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八维感知功能的误区专题(超随意漫谈版)

2023-06-29 10:52 作者:Blade酱。  | 我要投稿

01

关于si,不得不提起学识与经验性,比方说ta们的记忆力在关键时刻很好使(遇到类似情况时,能够立刻调动、立马警觉),因为“记忆”对ta们来说,是组成ta们自身极其重要的存在(比别的功能系更重要)。 在一些历史、琐碎、细节、据典上,ta们也大多很有底蕴,si阳面都基本有些底蕴(但第四劣势可能比较敷衍),只是ne人把它当工具,si人把它当目的or本命(某种……“茴香豆”的“茴”字有几种写法?bushi) 再比方说ta们大多在写字(书法)上面也比其它功能人,更具能量、天赋,“字”本身就是si的人为知识领域,si人写丑字(客观的丑字)的概率最最小的。(没有统计,别管,就是知道) 我觉得生活问题人(大都si阴面)可以试图逮个si(一、二功能)人学习一下处理生活…… 阴面功能不太会有能量去真正意义创造,但可以单纯的接收、模仿,就像是你靠自己不会做饭,没什么天赋研究、创造这个,但你可以无脑学习别人创造的菜谱,直接模仿别人的路径,而制作出菜品。 (我要给阳面、阴面功能重换个名字,阳面功能应该叫创造功能,阴面功能叫受动功能。) si是感知功能系里面最会管理生活的,嗯……其实也不能说会,毕竟“会”是能力量词,能力这种事还是不绝对、不好说的(尤其你像一些si劣势),所以应该是,最懂生活的。或者说,懂得(发自本心)让现实、生活梳理化、有序化。(si是不求华丽,但讲精细的)。 而且千万不能有si人会很无聊的刻板印象,要知道首先si关注现实细节,意思是ta们能看到大量细节,大概率你可能压根没注意到,这本身也是一种新鲜体验,不是吗?其次si是si-ne啊(创造功能有si,就有ne),尤其是这个二三功能si、ne的,ta们把ne运用到现实的直接表现就是:特爱说si-ne式脑洞笑话。 把一些现实结构中的反常规通过笑话的方式讲出来,是ta们增添生活乐趣、创造现实氛围的一大习性。(唉,可别再随便直接归为ne人了……算了,随便吧) 只是ta们最终更关注的还是经验技能积累,而在大量储备中感应到的ne笑话背面指向的现实有序知识,也才是ta们的真正目的。 说到这里我立马直接想到一人了,王胖子(当然他也有xl的ne加持了),如果是用现实活人举例子,si、ne二三功能,emm……我首先想起来黄磊,也非常典型。对了,其实我爹也是si二功能,比方说我爹喜欢说的一类si-ne笑话,就是一个“指鹿为马”,一本正经的看着一只猫说,你看这个狗,怎么长得有点像猫?

02

说回懂生活,我觉得还有个误区,就是人们会因为觉得都是s系,就把se给“生活牛逼化”了,可并不见得是这么回事,要知道si可是se的阴面功能,se也完全可能是一种生活八嘎的。 se是把现实中的具象实质上关联起来,并实现五感上的互(共)通化,在文学领域,体现为大量现实具象画面,与恨不得两三句一个比喻、拟人、而se-ni会让一些比喻背后的性质明显带点抽象,但出来的成果是非常形象、具象、可视的; 在绘画领域里,体现为色系的美感融合、画面细节丰富的类比、非常生动形象直观,是令人并不止看到,而且可能闻到、听到、尝到、摸到的呼之欲出;在设计领域,体现为“强搭配”,从色系、不同类型、款式等出发,搭配出一种很鲜明、特色、巧妙但不违和的设计成品; 在手工领域,体现为不一实物的尝试关联(找感官上的替换相似性)以运用,se系的发明重点于“实物趣用、搭造创意”;在生活领域,则体现为丰富化传达、五感的共通,如唱歌、舞蹈(重技巧冲击效果)、表演(激奋or诈骗感官)、武术运动、极限探险、一些游戏、打卡扫店(推荐品味好,体现在观赏性、可玩性、实物性)…… 以上方面会更容易出现se的身影,且当ta们专注某一类时,风格是这样子的。相比关注现实生活有序化的知识技能,ta们更多是关注现实生活中能直观传达五感(刺激)、形象有趣、可互通性的技能。 所以嘛一个se人即使在身体某类运用上极强,依然完全有可能在处理生活方面一团乱遭。  

