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振宇平衡网络文字版11】中国古代思想的来源,本身不是糟粕,被人用成了糟粕

2021-09-14 12:53 作者:振宇平衡Uniballance  | 我要投稿

古代中国社会落后的原因在于习惯性的过度使用社会性的反本能直觉思维,所导致过度效率化,使思想难以突破、发展、固化。

但中国传统思想是反本能直觉的社会性思想,是适应社会性的思想,而且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时期所形成的老子的道家思想和孔子的儒家思想所形成的思想体系是完整的思想体系。

中国传统思想是适应社会性的、成体系的思想,是与本能直觉思维相反的思想,所以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中国古代思想的来源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深远影响的思想虽然是汉武帝时期,由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而形成的儒家思想体系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但其实中国古代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在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前,包含周文王姬昌思想的《易经》、《周易》、包含老子的道家思想的《道德经》和包含孔子的儒家思想的《论语》和儒家经典。

中国古代思想的来源于易经。

本身不是糟粕

中国古代思想是反本能直觉思维,是人类从自然环境生存到群居形成社会的过程中所需要的维持稳定、秩序的社会性思维。

人类高度稳定的社会是人类区别于其他生物的高级之处,所以以反本能直觉思维为核心的中国古代思想是人类发展所必备的思维方式。

因此,以反本能直觉思维为核心的中国古代文化并不是糟粕。

被人用成了糟粕

而中国古代文化之所以形成糟粕的原因在于社会环境中,人们在实际应用时所形成的发展变化。

中国古代思想的原理

中国古代思想源于易经。

易经分为卦和注释(卦辞和爻辞)。卦是现象的规律;而注释(卦辞和爻辞)是周文王姬昌所著的卦象注释,具有反本能直觉、反现象规律、寻求与自然相平衡的目的。

所以,中国古代思想是反本能直觉思维。

中国思想著作的共同点

中国思想著作的原理规律部分《周易》卦象部分《易经》,《道德经》的《道经》部分是描述宇宙之道、自然之道的。

《易经》中的卦象部分从1到2到4到8到64是从点到线并将边角明显的形状越来越圆,形成循环的过程。卦由从3爻到6爻,依据每一卦的选择形成了以每一个循环重合、交集、形成立体的球的过程。

《道德经》中的《道经》部分对宇宙之道、自然之道进行了描述。

而目前我们能看到的周文王姬昌思想源于《易经》卦辞、爻辞部分;包含老子的道家思想的是《道德经》的《德经》部分;和儒家思想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这些思想著作的共同点是都是以单一道而形成的思想,即“正道”为唯一道的思想。

这三个思想著作的思想部分都只根据已完成的“正道”为唯一道的思想。

中国思想著作与当时的环境

    周文王姬昌、老子、孔子都生活在战乱时期,所以《易经》中的《周易》周文王姬昌思想、《道德经》道家老子思想、《论语》儒家孔子思想的前提是战乱的环境。

也就是说,这三个思想著作都是过度理想化的,完全没有涉及社会环境中的负面现象,因为周文王姬昌、老子、孔子所生活的环境就是战乱时期,而创作的过程中,通过反本能直觉思维形成了完全脱离现实自然欲望的中国古代思想。

这三个思想著作虽然都是理性思想,但是还是是以战乱环境为前提的,完全套在非战乱时期,甚至是非当时的社会环境,尤其是现代会起反效果、负面效果。

中国古代思想容易形成糟粕的原因

就像传话游戏一样,一句话在传话游戏的过程中,随着一个接一个人之间的传递,会一步步的脱离愿意,形成与原本相差很大的结果。这是因为在每个传递的过程中,接收和传递都需要总结,而这个总结的过程就是为了接收、传递效率而形成的省略。

在文化中也一样,省略、遗忘、效率化是文化产生的核心因素。而过度的省略、遗忘、效率化的解释就会形成负面影响(糟粕)。

 

另外,古代中国人民为了古代如纸之类的记录媒介的缺乏,对于汉语的发展形成了言简意赅的文言文。文言文大量省略的特点容易因为过于言简意赅而难以理解,出现解释的误差、形成文意错误的传递。因此,包含周文王姬昌思想《易经》、《周易》和包含老子的道家思想的《道德经》在汉武帝时期之后,很有可能被后世的儒家学者进行其所认为的更正、窜改。

作为儒家参考书(儒家经典)一定会出于某些原因,比如减轻科举考试者负担的目的、需要遵循儒家思想的目的等原因需要进行改动。

 

所以,糟粕所形成的原因就是因为人们在发展到一定的地步所形成的过度省略、遗忘、效率化。

对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正确认识

    只要认识到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是反本能直觉,寻求与自然相平衡的思想、文化,认识到过度的省略、遗忘、效率化的特点并注意作者所生活的社会环境、时代背景,就可以在实际运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过程中对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拥有正确的认识。

    所以易经不是占卜用书,而是对于客观事物归路的总结,而注释(卦辞和爻辞)是周文王姬昌所著的卦象注释,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本源、核心。

所以人们改变对于易经误解的正确认识是对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发展是极为重要的。

重新利用中国古代思想的方法

在学习和运用周文王姬昌思想《易经》、《周易》和包含老子的道家思想的《道德经》的时候也应当注意,对于《周易》和《道德经》的窜改、变化有任何影响的人的当时的背景、思想状态和窜改原典的可能性,然后改回来,回归原意是重新利用中国古代思想的前提。

    

    如果要重新利用中国古代思想,就需要正确的认识包含周文王姬昌思想的《易经》中的《周易》、包含道家老子思想的《道德经》、包含儒家孔子思想的《论语》就需要正确的认识中国古代思想,就需要将其明确的分开。

《易经》的卦象、《道德经》的《道经》部分都是规律的总结;而《易经》注释(卦辞和爻辞)、《道德经》的《德经》部分、《论语》都是战乱时期环境下的反馈结晶,是需要根据时代、社会环境进行分辨的,不能照搬,因为照搬会形成过度极端的秩序,形成现在所说的极端保守思想。

中国古代思维方式与现代中国的思维方式的不同

在了解中国古代思维方式之后,为了研究现代中国的思维方式的不同,需要先研究和比较日本和韩国思维方式的形成过程和不同。

【振宇平衡网络文字版11】中国古代思想的来源,本身不是糟粕,被人用成了糟粕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