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拙见update
首先引用一下我于19.3.17写下的《一点拙见》全文
今天和朋友聊天,聊到了一个很重要的情感问题:恋人之间“喜欢”的感觉消退,到底意味着什么?
在我给出我的回答前,我先介绍两个人,男生A,女生B,他们是我的朋友,也是近两个月来向我寻求了情感帮助的人,我简要介绍一下他们的经历。
男生A,从结论来说,和我一样属于原生家庭缺爱导致的极度渴望被爱、习惯性依赖恋人的人。他感情经历颇丰,但是他的感情经历总结起来有个通性,他不能忍受对方对他的喜欢在消退,一旦感受到了,他就会归纳为对方其实没有那么喜欢对方,或者换个说法,那种喜欢是虚假的喜欢。“我总结了一下,可能是因为不合适。”他如是说。他最近的一段感情惨淡收尾,与之前别无二致,只是更加极端,他遇上了一个刚确认了关系就开始失去兴趣的人,所以这一次他面临的是“对方喜欢突然消退”的局面,这时候为了处理这个问题他找到了我,细节与后续不赘述。
女生B,在某社交软件上对一个男生一见钟情,喜欢他的思考与好衣品,对那个男生十分主动,他们关系的发展完全是她在主动。感情发展到第三个月的时候,他们已经加上了微信,十分暧昧,但是由于一次小误会他们闹了点矛盾,她没有主动联系他,他竟也没有联系她,僵持了几天。她心里很别扭,她觉得自己快要耗尽了,凭什么自己这么主动好像却没有回报,怀疑自己的付出是否值得,质疑对方是否喜欢自己。这时候她向我寻求了帮助,细节省略,总之在我的强势建议指导下他们顺利地在了一起,还甜的一笔(艹),再过了两周左右,时间来到了现在,她向我传递了一个态度:她好像没有那么喜欢他了。追究原因,一方面之前自己一直主动消耗了太多精力,另一方面,他和她主观想象的不太一样:她以为他是个好衣品的人,结果发现他只是恰好晒的几张照片都搭配得很好;除此之外,但类似于此,他与她想象中的人相去甚远。可是她说,他身上依然有很多她之前没有设想过的、但是她很欣赏的优点。是啊,这样的局面,喜欢的感觉随着神秘感的消退+追到手的目标达成+与预期的差异,开始消退了。接下来怎么办?
我对她说的是:稳定的感情本身就不建立在激情——冲动的喜欢——上,喜欢消退并不等于感情的结束。在我心中,我是把与恋人的感情:喜欢与爱,完全对立来看的。喜欢是感性的冲动,爱则是理智的选择。我不认为爱是喜欢的延续,它们之间应当是独立的,如果用二元论的角度来看待,那么一个人对另外一个人可以有四种组合状态(笑)。真正稳定的感情必然是建立在理性的爱的基础上而不是激情上,因为激情总会波动——因为一些突发事件产生和消失。恋人间喜欢的感觉消退其实是很自然的现象,没有人能一天到晚和打了鸡血似的充满激情,而且随着时间推移,曾经支持着你充满激情的“刺激”会减少消失,生活总归是逐渐趋于平淡平静的,如果把喜欢的感觉当成两个人感情的全部,那么难免像朋友A一样,因为喜欢而在一起,因为喜欢消退就质疑感情然后结束,周而复始。我主观上是认为喜欢的消退是最佳的时间点来判断感情的去向:是否愿意维持两个人的状态,还是说到此为止——也就是权衡利弊。说到利弊我也要反驳一些观念,我时而能看到有人发一些感情帖说“我对你不是真的喜欢,你只是我权衡利弊后的选择”,好像权衡利弊以后的选择是多么不堪的一件事,好吧割裂来说,只要不是为了谋求利益而把感情当作工具这种“权衡利弊”,那么权衡利弊就是稳定感情的开始的必然步骤,才是爱真正扎根的地方。爱是主动选择主动培养的,而不是随着喜欢自然而然能产生的,它比喜欢要深刻得多,也牢固得多,因为它不建立在生理冲动也不建立在感性上,而是建立在逻辑和理性上。

小结:
过了将近两年,我觉得是时候更新一下我的思考的备份了。在此我必须纠正一些我过去的表述并简述一下后续。
我当初为了说服别人来相信自己的结论,刻意让语言、结论偏激,比如说“爱是理智而非感性”这样的话。我只相信自己说的话7-8成,但我表现出了10成的热诚,这是我不应该做的。今天的这次备份由于不带什么目的,所以我尽可能表述得真实、准确。
首先,《一点拙见》只是提出了一种对待感情的态度——正如有的人天然喜欢新鲜感,有的人喜欢稳定,而任何一种感情态度、感情偏好都称不上是正确与错误,只有适合与不适合自己。我并不执着于证明自己有多正确了,我只希望对我自己,以及我的另一半来说,我们在感情上是有共识的。
我对自己的剖析,我的偏好里8成稳定,2成新鲜感。因此正文部分的“理想感情态度”可能只对和我一样偏好稳定感情的人有参考价值。

