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关于贝多芬——课后三个月的一次随机的师生问答

2023-09-07 21:55 作者:豆豉辣椒酱  | 我要投稿

(录音稿,部分语气词有删减,名字已打码,学生以张、李、刘、王、袁、周指代)

        开门声。

        师:专门召你们几个过来,主要是我这马上比赛有份成果需要汇报,要检测一下你们,上了我这么久的课,对贝多芬了解的怎么样?

        张:不了解,我走了。

        周:我也走了。

        师:……别啊!正经事,帮个忙。你们班主任晚自习一整节课都借给我了,有的是时间聊的。我这开着录音呢。

        李:啊,我突然紧张了。

        王:为什么找我们几个啊?

        师:我就认识你们几个,不是,主要是这会儿刚开学,班级其他人名字我不太记得住了,张老师让我给她个名单,我就点着你们六位了。

        摩擦声、杂音。(众人坐下)

        刘:有什么需要我们配合的,您要我说什么我就说什么。

        师:咱们能不能好好聊,就算是个访谈,真实一点,好不好?

        刘:这不是您说要交成果,我们就随便说啊?

        师:对,就随便说说,聊一聊。

        王:那您直接在班级问不就完了吗?正好我们一个班都不上晚自习了,作业就不用写了,单把我们叫出来等会儿回去还得补。

        师:咱们能不能先不要说这些没用的,我跟张老师说让你们作业先缓一缓行不行?

        袁:老师你要聊什么?是要我们介绍一下贝多芬还是唱个《钟声滴答》什么的?

        张:唱歌我不好听,老师你录袁 XX 的吧。

        师:不唱歌,要录唱歌我就开录像了。

        袁:那为什么不录像呢?

        师:录像我怕你们紧张。

        刘:那光说就简单了,贝多芬我们可太熟了,上个学期临结尾净上贝多芬了,别说贝多芬,法国大革命路易十六怎么死的我都一并给您讲了。

        师:不是,我之前说的不太清楚,不是找你们来回答问题的,这算是个……不能叫访谈,算会谈吧,座谈!不光是我问你们问题,大家是互相交流的。你们也能给我灵感嘛。

        周:哦,好,老师您问吧。

        师:……额,你这么一说我还真不知道怎么开头了。你们之前上的那个……贝多芬大单元啊,印象最深的作品是什么?

        众人:命运!

        李:欢乐颂。

        众人:命运!!

        张:肯定是命运!

        师:为什么肯定是命运啊?

        张:您那节课上的最好!

        师:……意思是我这个单元其他课上的一般,所以大家对命运印象深?

        周:当然不是了,但命运本身大家太熟了啊。

        刘:(唱)bang-bang-bang-bang~~

        众人笑。

        师:欢乐颂就不熟吗?

        袁:欢乐颂长啊,命运开头就四个音多简单啊。

        王:要说吧,我也觉得那节课上的最好。

        周:我也觉得那节课上的好。

        李:有一说一,确实。

        刘:与其说上的最好,不如说那节课最完整,整个曲子全听了,

        李:哪整个曲子全听了啊?不就听了个第一乐章吗?

        刘:我的意思就是第一乐章整个曲子全听了,听那个什么,什么小步舞曲的时候,

        师:G 大调小步舞曲。

        刘:唔,G 大调小步舞曲就放了一点儿,剩下时间全学那个钟声滴答了。

        袁:(唱)钟声滴答滴答滴答滴~

        师:唱错了吧?

        袁:啊?有吗?

        师:是——(唱)钟~声滴答滴答滴答~像叮咛~像嘱咐~

        袁:这不是一样嘛?

        师:钟字小附点两个音啊,你刚才唱的钟声的声连带后面滴答全往前移了一位了,没觉得多一个字嘛?

        袁:(唱)钟~声……啊,对。

        师:完蛋,一个暑假全部忘光,我当时课堂上还专门强调过这个附点……不是,钟声滴答不就是 G 大调小步舞曲的旋律嘛,也不算听的少吧?

