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哲学小辞典》13.5 感性认知与理性认知

2023-08-10 08:01 作者:晦无  | 我要投稿

【本文转载自吉林人民出版社1983年 仅供学习参考】


5、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相对于理性认识而言,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对客观事物的表面现象和外部联系的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感性认识是客观外界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而产生的。在社会实践中,人们通过眼、耳、鼻、舌、身五个官能接触客观事物的现象。在外界现象的刺激下,人的感官产生了信息流,沿着特定的神经通道传送到大脑,形成了对客观事物的颜色、形状、声音、冷热、气味等的感觉和印象。感性认识在发展中要经历感觉、知觉、表象三种基本形式。感觉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现象、表面的个别特性作用于人的感官而产生的最初的反映结果。把种种感觉加以综合形成客观事物的整体形象就是知觉。知觉是客观事物整体在人脑中的反映,它比感觉全面和复杂。在知觉基础上,产生表象。表象即印象,是知觉的再现,是感性认识中较高级的形式。它同感觉、知觉不同,是在过去对同一事物多次感知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一定的间接性和概括性。但表象只是概括感性材料的最简单的形式,它还不能揭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理性认识相对于感性认识而言。是指属于概念、判断和推理阶段的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客观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的反映。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由感性认识发展而来的,它表现为一系列的抽象、概括、分析和综合的过程。人们在实践中对客观事物的感性认识大量积累的基础上,抓住事物的本质属性、即抽出事物的本质、全体和内部联系,用一定的物质外壳语词把它标志起来,这就产生了概念。概念是反映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是思维的“细胞”,它的产生是认识过程中的飞跃。判断是展开了的概念,是对某一事物内部联系作出肯定与否定的论断的思维形式。推理是从已知判断推出新的判断的思维形式。它能反映出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由此可见,概念、判断和推理是理性认识的三种基本形式。理性认识的特点,是对客观事物抽象、概括、间接的反映。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它们在实践的基础上统一起来。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一方面表现在它们的互相依赖上。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否则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成为主观自生的东西。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因为只有在实践基础上产生的理性认识,才能更深刻、更正确、更完全地反映客观事物。另一方面,还表现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之间的相互渗透上。感性中有理性。在人的感性认识中渗透了理性认识。人的感觉同动物感觉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人的感觉是包含着理性的感觉,是在理性指导下的感性。同样,理性中也有感性。理性认识以感性的材料为基础,并且以一定的文字符号或声响等可以感知的语言形式,作为自己的物质外壳和表现方式。因此,在实际存着的人们认识中,离开感性的纯粹理性和离开的纯粹感性都是不存在的。

《哲学小辞典》13.5 感性认知与理性认知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