正文:
首先是对女生B的进展更新:在短暂的单向热恋后,她很快发现对方其实对自己没有和自己相对应相匹配的感情状态,也可以说,他不像自己喜欢他那样地喜欢自己,plus,自己对对方的感觉也在消退。毫无疑问,即使是偏执如我,在那个位置也会犹豫要不要选择收手(因为还没有多少感情基础),她,作为一个直觉型的新手,自然是很快结束了感情,但,由于她自己原本就不自信,加上平时也不太爱动脑筋想问题、只凭感觉,走出这段感情的时候她为了安抚自己,只能说服自己:“我遇到了一个很坏的渣男。”这样才足够说服她自己分手决定是正确的。然而这样带来的问题是——什么也没有学到,甚至开始有趋势走向敌视男性、对男性群体失去信心的“仇男漩涡”。她的事业蒸蒸日上,收入越来越高,但是精神状况每况愈下,一度因为缺乏安全感,缺爱(家庭、恋人、朋友均缺失)陷入比较严重的抑郁症。直到现在她都未能步入下一段感情。我努力地告诉她,感情需求的满足可以不从一个“完美另一半”获得,但是她听不进去。我觉得我自己的想法大抵是正确、有效的,但是听者无法吸收为己用,那也没啥意义。
我当时觉得这是不利于用来证实我的感情结论的孤例,所以避而不谈没有更新这些,现在我既有勇气承认自己的不足、并且也看的更加清楚了。关于女生B的更多分析我可能另开一篇日志来谈吧,今日只更新一下状况。

然后是我感情态度的新表述:
我期待的感情,是两个人首先互相尊重信任,然后足够了解自己和对方的情况下,仍然感情上、理智上均愿意和对方长久地在一起,这便是直觉、理智上的喜欢。
相互有好感的情况下要优先确定观念是否合得来。观念上一定要契合。三观的契合是做好朋友的必要条件,而如果是长期生活的伴侣,则各个层面的观念都需要被考虑、衡量,对观念是否合得来整体评估应该基于观念的重要性逐条判断,同时要尽可能避免被感情、感觉左右,不然会在“激情褪去”后后悔。(这是女生B上一段感情问题的主要原因,因感觉失去判断)
然后是一定要互相了解对方的过往、对方的当下,都经历过什么,想过些什么。情感经历,家庭组成,学业,事业,财富,交际圈,思想,这些都需要相互交换相互了解。通过了解过往能够很快排掉一些大坑——ta是否有欺骗、伪装,是否有特别不堪/你不能接受的经历/你不能接受的背景条件etc. 一个人的过去组成了现在这个人,充分了解一个人的过往也有助于判断你们的观念是否融洽,判断他的真诚程度,同时讨论这些事有助于羁绊的加深、加强你们之间的信任。
最后一个重要的条件,时常核对一下,你们彼此之间的感觉是一致的。感觉本身是动态的,今天喜欢多一点,明天喜欢少一点都是完全可能的,所以你们的步伐得大致同步,如果你已经喜欢对方到心心念念完全缺不了离不开了,而由于没有及时确认彼此的感觉,对方却只是和你在dating阶段,这种感情的错位会导致双方的难受:你觉得不公平,你喜欢对方那么多但是得不到的回应,而对方也会因为你的过于喜欢而产生心理压力,这样对双方的感情都是一种消耗。时常表达对对方的态度,当双方不太同步的时候,各自都要衡量是进一步还是退一步,找到当前对两个人来说都是最舒服的状态。

上述的“确定感情一事在精神上的充要条件”并非写给我自己的,而是我好为人师提炼出来瞎瘠薄指点后来者的感情生活的,希望能对大家有用。接下来是我眼中的维持稳定感情的最重点。