        刘:欸!曲子是很好听,但这歌词填的要多别扭有多别扭,还不押韵,中间那个——(唱)快~~朝着~前程奔赴——感觉就是没得写了硬凑字数,词填的跟曲子情绪一点关系也没有,唱两遍连带着原曲也不想听了。

        张:可能就是为了给贝多芬硬凑一篇能唱的曲子吧。

        师:你发现了教材的真谛。

        众人笑。

        师:那经过上学期那个大单元的几节课,你们喜欢听贝多芬的音乐嘛?

        王:肯定不能算不喜欢。

        师:怎么说?

        王:但您要是说喜欢吧,也确实是算不上多喜欢。

        师:你们暑假期间有听过贝多芬的作品的吗?

        袁、李举手。

        刘:游戏里听过算吗?

        师:啊?什么游戏这么高雅?配贝多芬的音乐?

        刘:不是,手机里那个游戏,别踩白块儿。

        周:这是哪年的游戏了?你怎么还玩这个啊?

        刘:手机配置低,我妈用剩下给我的,有的玩就不错了。

        师:别打岔,这游戏我也玩过,哪首啊?

        刘:一首钢琴曲,叫什么忘了,但肯定是贝多芬的。

        师:能哼一下吗?

        刘:我想想旋律……la-re-mi-fa~sol-mi~fa-re~~

        李:是——mi-la-si-do~re-si~do-la~吧?

        师:噗,嗐,首调唱差不多,你怎么知道这首曲子视唱的?

        李:这不悲怆吗?我弹过啊。

        师:你弹过不该按固定调唱吗?这曲子不是 c 调的吧?

        李:固定调是什么啊?这曲子简谱上就是mi-la-si-do~re-si~do-la~啊。

        师:不是,你学钢琴都看简谱的吗?

        李:这曲子老师给我写的视唱是简谱,但弹的是五线谱,五线谱上怎么唱的我不知道。

        师:五线谱上什么音都不知道你怎么弹啊?

        李:我知道指法啊,我知道到什么时候该弹哪个键啊。

        师:我……一时不知道说什么好。

        周:(哼唱)这不是贝多芬病毒吗?我在节奏大师上玩过啊。

        刘:你玩的游戏也没比我强到哪去好吧?

        众人哼唱。

        师:就是悲怆,钢琴奏鸣曲。

        张:这听着也不悲啊?

        师:这是第三乐章了,不能一直悲吧——你们两个听的什么啊?

        袁:您当时上课结尾的时候不是布置了让我们回去把命运其他几个乐章听一下吗?

        师:你听完了?

        袁:听了,没听完。

        师:为什么?

        袁:太难听了。

        师:啊?

        袁:不是,不是不好听的意思,是太长了,实在听不下去。

        师:那你估计还是没沉下心来听。

        李:老师,真不是,我也听了,我也没听完。

        师:为什么呢?

        李:听不懂啊!老师您上课的时候是带着讲解拆碎了听的,回家自己听根本就听不下去。

        师:李 XX 你学钢琴的都听不下去啊?

        李:我自己弹的曲子当然能听下去了,但那是为了练曲子跟速度,纯欣赏的听是真的听不下去。

        众人表示认同。

        师:这就矛盾了啊?你们游戏里什么悲怆、贝多芬病毒不是玩的挺好吗?这就能听下去了?

        刘:悲怆短啊!

        师:唉?悲怆可不短啊!

        王:贝多芬那些经典的曲子我们还是能听下去的,可贝多芬的交响曲太长了,整段的听真的听不下来。

        师:那先不说整曲整曲的听,经典片段,有没有人回去专门搜了听了的?

        全体举手。

        师:我可算感到一丝欣慰。都搜了什么?

        袁:月光。

        张:欸!月光我也听了。

        周:致爱丽丝算吗?

        刘:你回去还专门搜致爱丽丝听啊?在学校没听够?

        张:学校里什么时候听过致爱丽丝啊?

        刘:中午午休结束的铃声不就是致爱丽丝吗?

