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国际空间站将进行量子通信技术演示;发现制造量子比特的新材料

2022-03-15 17:39 作者:启科量子  | 我要投稿

导读: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技创新是其中一个关键变量。我们要于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必须向科技创新要答案。要充分认识推动量子科技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强量子科技发展战略谋划和系统布局,把握大趋势,下好先手棋。

启科量子深度聚焦量子信息领域,精选一周最值得关注的行业资讯,提供最新行业观察。


头条资讯

印度-芬兰成立量子计算虚拟网络中心

印度国务部长JitendraSingh表示,印度和芬兰已经制定了建立印度-芬兰量子计算虚拟网络中心的详细计划。他说,印度已经确定了三个主要机构,即IIT Madras、IISER Pune和C-DAC Pune,将与芬兰对应机构合作建立虚拟网络中心。

国际空间站将进行量子通信技术演示

美国宇航局喷气推进实验室表示,今年晚些时候发射到国际空间站的一项小型实验可能为未来的全球量子网络奠定基础。这项名为空间纠缠和退火量子实验(或SEAQUE)的技术演示将在恶劣的太空环境中测试两种通信技术。


SEAQUE着手证明技术的可行性,这些技术可以使轨道节点安全地连接远距离的量子发射器和接收器。要做到这一点,这些节点将需要产生并检测成对的纠缠光子。最终,将这种光子传输到地面上的量子计算机可以为量子云计算提供基础——无论计算机位于何处,都可以交换和处理量子数据。

德国拨款1.5亿欧元用于建造量子计算机

德国联邦教育和研究部宣布了3个量子计算资助项目,合计近1.5亿欧元。

分别是于利希研究中心领导的QSolid(固态量子计算机)项目:五年合计拨款7630万欧元,用于开发下一代超导量子处理器;量子初创公司Q.ANT领导的PhoQuant项目:五年合计拨款5000万欧元,用于为光量子计算机芯片和其他量子计算机组件建立演示和测试设施;弗劳恩霍夫应用固体物理研究所领导的Spinning(基于金刚石的自旋光子量子计算机)项目:三年合计拨款1610万欧元,用于开发紧凑型可扩展的量子处理器——基于金刚石自旋量子比特。

商业动态

QuintessenceLabs获得新一轮融资

总部位于堪培拉的QuintessenceLabs宣布,它最近在由雪佛龙科技风险投资公司牵头的一轮融资中筹集了额外资金。这项投资进一步证明了QuintessenceLabs致力于提供量子安全解决方案和服务以支持全球安全社区的承诺。


公司将利用这笔资金为全球大型企业客户提供先进的量子增强网络安全解决方案。此前,QuintessenceLabs获得了由Main Sequence Ventures和Telus Ventures领投的 2500 万澳元融资。

法国Alice&Bob 筹集了 2700 万欧元,来推动量子商业化的下一阶段

法国量子计算公司Alice&Bob宣布重大进展:Alice&Bob 削弱了功能性量子计算机商用化的主要障碍之一,并降低了功能性量子计算机的复杂性。

与此同时,Alice&Bob 也完成了其 A 轮融资,该轮融资获得了 2700 万欧元,以推动下一阶段的目标——将该技术商业化并实现大规模生产量子计算机的愿景。Elaia(已经是投资者)、Bpifrance 通过其数字风险基金和 Supernova Invest 领投。现有投资者 Breega 也参与其中。

Pasqal 和 ARAMCO 合作为能源行业开发量子计算应用程序

法国量子计算公司Pasqal 和 ARAMCO 宣布签署谅解备忘录,就量子计算能力和能源领域的应用开展合作。


目标包括加速基于量子的机器学习模型的设计和开发,以及识别和推进沙特阿美价值链中该技术的其他用例。为此,两家公司计划探索在沙特阿拉伯王国合作和培育量子信息科学生态系统的方法。

OpenEye Scientific 和 Gaussian 合作扩展了量子化学计算

两家领先的计算化学软件公司OpenEye Scientific和Gaussian日前宣布,OpenEye的Orion分子设计平台现在正在支持Gaussian及其电子结构建模软件和自动化科学工作流程,以促进更快速和全面的量子化学计算。

Orion Gaussian Module将帮助使用电子结构建模软件的所有领域的研究人员,通过将Gaussian的程序与OpenEye的Orion平台结合使用来扩展他们的量子化学工作,该平台建立在亚马逊网络服务(AWS) 的高性能计算(HPC) 基础设施之上。通过Orion平台,制药和生物技术公司以及任何希望执行电子结构计算的工业研究人员都可以访问云中的弹性和灵活的计算资源。

研发动态

新研究发现量子引力不同方法之间的联系

国际理论科学中心(ICTS)和Perimeter理论物理研究所(PI)的研究人员进行的一项新研究发现了两种量子引力方法的统一线索。找到一种将量子力学和引力效应结合起来的量子引力理论,是理论物理学中尚未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


Wheeler-DeWitt(WDW)方程与从弦理论中产生的所谓全息原理,这两种量子引力的方法通常被认为是不同的。新的研究表明,WDW方程是全息原理的一个版本。任何量子引力理论,不仅仅是弦理论,在低能下都必须服从WDW方程;因此,所有有效的量子引力理论都必须是全息的。

北京大学实现高维量子计算芯片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现代光学研究所、人工微结构和介观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纳光电子前沿科学中心、“极端光学创新研究团队”王剑威研究员和龚旗煌院士课题组与合作者实现了高维(quantum dit)量子计算芯片,在大规模集成硅基光量子芯片上实现了高维量子位初始化、操作和测量器件的单片集成,通过编程重构该量子处理器,运行了上百万次高保真度量子操作,执行了多种重要的高维量子傅立叶变换类算法,进而证明了高维量子计算具有比二进制量子比特(quantum bit)编码的量子计算更大的计算容量、更高的计算精度和更快的计算速度等显著优势,有望加速构建大尺度光量子计算机。相关研究成果以“可编程高维量子处理器” (A programmable qudit-based quantum processor)为题,在线发表于《自然·通讯》。

科学家发现可以制造量子比特的新材料

美国东北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某类材料中的缺陷,特别是二维过渡金属二硫族化合物,包含有利于制造量子比特的原子特性。研究人员表示,过渡金属二硫族化合物具有多种多样的量子特性,这种独特材料在电子、光电、传感和储能应用领域,几乎具有无限的潜力。

精密测量院实现二维无缺陷异核单原子量子计算阵列

精密测量研究院詹明生科研团队在实验上实现了二维的异核单原子阵列,原子阵列的填充效率达到88%以上,为基于异核单原子阵列的量子计算、量子模拟和超冷分子阵列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途径。该研究工作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著名的物理学学术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并作为本期重要研究成果入选为编辑推荐论文(Editor’s Suggestion)和物理特色论文(Featured in Physics)。美国物理学会网刊配发了解读文章“由两种类型的原子组成的量子计算阵列 (Quantum Computing Arrays Made of Two Types of Atom)”对这一研究成果做了专文评述。


科学家提出了全息原理的量子引力简化模型

由瑞典查尔姆斯理工大学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在《自然通讯》上发表的一篇新文章为理解量子引力的重要挑战提供了新的视角。

研究人员在一个称为全息原理的量子引力简化模型中展示了引力是如何从一个特殊的量子力学系统中产生的。这项新工作还可能会对这些微观量子力学涟漪的产生方式和原因,以及爱因斯坦的引力理论和量子力学之间的关系产生新的见解,这是科学家们几十年来一直未能解决的问题。


内容来源于网络

启科量子搜集整理


国际空间站将进行量子通信技术演示;发现制造量子比特的新材料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