两个人形成“利益小团体”是最最最最最重要的,我认为在一起必须形成利益小团体。利益小团体的唯一目的,就是让这个团体的生活越来越好。
在上述前提条件下,两个人主动形成利益小团体,意味着双方均认同,今后的大部分事,默认情况下都会是两个人的事,比如财产的分配,工作的选择,交友、娱乐的时间分配、精力分配,这些都默认是小团体共同决定的事而不是其中某一方能擅自决定的事。如果双方均同意某一些部分不相互干涉、各自拿定自己部分的决定亦可,但是这种商量显然也是符合“共同决定”的大前提的。例如,两个人需要共同商量哪些部分是“共同财产”,各自能自己单独支配哪些部分。利益小团体是两个人均意识到、有意去维持才行的,举个典型例子:彩礼。正确的做法是:双方家庭作为各自原本的利益团体,均出一部分财力去举办婚礼+资助小两口的新利益团体,而非其中一家的钱进到另一家的荷包(较为复杂的情形另外讨论,形式上的一家给另一家钱完全无所谓),这一点上双方家庭应尽可能的均衡付出以保证小两口不会内耗,不会怀疑对方家庭、对方个人是否不愿意付出、见外;同时利益小团体有义务去支持各自原家庭的付出,要清楚,如果收彩礼,理应是收了作为两个人的共同财产,而不是两个家庭之间的“交易”。(有点扯远扯大了)
与利益小团体紧密相关的一点,就是“均衡付出”。只有均衡了,双方才不会感觉不舒服,自己对对方的感情才不会消耗掉,感情才走得长远。这个均衡并不是客观意义上的绝对均衡,而是经过两个人协商,都能接受的自己、对方的付出。出去吃饭,轮流付账、大额AA小额随意、还是全部一方支出?共同积蓄是两个人各自每个月划等额/等比例的工资进一个账户,还是存一个人的全部积蓄、另一个承担日常开销?家务,是两人轮着做,还是雇人来做,还是各自承担一部分?“均衡,存乎万物之间”,这些事都是必须要商量的,没有任何一件事是理所当然应当那样,即使你们恰好观点相同,预先通过气的“相同”比起默认对方和自己“相同”,在“相互尊重”这一点上就差着挺远的距离的了。此外,分配规则一定要按照能长远执行下去的目标来设立,而非只为在当前“表现自己”,因此力图交换真实想法。有意识的去“均衡”双方的付出的态度,远远比最终是否真的均衡了的结果重要。任何一方觉得自己付出太多又不愿意说的话,都会消耗自己的感情,而很多时候其实只是开口聊一聊就可以解决的事——比如有的小伙没钱又拉不下脸AA,然而女方可能根本不在意这个,但是在这个点上小伙子就只能闷声吃亏,自我感动,自我消耗,浪费精力和金钱。
然后是x生活一定要和谐,一定要tmd和谐。离婚缘由中最大比例的原因:性生活不和谐。这一点上我已经是多方求证过了,但凡能聊这个问题的已婚人士我都会问这个,并且问对方的朋友圈中这方面的情况,真的太tmd重要了。这个问题在中国的大环境下不太好直接摆上台面,我甚至因为不好意思写进前面的“充要条件”而专门把前面的标题改成“精神上的充要条件”,但是我主观上认为这是跟利益小团体一等一重要的因素。我把它藏在这么后面不等同它优先级滞后,只是我不好意思聊。强烈建议:同居,试婚。不能接受这样做就拉倒,我不出来对线,反正万一婚后不和谐也不是我买单,我懒得尝试说服谁。反正我要是性生活和谐了,图中后面两小点都可以当做放屁。我就是lsp(耶)!
自我感动是很多很多很多人,当然也包括我,以及我之前的对象,都有的问题。假设,屏幕前的你,悄悄咪咪加工加点费尽心思做了一样手工制品送给对方,然而对方只感动于你的“心血”而对东西本身不太感冒,你作何感想?是不是觉得自己的努力白费了,很难过,很沮丧,甚至想责怪对方、哪怕对方其实什么也没做错?这就是自我感动导致的情感消耗。不要自我感动,预先假设好比较的坏的情形是怎样,如果自己不能接受,就不去做。如果自己接受不了对方不喜欢自己做的东西,那就放弃惊喜的成分,直接问对方会不会喜欢这样款式的这样一件东西;如果执意要保留惊喜那就必须接受可能会失望、消耗自己对对方的喜欢的风险(顺便,一旦你怪罪对方,本来一件好事就变成了对双方感情的消耗)。不要自我感动,不要擅自付出!即使你觉得你是为了对方好,也不要用你的“好意”把对方架起来,逼着对方接受,这样首先肯定是没有尊重对方的想法的,其次肯定是会给到对方压力的,迟早、必然会消耗双方的感情。顺便,自我感动的问题往往不仅仅存在于恋人之间,你对你的亲人,你的朋友,是否有过多的自我感动?
最后,保持必要的新鲜感。前面的一切都是为了“稳定”,已经尽可能的消除了所有的“不稳定”因素,同时也是消除了“神秘感”,因此新鲜感需要靠努力去取得。即使感情已经很稳定,也要有在无关紧要的事上的刻意隐瞒(刻意维持的神秘感);故意让对方吃点小醋,不让对方觉得自己已经“被掌握”,也有利于感情的长久。通过人为的设限,不全然满足对方对自己的一些期待、要求,保持若即若离的分寸感,虽然有那么一点吊着对方的意思,但是这些都只是工具而不是目的,这样可以让两个人的激情经久不衰。这也是我在之前的“喜欢=激情,爱=理智”上进一步思考总结的内容。
———————————————————
我现在写下这些,是为上一次有意写下这些文字、但是写不出来的我买了个单。非常幸运,也非常感谢海伦,我们相处的如此愉快使得我无比相信我的所思所想所为。我仍羞涩于任何形式的公开直接表达爱慕,但是我愿意用所有方式的隐喻来传达我的思念作为替代。I'll do it b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