        张:啊?

        李:啊?那不是水边的阿狄丽娜吗?

        师(拿出手机播放《致爱丽丝》):这是致爱丽丝。

        众人:哦!这首啊!

        师:我想问一下,为什么短的就能听,长的就听不了?是不愿意听长的还是怎么着?

        张:我认为,主要是因为短的作品主题和内容清晰、简洁,听明白主题之后重复几次基本上就结束了。长的曲子变化太复杂了,不是听一下就立马能把握住的,多听又太耗时间了。

        师:怎么突然语气都变了?怎么这么正式啊?

        众人笑。

        张:我很早就想说这个问题了,想了很久。我初二的时候就发现了,老师上课提到的作曲家一说到代表作全都耳熟能详,真回去搜,想深入了解一下,发现还就代表作好听,其他的作品大多听不下去。我那时候就奇怪为什么课上提到的曲子都很短,一到课下搜出来的全是二三十分钟的,到底是什么原因。

        周:我们平时听的曲子确实大多都是三五分钟的啊。

        袁:我们平常听的还是以流行音乐为主。

        师:张 XX 说的好。这确实是个问题。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的一个很大的不同在于,古典音乐的情绪表达虽然更丰富,但也更隐晦。这就需要我们在听的时候更加用心,注意力高度集中的听,而不是像听流行音乐样一心几用,当成背景音乐。

        王:那这样不会太累了吗?听音乐不是放松用的吗?

        师:不能这么讲,古典音乐跟流行音乐比得算是满汉全席跟快餐的差别了。很多时候习惯了吃快餐,就吃不惯满汉全席了。

        刘:(方言)山猪吃不了细糠是吧?

        众人笑。

        师:你们别把自己当山猪啊!慢慢听,总会有进步的。我就问一句,大家对古典音乐,对贝多芬的音乐,凭心而论,到底感不感兴趣?

        李:感兴趣肯定是感兴趣的。

        众人表示认可。

        师:那就不要急功近利,我再说一遍,慢慢听,听的越多,才能越愿意听。

        袁:那怎么听呢?就搜出曲子来硬听?

        李:还能怎么听?用耳朵听。

        众人笑。

        师:你们别笑,这句话还真对。真得带耳朵听,哪怕就是当背景音乐,也不能说就让它从脑子里划过去就算了。

        刘:那要是我们极认真的听了,但还是听不下去,或者不怎么感兴趣,怎么办呢?

        师:那就说明你们真的不是贝多芬音乐作品的受众了。但这也没什么,谁都有各自的音乐喜好的。音乐的审美倾向本来就是相对私人的。

        袁:那我们直接就当自己不是不就好了吗?

        师:这不行,考试题目一看不会就直接不做了?尝试之后做出选择才能真正了解自己,直接否定那就是逃避了。

        袁:老师我有一个问题。

        师:什么?

        袁:我在网上搜贝多芬的曲子,结果出来好多都是什么胎教音乐啥的,要不就是翻唱翻弹什么的,根本不是原曲,怎么办呢?

        师:你先回答我两个问题吧,第一个问题:你用什么搜的?

        袁:就音乐播放器啊,网易云。

        师:第二个问题,你网易云有会员吗?

        袁:啊?有吧,我用的我姐的账号。

        师:贝多芬的曲子,或者说古典音乐这一大类,想听原曲许多都要会员——互联网时代的悲哀是吧。另外一点是,你搜的时候尽量别用中文。

        袁:为什么?那我怎么搜啊?

        师:中文搜出来就是会像你刚才说的那样,各种翻唱胎教啥的。古典音乐基本都是有编号的,你先上百度啥的搜索网站搜一下作品的编号,再在播放器里用编号搜,基本就是原曲了。

        王:老师,您晚自习找我们来办公室就为了让我们回去好好听贝多芬啊?

        师:那当然不是了,这不是座谈嘛?座谈!大家交流交流课后的心得嘛!

