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哲学小辞典·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部分》3.83 均衡论

2023-02-07 09:31 作者:晦无  | 我要投稿

【本文转载自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 仅供学习参考】


83、均衡论


  一种形而上学谬论,也叫平衡论。它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平衡或静止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绝对平衡是物质的一般状态或原始状态;各种对立力量的发展总是趋向平衡、稳定;事物只有渐变、进化,没有质变、飞跃;平衡、稳定是正常的状态,不平衡、斗争、革命是不正常的状态。

  均衡论的主要代表是英国的资产阶级哲学家和社会学家斯宾塞。他用“力的平衡”来解释整个宇宙,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或者已经平衡,或者正在走向平衡。一切运动的起点和终点都是均衡状态。“我们到处都发现趋于平衡的意向”[1]。有机体的进化是“内在的情况同外部世界趋于平衡”的结果;“人类心灵与环境将逐渐谐和”,社会政治生活也是趋向平衡,即各种对立的共存。“完善”或“力的平衡”是发展的极限。社会组织的理想状态是一种静力学的静止状态,即个人和环境达到了尽善尽美的平衡状态。他认为资本主义社会是社会发展的最后阶段,一切都达到平衡。他把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说成是“均衡的破坏”。马赫主义者也鼓吹均衡论,马赫胡说什么:“我们可以按照我们本身的肉体均衡和精神均衡,推论出自然界一切过程的均衡······”。[2]

  均衡论是资产阶级反对唯物辩证法的反动工具。它把相对平衡绝对化,否认了各种矛盾和矛盾各方面力量的不平衡性。事实上,“一切平衡都只是相对的和暂时的。”[3]不平衡则是绝对的、经常的。任何复杂过程,其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之间的力量对比是不平衡的。任何一对矛盾,矛盾双方的发展也是不平衡的,必有一方面是主要的,他方面是次要的。有时候似乎势均力敌,然而这只是暂时的和相对的,基本的形态则是不平衡。“世界上没有绝对地平衡发展的东西,我们必须反对平衡论,或均衡论。”[4]

  均衡论也是机会主义路线的理论基础。在苏联消灭富农实行农业集体化的关键时刻,布哈林鼓吹国民经济中资本主义成分和社会主义成分应当均衡地发展,主张资本主义、富农经济和平长入社会主义。斯大林指出:“这种理论的目的是要保持个体农民经济的阵地,用‘新的’理论武器把富农分子武装起来反对集体农庄,破坏集体农庄的阵地。”[5]现代修正主义者鼓吹所谓“均衡裁军”,使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保持“均势”。这不过是骗人的鬼话。两个超级大国为了争夺世界霸权,展开了疯狂的军备竞赛,一方竭力追赶和力图压倒另一方,它们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既谈不上什么“均衡裁军”,也谈不上什么“均势”。现代修正主义者宣扬这套谬论,是为社会帝国主义推行霸权主义服务的。


注:

[1] 《基本原理》。

[2] 转引自《列宁选集》第二卷173页。

[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卷590页。

[4] 《矛盾论》。

[5] 《斯大林全集》第十二卷128页。

《哲学小辞典·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部分》3.83 均衡论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