03

再补充说明一下n-s轴的问题。 ni、ne(一、二功能)都是潜意识主导领域,通过潜意识这种“低人为程度意识”与我们的母体“无”或者“无意识”发生感应,是很被动的导重(导向重点)功能。 这种【被动】的外在表现,就是ni、ne常和“灵感”联系在一起,而且你实际能获得多少、什么时候获得,会受很多很多被动因素影响,简单来说,可以理解为“运气”。 通过ni、ne【直接】得到的,与ni、ne使用者无关,或者说不是ni、ne人(人为)得出的东西,ni、ne人无法生产水,只是大自然的搬运工哈。 很多有着超人成就的科学家也一样,ta们真正最本质的成就,与“越老越学识渊博”无关,甚至如果ta们完全依赖了(受制于)这种已有成果人为化了的体系,没能重新把“成果”本身、把自己再给“纯粹化”,那在晚期成就这块儿,反而相比之前大都是“水”。(没再直接获得之前那种程度的“天赐”) 举个例子的话,就是像金子,它的现实价值不在“受人待见”,而在“不可创造”(无法替代),作为外来(宇宙)成果,它的概念也和本质世界相像,是非“人为”的天生存在结果。 这个世界还是没有真正的炼金术的(无法被直接创造),但有前赴后继的一种以纯金为目的淘金客(ni、ne感知者),这种淘金客重在发掘与去除杂质(砂土、通常金属),而在这一过程中,淘金客是没办法得到纯金的(真理勘获必存扭曲定理),最多是比“狗头金”更纯粹、更发光罢了,还不见得有“狗头金”受人待见。 然后金子要带回来,根据它的物质基础性、能量通感性,被打磨、被欣赏、被标价,以理解(ti、fi)与使用(te、fe)。 意思是还没完,你还得把它投射(带)到现实世界(此处就可能需要se或si的意象辅助,se、si在此处是ni、ne成果在现实的影子工具,影子工具的目的是为了辅助“去看”影子被投射前的“本体”,不是为了能更多感知影子本身。 你还得有投射的能力(影子是肉眼感知部分,但关键是一定要……不轻易死掉的存在结构支撑是吧?)不能只有个抽象【结论(果)】,也就是你得让别人“看得到它的“存在合理性”,得让人可以去“理解”、“共情”……(这就必须要搭配判断功能,在此不作多谈) ni投射到现实的步骤是ni-se-ni,ne则是ne-si-ne,这个并非说它们需要预先依靠别的什么(se、si)才能正常运转,它们和si、se一样都是【独立】的感知功能,ni、ne就是ni、ne,第一步就是ni、ne,从ni、ne开始到ni、ne结束。 潜意识领域与“无”相连,是“无”(万物归一)与“强意识”(现实能动世界)中间连接的一个世界,是人从子宫出生之前就存在的,各种生命万物花花草草都有潜意识世界,它相比“有意识”是被动、低度干涉现实的,但也更纯粹(隔阂度低),能直接与“无”产生感应。 (但其实这种感应并不能真正的“追根溯源”,此维度“人”是不能【真正明白】“本质世界”的(所以就无法直接创造),就像淘金一般,“人”感受到的更多是它耀眼的光泽、单纯的价值、神往的召唤、不适的审美。) 一个ni人就算缺乏五感,ni一样在发生,ta都有可能性已得到了什么,只是ta缺乏se,不好通过“有意识”投射出“象”(相似的现实影子)了,也就很难让别人知道,甚至可能自己都“盲视于”,ta得到了什么的问题……这是另一回事,是人自己的局限,与ni的运转本能无关。 同样一个ne人如果不借助si工具,也不好去投射到现实了,ne-si是借助于常识(理)作影子的反常识想象力……一种不按权威参考答案的“认知连连看”。 它在潜意识领域感应到的链接,需要借助si设下的固有认知基础,才能在现实中抽象的发散出这个固有认知的界限(要以反常理联系让人看到ne,就得能懂得常理,拿出常理界限),在本质层面突破出全新联系。

(ne的反常理,绝非是打倒常理本身,重点在于创造“反而能够让人接受”的新联系)

