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还原反应应用
高中化学同步讲座
主讲:宗伟老师
陕西省首届省级高中化学骨干教师和教学能手,全国化学竞赛优秀辅导员,中学化学高级教师,曾任教于西安市第一中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附中、西工大文化补习学校和西安黄冈文化补习学校

3.下列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D )
A.反应中一定所有的元素化合价都发生变化
B.失去电子的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
C.物质被氧化本身发生还原反应
D.一定有电子的转移(得失或偏移)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
1.守恒规律
还原剂失电子总数=氧化剂得电子总数或氧化剂化合价降低的总数=还原剂化合价升高的总数。
2.强弱规律
在一个氧化还原反应中,各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强弱为: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应用:比较物质间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强弱,判断微粒间的反应,肯定是强的生成弱的。
3.先后规律
多种氧化剂与一种还原剂相遇,氧化性强的首先得电子被还原;多种还原剂与一种氧化剂相遇,还原性强的首先失电子被氧化。
例如:把氯气通入FeBr2溶液时,还原性Fe2+>Br-,若氯气量不足时首先氧化Fe2+;把氯气通入FeI2溶液时,还原性I->Fe2+,若氯气量不足时首先氧化I-。
应用:判断物质的反应顺序。
4.价态规律
(1)高低规律:最高价态只有氧化性,最低价态只有还原性,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应用:判断元素或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
(2)价态归中规律:同种元素不同价态的原子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高价态+低价态―→中间价态;即“只靠拢,不交叉”。
应用:判断元素在生成物中的价态。



(1)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只与该元素原子得失电子的难易程度有关,而与得失电子数目的多少无关。得电子能力越强,其氧化性就越强;失电子能力越强,其还原性就越强。
(2)物质是否具有氧化性或还原性与物质的性质有关。有些物质只具有氧化性,如F2;有些物质只具有还原性,如K、Ca等;也有些物质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3)金属阳离子一般具有氧化性,但是低价态的阳离子如Fe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4)同一元素相邻价态间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归纳总结
1.还原剂是失去电子(或电子对偏离)的反应物。在反应时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升高。还原剂有还原性,反应时本身被氧化,得到氧化产物。氧化剂与之相对应。
2.元素处于最高价态时只有氧化性,最低价态时只有还原性,中间价态时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3.在给定的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4.n(氧化剂)×化学式中降价元素的原子个数×化合价的降低值=n(还原剂)×化学式中升价元素的原子个数×化合价的升高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