,随即创造一个笼统单一的词语,并且宣称这一词语的合法性。同时,对这个“主体”施加一系列的本质。巴特勒认为,对于女性主义者,与其去思考如何让话语充分的代表自己,不如去思考“女性”这个话语概念是如何被权力体系经过生产与规训之后制造出来的。 那么,既然“女性”作为女性主义的“主体”并非很好的策略,我们又该将谁视作主体呢?巴特勒认为,女性主义的目标并不在于去寻找一个词语以涵盖所有阶级的女人,这是不可能的。其实,女性主义的抗争与理论发展并不需要一个稳固的主体或身份(identity)存在。她认为,经过一种激进的对“主体”与“女性”的批判,女性主义应该更多的去寻找这种批判所蕴含的政治可能性。在巴特勒的理论中,既然性别与身体都是被构建的,可操演的,流变的,那又怎么会有一个固定不变的“主体”呢?流变性与操演性是对体制内所生产出的“主体”的批判,同时,巴特勒也提出了“身份政治”(identity politics)这一策略的不完善。 在刚刚开始接触性别研究的时候,初读巴特勒的理论,我的感受是很震撼的 - 一些东西被拆毁了,而另一些东西变得愈加坚固。另外,巴特勒的艰涩一直被人批评,但是,借用哈伦特评价康德文风的一句话,我认为巴特勒虽然难懂,但并不晦涩。巴特勒虽然是一名拥有众多粉丝的学术明星,但她不负责生产流行读物。她的作品与她的明星气质是不相符的。我个人非常享受她精密灵巧的辩证法,说理通透,逻辑清晰,尤其在后来读过一些相当跳跃且诗意的酷儿理论的著作之后,更能体会到巴特勒的严谨,发现巴特勒不愧为学哲学出身的思想家。与很多哲学家的著作相比,我不认为《性别麻烦》是特别艰涩的作品。一种严肃的,批判式的学说需要读者花费精力做深入的思考。它一定要避免“一言以蔽之”的论断,经过漫长的思辨,款款的被建立起来。

朱迪思·巴特勒对“‘女性’作为女性主义的主体”这一判断的质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