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败家子朱祁镇:21年送敌50万人头,葬送国家根基
你见过让太监当三军统帅的吗?你见过将军汇报敌情还要送礼的吗?你见过带着50万大军游山玩水的吗?这就是明朝败家子皇帝朱祁镇,他在位21年,送出50万敌人的人头,葬送了大明朝的根基。让我们看看他到底做了哪些事情,为何会让整个王朝走向衰败。
明英宗朱祁镇,于1427年出生,是明宣宗朱瞻基的长子。在他之前的几位皇帝——开国皇帝朱元璋,万国来朝的朱棣,仁宣之治的朱高炽和朱瞻基父子,都是有作为、有能力、有担当的君王,甚至可以称得上是明君。
因为明宣宗朱瞻基早逝,年仅9岁的朱祁镇登基时只是一个摆设,大事都由太皇太后张氏和辅佐大臣来决断,大明朝能够相对平稳地运行。然而,当朱祁镇17岁开始自己处理朝政时,他的第一件事就送给敌军50万人头。
当时的宦官王振是朱祁镇儿时的玩伴,他深得朱祁镇的信任,使得王振在朝廷上呼风唤雨,大臣们敢怒不敢言,生怕自己的仕途从此夭折。公元1449年,王振故意克扣赏钱,导致瓦剌太师也先率领联军大举南侵。这时,年轻气盛的明英宗朱祁镇并没有制裁王振,反而在他的鼓动下,幻想着在沙场上建立功名,威震大漠。于是,他决定亲自御驾亲征瓦剌联军。然而,由于一切仓促,他只能临时征调20万大军,号称50万,竟然任命掌印太监王振为主帅,出发讨贼。
由于王振对军事一无所知,胡乱指挥,明军在宣府、大同一带连遭败仗,损失了好几位大将。此时,王振又动员朱祁镇前往他的河北老家蔚县,然后返回北京,满足他的虚荣心。就这样,50万大军脱离了兵部制定的行军路线,由于进军缓慢,战线拉得足足几十公里。前线将领樊忠意识到这样行军非常危险,很容易被敌军的骑兵分割击杀,于是他赶紧向皇帝汇报。然而,太监们却拦住了他,不允许他进去。樊忠在雨中长时间一直等,最后实在没法子只好向王振行贿,请求见皇帝一面禀告军情。
前线将领樊忠和手下几个将军摸了摸口袋,凑了点钱,给了值班太监。这一刻对于樊忠来说,是他一生中最屈辱的时刻。他一生跟随朱棣数次远征,不知道打了多少硬仗,但现在为了见皇帝一面,他却不得不卑躬屈膝地贿赂太监。如果朱棣知道大明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估计都要从棺材里蹦出来。樊忠苦口婆心地告诉太监王振(兼三军统帅),至少要让一半军队前往怀来城驻守,否则大军全部在野外,无法应对敌人的突袭。然而,王振不懂得打仗,认为樊忠在危言耸听。
好不容易见到了皇帝朱祁镇,本以为见到皇帝就能说动大军继续开拔,可没想到他们越是劝谏,朱祁镇越是不愿意听从他们的意见,你说东,皇帝非要往西,皇帝认为他们是欺负他年幼无知。
大明朝有朱祁镇这样的皇帝,有什么都不懂的统帅还有可能打胜仗吗?果然,与人们的预料一样,朱祁镇遭遇了一次惨痛的失败。据史书所载,有66位重要的大臣,包括英国公张辅和兵部尚书等等,其中有三分之一的将士殉国,近20万匹战马伤亡惨重。
更令人震惊的是,明英宗朱祁镇自身也被敌军俘获,而瓦剌大军直接兵临城下,这一事件被后世称之为“土木堡之变”,从此明朝的开始走向衰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