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凡是你抗拒的,都会持续

2020-01-07 17:36 作者:阿提艾斯  | 我要投稿

    书名:《遇见未知的自己》——张德芬

    看书的时候,喜欢细细咀嚼书中的一些观点,或是自己阅历不够,不能吃透。印象深刻的是潜意识这一部分,人要做出理性的判断,就不能被潜意识牵鼻子走。哪些算潜意识?梦、过失、圈子、不经意见的言谈举止、瘾头等等都属于潜意识,要看清潜意识虚假的自我认同。

    这本书从身体、情绪、思想等方面引导人从自身思考,寻找内心的声音。有人把这本书称为鸡汤,这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如果很迷茫,很失落,看这本书或许有些帮助。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人与人不同,看书后的体会感悟自然也会不同,汲取自己需要的就好了。

遇见未知的自己

语录摘抄:

    “凡是你抗拒的,都会持续。”

    “有些父母的确可以表现出真爱的特质,但很多父母却是以爱为名,让孩子为他们而活,而不是尊重孩子自己的生命历程。”

    “现代社会像个杀戮战场,每个人都在用不同的方式去夺取别人的能量,像控制他人 、用权力驾凌于他人之上,获得别人的关注、认可、喜爱,或是证明自己是对的、好的、高人一等的,不一而足。”

    “很多父母管教小孩,督促小孩要守规矩、用功念书,有多少是掺杂了怕小孩出去丢自己的脸的成分,或是希望、期待孩子能为他们的ego带来光荣,甚或是将自己对未来无名、未知的恐惧投射在孩子身上,加重他们的负担?”

    “无论你多么爱他,多余的担心就是最差的礼物,不如给他祝福吧!”这里结合书中内容的理解:可以担心,但是要看出发点,是出于爱的担心,还是出于恐惧投射到对方身上,让对方有了很多压力。后一种就是多余的担心。

    “一些天生的恐惧,所求不得的愤怒,希望落空的悲伤,都只是一种生命能量的自然流动而已,它会来,就一定会走。”

    “我看见我在寻求被背叛和被欺骗的痛苦感受,我全身心地接纳这种感受,并且放下对它的需要。“个人理解:在难过时,自己可以体会到自己正在经历种种不堪的感受,伤心,难过,痛苦等等,但是这些负面情绪感受确实存在,所以无论我接受不接受,它都在那里了,心里坦然面对,有了这样的心理变化,就有了勇气处理这些负面情绪,让负面情绪尽可能少地出现在以后的生活中。

    ”受苦有两种,一种是无知地、无明的受苦,就是任随潜意识的操控而受苦,同时在抱怨、抗拒那份痛苦。这样的受苦不能让你成长。另外一种受苦是有知觉的受苦,当你感觉到撕裂般的痛楚、好像要爆炸似的愤怒,你不逃避、不抱怨,你全然地去经历它。让这个压抑、隐藏多年的能量爆发出来,用不批判、不抗拒的态度,在全然的爱和接纳中去经历它。这样的受苦,是你走出人生模式、茁壮成长的契机。“

    情绪,就是要发泄出来,高兴、喜悦、伤心、难过……都要毫无保留地发泄出来,不要压抑它;发泄之后,就是要臣服发生的事情,因为你再怎么难过或者激动,事情已经发生了,不会再因为你的抗拒而有所变化;最后就是不要带着情绪去解决事情,发泄过了,心理建设做过了,冷静理智处理问题。

    ”我们的头脑真的很会欺骗我们,它会看到它想要看到的东西,收到它想要收到的信息,无关乎外在的条件、事实是什么!“这个在生活中很常见,拿自己为例,当众说话时,脑子里会自动弹出其他人是不是在想”你说的是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丢人”、“就这还好意思说话?”等等,进而自我否定“我说的不对”、“我脱离了现场节奏”、“我不适合当众说话”、“我脑子不清晰”等等。脑子中想的和事实往往有很大差异,尤其是自己揣测别人的想法的时候。只需要把注意力放在要进行的事情上就好,演讲的话就放在演讲内容上;表演的话就放在表演内容上;现场处理事情时,重点放在事情上……

    “我们的思想总是在过去和未来,但我们的身体和呼吸却永远是在当下。”

    “我们对别人的指控,其实是有三根手指是指着自己的!”指控别人的时候,一根指头会指着他,三根指头指着自己。想起自己曾经气冲冲地向父母说:“你们从来没有理解过我!”现在把这句话改成否定句,“你们不是从来没有理解过我!”,哪一句更真实?更换角色,再说一次,“我从来没有理解过你们!”,现在什么感受?

    “痛苦是你创造出来的,是你对事情的解释造成了痛苦。”

    遇到问题时,可以问自己几个问题:

        1.你是否欢迎这种事情给你带来的感受?

        2.你是否可以允许这个感受或情绪存在?

凡是你抗拒的,都会持续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