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制造军援乌克兰的炮弹受阻,钨不够用了,被中国卡脖子了
喜欢坦克的军迷往往会关注各国坦克所使用穿甲弹的性能,也能发现中美之间的巨大差距。美国一直使用贫铀装备和贫铀弹,而中国则一直使用钨合金穿弹弹。虽然贫铀弹在穿弹性能上有微弱优势,但是会引发核辐射影响军人健康的疑虑。
公开的数据显示,中国钨合金穿甲弹几乎就是世界上的性能标杆,早就超过了俄罗斯穿甲弹,足以对抗任何西方主战坦克。其实,中国拥有优势的不只是穿甲弹制造技术,而是在世界上拥有无可比拟的钨资源优势,美国选择贫铀的苦衷就是用不起这钨。
随着乌克兰危机的持续 ,西方军工企业终于公开一个内幕:在钨供应上被中国卡死了脖子。《日经亚洲评论》声称,加拿大钨企阿尔蒙特工业公司首席执行官确认:发达国家现在没有弹药储备,也没办法增加产能,因为没有钨了。如果没有钨,那么各种穿甲弹、可编程炮弹和炮筒都将无法生产。为了应对乌克兰危机对钨的需求,西方正在世界各地考察增加开彩钨矿,但是这个时间周期非常长,完全是可望而不可及。
在这里就不得不科普一下钨的战略价值。钨的熔点超过3400℃,莫氏硬度为7.5,钨在所有属有金属里被认为是最“硬的骨头”,具有极高的熔点、密度和硬度。碳化钨合金刀具硬度即使在1000℃高温下也不会降低,所以在商业领域的建筑、金属加工、采矿和资源钻探行业和航空发动机的制造都不开钨。
当然,生产武器的军工企业必须使用过硬的刀具和模具也离不开钨,而长杆式尾翼稳定钨合金脱壳穿甲弹已经成为各类火炮的主用弹种,预制破片杀伤榴弹和高炮用的可编程炮弹也普遍采用钨合金制成的破片或球体。西方援助给乌克兰的先进火炮,大量使用这这类炮弹,现在已经出现供应危机。另外,钨还是制造大口径厚管壁火炮身管的重要原料,而乌克兰战场上乌军同步被消耗的还有炮管。
全球已探明的钨储量一共380万吨,其中不到50%分布在中国,而中国的钨的出口占比高达85%。除中国外,世界上拥有钨资源较为丰富的国家还有加拿大、奥地利、俄罗斯、澳大利亚和越南等。西方现在之所以说被中国卡了脖子,主要是战争长期化导致钨需要的意外增加。要注意,俄罗斯自己生产的钨供应战争需要是没问题的,而西方军工企业所需要的钨必须在国际市场上抢购,这都是增量,而且并没有对应的供应来源。
不管西方如何抱怨,中国当前不但不能放松钨的出口,反而有可能进一步收紧出口量。
首先,战争导致对钨的需要量大幅度提升,而中国在乌克兰危机问题上主张和平,有正当理由拒绝增加国际市场增加出口的配额。至于西方军工企业能不能供应乌克兰的炮弹,这就不是中国能管得了的。
其次,钨供需失衡必然会导致的价格上涨,最大的受益国也是中国。中国也是钨的主要使用国,钨涨价带来的武器弹药成本上涨,因为受益的还是中国企业,这本身也是一大优势。
最后,限制钨的出口量,对保障中国的战争潜力和制造业大国地位具有战略价值。按照当前的开采和生产速度,我国的钨资源可能在未来20多年内被耗尽。我们不是说中国不能出口钨,而是一定要避免钨被贱卖。
总体而言,钨资源原本就是中国战争潜力强大的重要因素,因为乌克兰危机的严重消耗,钨的战略价值又被进一步放大。此前,美国曾向世贸组织投诉,中国限制了“钨”的出口,但是中国表示:“钨”属于战略资源,必须限制出口。当前,收紧钨出口,等西方企业大量投资钨矿开采购之后,我们再适度放开,用价格战摧毁西方采矿企业。长期把控钨矿的定价权,这个真的可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