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腾讯副总裁吴军,写给女儿的一封信,专家:这才是最好的教育
最近关于生三胎的政策,让不少朋友直呼:放开政策,也不敢生啊。暂且不说养娃所需的费用,光是孩子教育这一块儿就让很多家长不知所措。

在教育“减负”政策的推进下,不少的校外教育培训机构纷纷倒闭,但校外培训班的不景气,能够改善学生内卷的问题?其实,现在这个时代,孩子教育的问题更多的是拼父母,拼家庭底蕴。
对于孩子的教育,我非常赞同北京第一实验学校校长李希贵的这句话,他说:“教育的本质是解放人--包括人的心智和心灵,而不是束缚人、压抑人、限制人。”
原腾讯副总裁吴军先生对孩子的教育堪称现象级教科书,而这种教育孩子的方式值得所有的中国家长学习。
他曾这样说家庭教育:家庭教育的关键在于父母的言传身教,而父母与孩子的交流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必需的,它是人类进步的根本,也是培养孩子健全人格的关键!

吴军将其写给女儿的40封信整理出版成书,今天抽取了他在写给孩子一封信,有4个方面至关重要,希望可以帮到你。
1、孩子是独立于父母的个体
在信中,他明确地说:“子女并非家长的私有财物,而是上天给父母的最好的礼物。他们是具有独立人格并且需要获得尊重的”。
但现实是在国内,很多孩子并没有太多的自由,甚至被课后作业、补习班填满了属于他们的每一个周末。
这种压迫式的教育,填鸭式的学习,不仅不能帮助孩子成长,反倒会让他们形成强烈的依赖性,很难养成独立的人格,更难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而现在很多的家长甚至出现了倚老卖老的情况,自己的思想都很落后,但却因为错误地认为孩子是自己的,就应该服从于自己,结果就是让本来可以拥有更好未来的孩子,在自己落后的教育观念下,让孩子成了实现自己理想的工具。
有多少孩子因为没有独立思考能力和自学能力,即便是考上大学之后也没能出人头地,反倒是那种放松的大学环境,让他们白白浪费了最美好的四年时光,最糟糕的教育莫过于如此吧。
2、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吴军曾这样说:“在子女面前,榜样的力量远远大于说教。父母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事物和他人,子女就会不知不觉地学习他们。”
事实上,每一个熊孩子的背后都有一堆缺乏教养的父母。

前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有句名言说得非常好:
注意你的态度,因为它能影响你的想法。
注意你的想法,因为它能决定你的言辞和行动。
注意你的言辞和行动,因为它能主导你的行为。
注意你的行为,因为它能变成你的习惯。
注意你的习惯,因为它能塑造你的性格。
注意你的性格,因为它能决定你的命运。
孩子的命运看似由他们自己决定,但错误的家庭教育观念,早就已经决定了他们很难摆脱父母的认知局限。
3、因材施教,对症下药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有的孩子生性好动,有些却比较腼腆。但不少家长总是为了逃避自己的责任,而将孩子统一管理。批评外向的孩子时,家长总说:“你都不能像姐姐一样,坐在那里老实一点儿吗?”
而在批评姐姐时,父母又喜欢说:“为啥你不能像弟弟一样,有啥就说,哭哭啼啼有啥用啊?”
这种前后矛盾的教育方式,无一不是反映了家长本身就对自我教育不知所措,却总还是以自己最习惯的方式去教育孩子。结果就是孩子每天生活在父母的威严恐吓下,而父母却为孩子的不听话焦头烂额。

不懂因材施教的父母是可怜的,而拥有这样的父母的孩子是可悲的。在教育孩子方面,不要因为省事儿,而逃避自己的责任。父母总认为孩子需要金钱,需要物质,却忽略了孩子们最本真的诉求:父母的陪伴。
作为留守儿童的我,深刻地能给理解这一点。
4、双向沟通,陪伴是成长
第4点,吴军这样说:“在一些问题方面,孩子的想法不仅更合理,甚至能给父母带来很多启发。”
所以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倾听孩子的想法要比一味地发表意见更重要。
每个人都希望过得幸福,但在现实生活中总会碰到一些坏情绪,甚至心中还难免充斥着怨气和嫉妒,这些都是阻碍我们获取幸福的绊脚石。

生活节奏的加快,让很多年轻的父母无暇顾及孩子的成长,甚至还有一些父母错误地认为给孩子提供更好的物质条件就是他们的责任,而事实上,孩子需要的远没有父母想象的那么多!
在《态度》中,收集了吴军给女儿的40封信件,其中囊括了人生哲学、洞察世界、对待金钱、人际关系、有效学习以及做人做事等6大主题。
每一个主题对于孩子来讲都至关重要,比如在书本的第一封信中他这样写道:“乐观的人生态度比什么都重要!人如果不能过得快乐,有再多的金钱也没有半点儿意义。”
你能走多远,取决于你的见识;
你做事儿的态度,决定了你的人生高度;
你的格局,决定了成就的顶点!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