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故宫100》解说词文本12 光影时间
第十二集 光影时间

日晷,掌握时间的象征,设置在紫禁城重要的宫殿前。


盘面和赤道平行,指针和地轴同向。有一些依然可以清晰地看到上下两面的刻度,从子到亥,十二个时辰均匀分布。


每年从春分到秋分的半年中,太阳直射在北半球,晷针的影子投在晷盘正面。从秋分到第二年春分,太阳直射在南半球,要从晷盘的背面读取刻度。
古人心中的紫禁城,与天上的紫微星垣相对应。以紫微星垣为中心,划出天下大地。

在古代,人们就是利用太阳的影子制定历法。直到有一天,古老的方式遭到了挑战。
1669年,正月,午门,一场历法的生死对决即将上演。
虽然在明代,传教士已经带来了西方历法,但中西两派一直争论不休,难分高下。这一天,历法之争被权力之争推到了最高峰。

15岁的康熙皇帝登极已经八年,但实权一直掌握在辅政大臣鳌拜手中。鳌拜支持的传统历法推算方式出现错误,康熙意识到,这是打击鳌拜的好机会。
康熙和鳌拜一同来到午门广场,用不同的方法测算正午时分日影的长度。结果,传统历法再次测算失误,康熙一方的测算则准确无误。
记录天时,颁行历法,是国家要政。掌握这项授时权力的只有一个人,就是国家的统治者。

科学带来了更精确的计时器,日晷的计时功能已经淡去,但作为时间的象征,仍然伫立在太和殿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