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窦凤琴《五典坡》观后感

窦凤琴《大登殿》 窦凤琴,一个不止受秦腔观众喜爱,更为全国各剧种观众所熟知的秦腔名家,当今秦腔最好的正旦,没有之一。 听窦和丁的《赶坡》四五年了,已经到了从头到尾都能背下来的程度,每一段唱腔、每一句念白都烂熟于心。一直以来都想现场看她的《五典坡》,2020年9月19日在黄河剧院看了《铡美案》,十分火爆,演出结束之后和陈老艺术家去后台,进了化妆间,窦老师正在卸妆,转眼看到我,眼睛一亮,满脸笑意,很热情地说:“你是我年龄最小的戏迷!”又问我:“你叫什么名字?”“你多少岁了?”,让我有种受宠若惊的感觉。一直以为窦老师50岁左右,从后台出来,和窦老师道完再见,从手机上一查才知道窦老师是1959年的,当时已经61岁了,我不得不惊叹一个61岁的演员居然有这么强的爆发力和感染力,内心对她的敬佩又多了一分。 年前看到窦老师在黄河剧院贴《大登殿》(即《五典坡》后本),又激动又纠结,激动终于能看到心心念念的戏了,纠结到底要不要从老家跑大老远去看。纠结了很久,后来买了两场京剧,一直到正月初七才下定决心,一不做二不休,索性一口气把想看的都看了吧!算是给我在家困了七个多月的补偿。 中午出去溜达,坐车坐过站了,却偶然在吴家园西街碰到一家磨沟沿牛肉面,进去咥了一碗,和高中的myy同学在一家咖啡店聊了一下午,吃完晚饭就直奔剧场,晚高峰车很堵,但我激动的心已经飞到剧场了。见到一年多没见的侯哥,因为两个人套票便宜些,便一起买了票,想给他转钱却怎么也不肯收,说大家能认识一起看戏都是缘分,你是学生也没收入...真的很感谢此行关心照顾我的每一个人。 “列为大嫂稍等片时,问信一毕一同回还了”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刚搭完架子,窦老师人还没出场,听到她的声音,我的心已经激动地跳到了嗓子眼儿。赶坡一折儿至少有六个好儿,一折儿戏有这么多好儿已经很成功了。第一个好儿是“见奸贼气得我啪啦啦啦颤,恨不得将贼的双眼剜”一句唱完后,演员会定格三到五秒用来转换人物情绪,这句唱完后,台上和乐队静下来了,观众席爆发出了热烈的掌声和叫好声,但其实我希望这个地方没有叫好声,这样不会打破演员铺垫的人物情感,但演员实力强,观众心里激动,这个好儿是避免不了的。窦老师演的王宝钏在定格三秒后,忽然一惊,身体一颤,嘴唇微张,眼睛望向前方,唱:“惊醒来原是南柯梦,放大声哭到五更天”,窦老师前两句和后两句的感情对比和情绪转换堪称完美!其实更喜欢窦老师以前的唱法“猛醒来原是南柯梦”,个人觉得“猛”这样的开口音的情绪比“惊”这样的闭口音更饱满。“惊醒来原是南柯梦”一句,前半句“惊醒来原是”没有伴奏,只有演员的声音,能感觉到王宝钏梦醒后错愕的情绪和啜泣的声音,唱完前半句猛吸一口气——这一口气即是气口,也是抽泣,在这个节骨眼儿,“南柯梦”一处乐队的伴奏跟着人物的情绪一齐爆发出来,“梦”字的拖腔儿带着哭腔儿,把王宝钏梦醒后的难过、委屈、心酸提现的淋漓尽致,真的很佩服秦腔前几代的老演员对这个地方唱腔绝妙的处理和窦老师炉火纯青的舞台表现力! 第二个好儿是“手指着西凉国叫着叫着骂”的“骂”,第三个好儿是“孝名儿天下传”整句,第四个好儿是前半场退场,第五个好儿是“端来了清水我照容颜”的“来”,第六个好儿是“恨不得剜了强盗的眼”的“眼”,第七个好儿是《赶坡》全折结束退场后。有的地方是因为演员的感情到位而喊好,有的地方是因为演员嗓子嘹亮卯足了劲儿而喊好,有的地方是因为观众内心激动、过瘾而喊好,无论如何,这些好儿是窦老师应得的,她值的这些好儿,她真的太好了。 除了这些有观众叫好儿的地方,还有几个处理特别到位的地方我十分喜欢,虽然没有好儿,但我内心为窦老师叫好鼓掌。其一,前文所说的“惊醒来原是南柯梦”一句前的情绪转换的微动作和微表情。其二,“恨不得剜了强盗的眼”一句后,试探着将双手搭在薛身上,但薛忽然躲开,王扑空后所表现出来的失落。王以为薛真走了,猛然一惊,又自己劝自己“应该是回窑里去了,我再找找”。找了一圈,发现还是没有,以为薛真的又走了,忽然站住,开始抽泣,“天大大”,右手水袖从肩上缓缓落下,“人家可给走了”,右脚向前一个趔趄,双手水袖向前一抛,表示无奈。薛忽然又钻在王水袖底下唱道“我还在这儿跪着呢”,王脸上露出虚惊一场的表情:“还好你没走,你走了我可咋办呀”。其三,薛:“清算我夫妻一十八载的粮饷,贤妻,请!”王低头向前一步:“请”,王看到薛迈步向前,以为薛又要走,很慌张地抓住薛:“你做啥去加?”薛:“哦,我窑外牵马去加。”王松了一口气:“哎呦呦,我当你可给走加。”薛拍着王的手:“嘿,这回回来,就不走了,不走了,哈哈哈哈!”