【ps:说实在的,其实反而一些感官意识弱(缺乏五感)的生命比如植物,因为更多被潜意识世界主导,n力可比人强太多了,直接令它以生命的形式,天然感应到本质世界的真谛,将之体现为自己生命的“部分”,通过这种方式“呈现”到了现实世界。 正因为它更多勘获“本质”,所以诸如能直接“理解光”,能直接这种程度“使用”更抽象的基础能量形式,也能落叶归根、顺应本质的被动运转于有序,回归于无序,相比强意识生命更一步“跳脱”(模糊了)生死的抽象界限,直接成为现实世界中更靠近源头世界的运转基础的一环。 而同样,它自身也无力(缺乏能量物质系统)投射出“强意识”主导,对于被“有意识”主导的生命形式来说,直观上看,它就完全是一种“现实世界”的“弱者、底层”了。 有意识生命的n面对s是不占上风的,所以主要(必须)靠在现实中感知(夺取)物质能量,为自己打造更强的物质基础,但当ta们需要一定程度理解事物、以及自身的本质时,n也会潜移默化的在后台(背面)存在、运转,而这种“后台”要投射到正面来,就得借助s形式了。】

04

所以有一种典型误区是:ni、ne是靠大量现实感知得到的。首先那就是现实感知是【第一步】了,反了哈,只能说这么讲的人,是用偏se、si系主导的步骤,即se(si)-ni(ne)-se(si)的方式理解ni、ne主导功能。 那就讲一下s-n轴: se、si本身的运转,同样与使用者的局限无关,“人”只能肉眼看到目所能及的现实影像,三维世界的se、si借助判断功能投射到达极限以后,就是下一个维度的se、si了,所以此维度的“人”就无法【观看】到“时间”的现实投射体,也就无法利用、干涉它,只能借助于“抽象感知工具”去确定它的“可视形式”) se-ni-se呢,它是这么个步骤,se主动获取大量现实元素,直观“感觉”到现实事物之间的相似性,找到现实存在的可互通性,而“有意识世界”与“潜意识世界”相连(所以会出现互相感染、渗透),那么在这一过程中,也就一定程度激发潜意识ni,以借助抽象工具垫补(像是三原色的还原角度)更充分看到一些不同现实存在的“可替换相似性”,再连接渲染至一块幕布上。 si-ne-si呢,则是主动(人为)高强度的收集现实信息,发现现实事物的有序性,而现实放大镜(信息量)就会一定程度激发潜意识,“撞到”抽象层面的“异常”联系ne、借助“异常”(无序),再筛选总结现象共性、收集估算信息概率、通过时间与经验积累,完善出一个更加集中的、有序的、可证的现实认知体系。 它的步骤是si-ne-si,以si出发,以si结束哈。 这里要说明一点:si-ne反而会迷恋于寻找“打倒常理”的“完全无序”,这正说明它并不在意“反常联系”能不能令人理解、接受,重点真正在于“常理”本身,一切都是为了确认更完善、更系统的现实常理。 比如克苏鲁恐怖,本质上来源“异常未知对秩序的威胁”觉得完全没法用常理经验认知,所以是“不可名状”,将其单独归到另一个“不可直视、完全异常”的结界。 在满足了“未知威胁”给予的刺激性(无解恐怖感)同时,又反过来确认秩序的正派地位与安全性质:这个摇摇欲坠的世界,仅剩下秩序(绝对正派化)在保护脆弱的你,千万听从常理与正统,不要去深究未知与异常,你才能有一线生存希望…… 正统克苏鲁文学可以说是,典型贴合si-ne人“叶公好龙”式的猎奇xp而诞生的一类恐怖。(这里的“叶公好龙”并非贬义词,ni也有它的ni-se式叶公好龙。) 当然一个喜爱恐怖的ne人,也难逃开“有意识”本能上“旧的稳定认知被打破”的反感与悚然,但ta往往有着战胜这种本能的倾向性(好奇心害死猫?但猫猫我啊没有好奇心会死),ne会去探察、深究这类恐怖的【真实联系】、并试图脱身而出,从而获得更大的生理兴奋与智性满足。 所以我们也不难得出,si-ne作家写的克苏鲁恐怖才是更正统的,反而ne(一、二功能)人,写出的克苏鲁恐怖,不够对味,会少了点什么关键性。 

【注释】:叶公好龙,ta们迷恋“龙”给予的心理满足与叛逆性,一定需要很多“龙”的投射元素,甚至要把“龙”画得尤其有气势、有感觉,但又实质上排斥、回避“龙”的真实降临化、合理具现化,不会探究真正的“龙”。

八维感知功能的误区专题(超随意漫谈版)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