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菌菇玫克微朵:癌症患者适合什么样的运动呢?最容易坚持的运动又是什么?
大部分肺癌患者在治疗和康复过程中都会有一个转变——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
一位抗癌9年的肺癌患者说:
“想要打败癌细胞,除了要听医生的话,接受正规治疗,自己也要学会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比如我以前加班压力大,睡得晚,吃饭也是凑合,还不爱运动,现在我早睡早起,从一开始强迫自己去运动,到现在真正的爱上了运动,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转变,在运动的过程中身体觉得舒服,思想负担也会减轻。”
的确,相信大部分朋友都明白运动对抗癌是有益的,但是运动那么多,肺癌患者适合什么样的运动呢?最容易坚持的运动又是什么?
玫克微朵今天要推荐的就是——户外散步!

01
2大研究力推户外散步
“你走过的每一步,都在为你的健康贡献着一份微薄之力!”
研究1
前不久,Nature子刊也发表研究表明:只需在大自然中散步1小时,大脑参与压力处理的区域活动就会降低,但在城市环境中行走的“降压”效果并不明显[1]。
可见户外散步除了锻炼身体,还有“减压”效果,非常适合部分容易焦虑的肺癌患者。

图片来源:文献截图[1]
研究2
近期《柳叶刀:公共卫生》分析了4大州的15项研究结果发现,走路与降低死亡风险有关[2]。
不过,步数很关键!
对于60岁及以上的人来说,每天大约走6000-8000步,过早死亡的风险最低。而60岁以下的人,则需每天走到8000-10000步,才能收获最大的健康效益,但更多的步数并没有带来额外益处。

玫克微朵温馨提醒:实际生活中,由于每位肺癌患者的情况是不一样的,所以不要勉强要求自己一定要达到多少步数,比如刚手术的患者需要的是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运动,助力于肺部恢复功能,身体处于康复状态的肺癌患者则可以开始循序渐进地进行户外散步了。
02
“天时”、“地利”、“人和”
天时:时间段
清晨日出后,一般是6点之后。太阳出来后植物开始光合作用,吸收沉积一晚上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此时空气清新,适合运动。但对于中老人来说,太早起来运动,对血压不利,因此也不建议过早运动。
晚餐后1小时。餐后不适合立马去运动,可能引起功能性消化不良,伴有其他并发症的患者更不可餐后立即运动,容易发生意外,如伴有高血压的患者饭后马上运动易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导致头晕乏力,乃至晕厥。
睡前。睡前走一走可消耗身体剩余的能量,有利于入睡及保证睡眠质量。
注意:现在正值冬季,外出散步也要做好保暖,如果汗湿了衣服回去一定要及时擦干并进行换洗,降低感冒发生率。
地利:地点
可以选择公园,绿地等车辆较少、空气清新且较为安静舒适的地方;若是不方便外出的患者则可在室内较为空旷的地方走动,避免磕磕碰碰。
人和:步数、速度、姿势
刚开始运动的患者,可以参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的步数,每天慢中速走6000步,后续可适当增加;也可每天快走30分钟以上,体质较差或年龄较大的患者可适当减速。
在一定范围内,走路步数与全因死亡率呈负相关,即走路步数越多,全因死亡率越低;走路速度也与癌症死亡率呈负相关。患者应根据自身情况量力而行,不可一味地追求快速、高步数而忽视自身承受能力。
走路的姿势应是双眼目视前方,抬头挺胸,身体微微前倾,步幅一般为身高的1/3,先脚跟后脚尖着地,双手自然摆臂,保持身心放松,此外还需要注意下面:
注意:
①鞋袜要宽松,过紧的鞋袜会导致脚部血液循环不畅。
②病情严重且有其他并发症的患者需先咨询医生。
③大部分肺癌患者,吃完饭不要马上散步。因为此时人体血液会更多地供应到运动的四肢,容易破坏胃肠的正常消化活动,引发消化不良。
④胃下垂和有心脑血管疾病的的肺癌患者,饭后更不要马上散步。因为饱胀的食物填充加上直立的状态,会增加胃部的负担,加重病情;肠胃消化食物需要大量血液供应,此时行走会加重大脑缺氧状态。

立冬
立冬,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这一天是秋冬分界,也是心境的分界。
“虽是霜雪严寒之时,但生活同样可以有滋有味,邀上三五好友,围炉一坐,确诊肺癌又怎么样,照样可以过得热闹纷纷,过得烟火肆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