这几句特别有生活气息。王轻抛水袖,责怪中带着宠溺,心里终于踏实了,缓步退场,全场爆发出雷鸣般的叫好声和掌声,不仅为精湛细腻的表演和演唱叫好鼓掌,更为内心的激动、过瘾、佩服叫好鼓掌。 《算粮》一折,相对《赶坡》来说艺术性相对较低,故事性更强。《赶坡》的唱腔、情感需要很强的功底才能拿捏到位,《算粮》相对轻松一些,更有生活气息,特别是魏虎银钏夫妇劝宝钏改嫁一段十分热闹。邹红艳的老旦头包的不好,假发包像一个白面大馒头顶在头上。李晓晨扮演银钏,个人感觉陈金芳演银钏更好一些。马永红演魏虎,马永红演包拯不够稳重大气,包拯唱段多、大,他气息不够,唱腔不够圆,但演魏虎这样的角色倒游刃有余,幽默诙谐,将气氛烘托得很好。特别喜欢银钏最后退场时“脸皮厚,吃滴够,脸皮薄,划不着”,包袱很响,也是我平时的做事指南。 《登殿》一折节奏就紧凑了,不管是京剧还是秦腔,这一折都没有太多的慢节奏大唱段,一是剧情不需要,二是临近散戏,有观众着急回家,也就看不进去慢节奏的了。本来该封的封了,该斩的斩了,坐等散戏就好了,结果就在薛平贵给岳母磕头,磕完第二个,第三个正往下磕时,从上场门儿跑上台一只黑白花的猫,迅速跑上台,又朝着下场门儿的方向下去了,观众们也眼前一亮,看乐了,算是给这段过场戏增添了几分乐趣和话题。回看录像的时候,右侧的一个龙套还被吓了一哆嗦,把我乐了半天。 谢幕也比较用心,演员是一波儿一波儿出来的,最后其他演员向两侧散开,一齐举起一只手请出窦老师,窦老师放下两只水袖,小碎步跑到台口向大家鞠躬,观众席已经沸腾了,全都跑到台前高喊“窦老师再来一段儿!”开戏前和朋友商量喊《斩秦英》,结果窦老师说“非常感谢咱们兰州的戏迷朋友们,在这里给大家拜个晚年,祝大家在兔年吉祥如意,健康平安!因为大过年滴,给大家唱一段非常吉祥如意滴《龙凤呈祥》选段,希望大家吉祥如意!”,是我最喜欢的一段欢音慢板,更惊喜了!窦老师嗓子真的好,“孙尚香坐画阁自思自叹”一句的二音子游刃有余行,丝毫不费力,很难相信这是一个64岁的退休近十年的老演员的状态,真的是宝刀未老!唯一有瑕疵的就是“自思自叹”的二音子还没唱完有个不懂戏的观众就喊好了,破坏了原有的意境,但是瑕不掩瑜,窦老师还是做到了一句一个好儿,这就是角儿,这就是名角儿! 窦老师的王宝钏演了几十年,完全到了炉火纯青、人戏合一的境界。徐升的薛平贵整体也很好,嗓子亮,但毕竟年轻,再加上跟老前辈合作,内心难免会紧张,演不出老夫老妻打情骂俏的感觉,这种感觉还是得丁良生来。有几个地方不满意,特别是唱完“咱二人糊里糊涂过上几年”,让王宝钏接银子时,过门儿已起,“军爷呀”的叫板已唱,王宝钏已经在悲伤的情绪里面,准备唱“军爷讲话真见浅”一段了,拉那一段过门儿时他还说了好几遍“接!”“接银子!”“嚯,白花花的银子都不要!”,破坏了前面叫板和过门儿营造的悲伤情绪,过于多嘴,其实叫板起了之后,完全可以用动作示意王宝钏接银子,不用如此画蛇添足。虽然不能说特别完美,但跟窦老师配合很好,《登殿》一折可以说是一片很好的绿叶。 秦腔的这出戏,很多地方都很有生活气息,如《赶坡》的“你好比青蛙爬在面盘子上——你给我在沃儿冰着去”“臊也臊他娘死咧,淡也淡他娘死咧”“你还当你是十七还是十八呢”每次听都会被这样老夫老妻打情骂俏的感觉逗笑。特别是“为妻把书信拿在手里,还没有顾得上看呢,把你七呀八啊滴叫滴啥事不可开交”一句的“把你七呀八啊滴叫滴啥事不可开交”,我妈就经常这样拾掇我,一字不差,确实是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看完演出,去后台见到了窦老师,跟她提起大前年看演出在后台的对话,窦老师说“哦对对对!我记得你!”窦老师记得我真的太开心了!等记者媒体采访完,我们合了照签了名就离开剧院了。出了剧院,心情空前高兴、激动、亢奋!和陈、张、赵三个朋友在麦积山路的一家刀削面店一人咥了一碗刀削面,这回换我请客,因为真的高兴! 咥完刀削面,和张、赵一起打车回赵家里接着聊,打的车司机师傅听口音像定西、白银的,听我们在聊戏,跟我们也聊了几句,师傅似乎也听戏,这一天真的是从早到晚都特别顺!早上起来张就给我发微信说今天工作特别顺利,到晚上回去打车都这么顺利,真的是顺利成功了一整天! 到了赵府,坐在沙发上一直聊到两点,躺下之后一直聊到三点半,到四点左右才平复好激动的心情逐渐睡着。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看戏、聊戏谈戏谈戏聊戏,真的太快乐了! 希望窦老师艺术之路长久,艺术生名长青!希望秦腔越来越繁荣! 2023年2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