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性半路出家的ISAR雷达,却让隐身战机当场现原形!


龟兔赛跑的寓言都知道,在当今最高端军事技术竞赛上,美国人往往就是那只曾经领先太多而在赛道上觉得自己可以打盹睡一觉的兔子,不过以前和他比赛的是乌龟,最终那只乌龟自己解体退赛了,没想到又蹦出另外一只兔子,从后面嗖的一声冲上来。这就决定了早年领先很多而自认为可以睡大觉的美国人,在很多高科技军事领域往往会在不知不觉的被反超。
上世纪末,美军因冷战结束,而砍掉了很多当时看来很有前途的高端项目,主要被砍的原因,瀚海狼山认为:第一是造价太高;第二是领先太多;第三才是技术难度太大。这些被下马的项目,美国海军有隐形重型舰载机,美国陆军有十字军战士超级大炮。另外一个不太引人注目的,就是逆合成孔径雷达ISAR!逆合成孔径雷达ISAR是合成孔径雷达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分支。逆合成孔径雷达是一种不同于传统雷达的高分辨成像雷达。

能够全天候、全天时、远距离获得非合作运动目标,即敌方飞机、舰船和导弹等的精细图像,具有极高的军用价值。合成孔径雷达,简单的说,就是雷达本身运动,而被雷达扫描的物体相对静止。因此特别适合安装在卫星和飞机上,用来观察地面和海面,高效率获得大洋观测和陆地地形、地貌、地质的信息。
逆合成孔径雷达,则是雷达本身相对不动,而被雷达扫描的物体必须相对运动,用于气象、军事观测运动物体,如大气运动、云层、飞机、导弹等等。这种雷达可以得到极为“精确”的物体影像资料。由于波长不同的电磁波,可以穿入物体,甚至连物体本身的化学、物质成分都可以显示。逆合成孔径雷达本身是相对于合成孔径雷达而言。在上世纪末,合成孔径雷达就已经是一种前沿军事高技术,而逆合成孔径的研发难度相对比前者更高。
逆合成孔径雷达的实际应用有着特有的技术难度,其中之一,是运动补偿的精度要求很高。要实现ISAR 的成像,必须进行运动补偿。在这些精度要求,往往难于实现或实现要付出的代价太大。第二,在于这种雷达的后台算法要求非常高,往往需要超算级别的硬件配置和水平极高的软件,才能实现较高的实用性能。这在20年前难度特别大,但到今天却已经被某方突破。

隐身飞机或者隐身舰船,本身的隐身原理都是表面吸收或者分散探测他们的雷达发射的电磁波。但是对逆合成孔径雷达ISAR来说,除非被探测的物体一动不动,否则在原理上就有可能被他探测到,甚至是远距离精确成像,外形是什么一目了然。
任何飞机和舰船都要运动才有价值,这就有可能在这种雷达面前现原形。在美方下马后,据说某方还有少量的这类雷达在继续研发。本来是用于对高空的火箭或者海上不明舰船的远距离探测。谁知道某天用这种雷达对一发海上高空飞行中的火箭探测时,却有一架外国的隐形机偶然性出现在雷达图像中!后面的事情就皆大欢喜了。当然这只是一个传说。不过不是什么项目都能得大奖,能得大奖就说明了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