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真相
探究真相
搞清楚症状的成因及问题本质对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虽然在患者看来,他的发病往往是在某些事件之后,而认为这个刺激事件就是他强迫的原因,如果没有发生这些事情,那么自己就什么病都没有了。因此,他迫切地希望找到治愈的方法,便可以回到从前。但心理问题的发生并非如此简单,它是综合因素的结果,实际上在患病之前他的内心早已经处于某种不稳定的状态,而刺激事件不过就是导火索而已。
只是执着于症状,就会忽视产生症状的土壤——你自己。搞明白一个人为何会强迫,比一味地去除症状更有意义。不然,我们就好像和影子打架没有什么区别,如果不搞清楚其中的缘由,只是一味地埋怨并想战胜强迫,治疗也只会变得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而不会有深度。
对于急功近利的患者,他往往会把自己这个人和强迫分的很清楚,强迫是强迫,他是他,他幻想去掉了症状,又可以幸福。他只想消除症状,懒得分析自己,他不认为症状的存在和他这个人有什么关系。所以他会迫切地希望咨询师可以帮他解决当下的症状,减轻痛苦。这种心情可以理解,但却行不通,毕竟看得到的问题犹如海上的冰山一角,而真正的问题往往隐藏在水面之下,如果对疾病的性质与成因不予探究,只是一味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无异于盲人瞎马,不坠入深渊已是万幸。
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心态在其它事情上也许行得通,不过在心理问题上却行不通,毕竟人心是最复杂的存在,如果只盯着表面的问题,缺乏对了解自我应有的耐心与悟性,在治疗上也难以找到正确的路。
“请给我方法”,是治疗中我听到最多的一句话,但事实上“方法”只会让治疗流于表面,治疗也就成了创可贴,并不能直指人心。举例来说,一个担心自己得病的人,如果只是不停地跑到医院寻求医生的保证,这虽然可以暂时地消除他的焦虑,但却不能根治他的问题。他的症状也总是会不断地变换,今天担心头,明天担心心脏,后来又开始恐惧黑色素瘤。他试图解决问题的努力最终并没有触及到问题的关键——为何他无法接受世事无常。
心理治疗的本质在于引发思考,促进觉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这个过程称之为“心理分析”,任何事情都有发生发展的规律与原理,如果不能搞清楚神经症发生的机制,不能搞清楚问题的本质,只是关注表面的症状只会无所得。
一位男性患者,一天他胸口出现了莫名的兴奋的感觉,他认为这种兴奋不正常,就好像变态的那种,所以他试图控制,担心自己真的就成了一个变态了。当然,从森田疗法的角度我提醒他,因为精神交互作用的存在,我们对某种感受越加关注,就会越加敏感,越想去除反倒是强化,所以治疗不是帮他去掉这种他所谓的不正常的感受,而是接纳。但他坚持认为这是不正常的,是邪恶的,担心自己真的成为变态,他谈到这种兴奋似乎就和变态杀人狂魔,或恋童癖等变态的兴奋一样。
我提醒他兴奋的感受无所谓好或坏,这一切都是他人为的定义。他主观把这种兴奋的感觉赋予了邪恶的意义,并力图消除这种感受,确保他是一个绝对的“好人”,结果在理应如此与事实如此之间产生了冲突。想要做一个好人没有错,但一定要做一个好人则成了一种强求。所以治疗的重点并不在于消除兴奋,而在于探究为何他不能接受自己有“恶”的存在。
正常人与强迫症患者的区别并非在于患者品德低下或内心肮脏,而恰好相反,他往往比正常人有着更高的要求,无论是人品,健康,成就还是安全。而又因为这种追求具有极致与绝对的特点,所以才在主观和客观之间产生了冲突,因为不能放下主观强求,因此形成症状。例如,患者会幻想自己免于一死,但现实是人总归会死;他要求自己永不犯错误,但现实是犯错在所难免;他试图成为一个圣洁的人,但现实是人总有七情六欲;他想要让每个人都接纳与认可他,但现实却难以如人所愿;他试图超越身边每一个人,但现实却是人外有人;他想要掌控自己的人生与命运,但结果却只能被命运掌控。
患者没有意识到,把自己捆绑起来的人正是他自己——因为无法面对世事无常,所以他选择了强迫,成了逃避现实的手段。看似聪明的选择,最终却成了作茧自缚。
心理症状的存在只是一个表象,提醒我们需要彻查自己——我们的人生及走过的路,及问题的背后是否隐藏着我们不愿碰触的真相。就好像对贪腐的审查,毕竟太过深入就会触及到更大的利益集团,所以有时这类案件往往只会找一些小人物顶罪。心理治疗也是如此,当试图了解更深,更多的时候,往往会遭遇到内心的阻力。正如荣格所说:精神分析迫使病人不得不正视自己的人生,并由此而直面某些终极的、严峻的,迄今以来一直予以回避的问题。

也许,越接近真相就越痛苦。
一位女性患者在工作中总是反复检查担心犯错,并且每天还担心自己错过了上班的时间,或跑到了别人的岗位。而在生活中她也害怕做异性做过的凳子,担心因此怀孕。虽然理智上她知道这些是不可能的,但她就是不相信自己。虽然她讨厌强迫的行为,也讨厌自己现在的样子,但她就是停不下来。其实,一个行为可以持续下去,那么在这个行为中她一定获得了某些重要的满足,所以,不是强迫不离开她,而是她不愿放弃强迫;不是强迫行为无法控制,是她内心根本就不想放弃控制。
在症状的背后其实隐藏着更深的痛苦:她从小就很少被关注与关爱,母亲只关心她是否吃饱了,却从来都没有关心过她的情感,而父亲忙于吃喝玩乐,更不关心孩子。因此,从小她存在感不强,觉得自己无足轻重,为了赢得爱,她一直把自己扮演成一个好女儿,以迎合父母。长大之后,她也一直试图做一个好员工、好老婆、好妈妈以取悦这个世界。所以,犯错对她来说才成了一件无法原谅与接纳的事情,毕竟她一直都在试图维系一个“好人”的形象,以掩盖内心中安全感与价值感的缺失。
在强迫的背后其实隐藏着她童年的伤痕,人生、人性、人格的扭曲,她活着早就不是为了他自己了,而是为了迎合父母及这个世界,活在一个虚假的人格之中。但人的内心有防御机制,总是会避重就轻,所以患者并不愿直面内心真正的伤痕,只想去掉症状,回归表面的正常。
其实,症状就好像是报警器,提示着我们的人生出现了问题,所以真正的治疗并不是急于减轻症状,而是透过症状去了解我们内心深处的伤痕,去发现问题背后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