        袁:老师,这已经几个月了,一个暑假过完啥心得也没了。你为什么不上个学期上完课就找我们谈啊?

        师:那时候忙啊,各种比赛、材料,你们还要期末考试,我能给你们上完这个大单元还是因为我去市里比完赛正在兴头上,有课的班级就全上的这个大单元。上完了你们音乐基本就停课了,哪有时间再找你们座谈?

        刘:那你比赛之前怎么不找我们上啊?

        师:那时候不又赶上地生中考吗?初二根本不让我动,我还是找的初一试的课,结果就试了一次,那节课还没上完,就去比赛了。

        袁:好吧。

        周:下面咱们干什么呀?前面光听老师你劝我们了,我们就只需要问问题就行了吗?

        师:成吧,那如果我让你们纯粹凭现阶段对贝多芬的了解,判断和评价一下贝多芬,你们会怎么评价?

        王:从哪些方面评价啊?

        师:嗯,就先凭印象评价一下贝多芬的内心世界是怎样的吧。

        张:细腻。

        王:愤怒。

        师:还有吗?

        李:额,和谐。

        师:又愤怒又和谐是吧?呵呵,好,还有吗?

        刘:超凡脱俗。

        周:挣扎。

        袁:十全十美!

        师:十全十美……拿来形容他的作品倒不为过。那怎么评价他的音乐呢?

        周:他将音乐从贵族中带入平民阶层,把音乐平民化了。

        师:啊?你从哪知道这茬儿的?我上课没讲过吧?你自己上网查的?

        周:没有。上学期上课前不是发过跟作者相关的资料吗?那里面有这句。

        师:里面有这句吗?完了,时间长我都忘了……厉害啊,三个多月了还能记得我发的材料里的东西,但是你别光背书啊!我问的是你们自己对贝多芬或者他的音乐的评价。

        周:那从刚才那句话中,我觉得贝多芬是个革命者,是个反抗权贵的斗士!

        师:……这是我没想到的。我要把你这句话记下来。

        周:手机录音不是开着吗?

        师:不是,我得单独记下来,这是我从未想到过的一个评价。我得找时间验一下这个观点有没有什么能佐证的材料。说不定下面上课就用上了。

        周:到时候记得说“我之前在盱眙县第三中学初三 19 班上课,有个叫周 XX 的说过……”

        师:不管对不对先混个署名是吧?你小子学术意识挺强啊?其他人呢?

        张:天才。

        师:这种答案太笼统了,能不能多点形容词?

        张:身陷苦难的天才?

        李:身陷苦难仍旧保持乐观的天才。

        刘:我感觉他也不乐观啊?仍旧保持战斗——坚强抗争什么的才对吧?

        李:那就身陷苦难仍旧为世人带来欢乐的天才。

        袁:这么形容,直接叫天使不好吗?

        师:天使,这个概念确实涵盖了很多重含义,但宗教意味有点浓了,不如形容词拉满来的直观。王 XX,你怎么说?

        王:嗯……他们都说完了啊!但我觉得既然他能在深陷苦难的同时坚持抗争,那本质上算是个战士吧,就是——使用的武器是曲谱和乐器的战士嘛。

        袁:战斗天使。

        师:阿丽塔是吧?这些形容和评价吧……很好,但还都是针对他个人的评价。对……当然是很对了,但是哪怕不听他的音乐,光看看名人传和上网搜一搜他的事迹也能形容出来,我更希望大家能从音乐的角度分析评价一下他。

        李:贝多芬的音乐大多富有强劲的力量感。这算评价嘛?

        师:好!不仅算,而且评价的很好,精不精准先不谈,起码是针对音乐出发的感受——自身感受,和想法。能解释一下吗?

        李:很简单啊,你看悲怆,命运,哪怕就是欢乐颂,我们耳熟能详的旋律基本都很强力啊!

        刘:欢乐颂强力吗?

        李:(唱)欢·乐·女·神~圣·洁·美·丽~这还不强力吗?就差喊出来了吧?

        刘:那也不是每首都强力。

        李:所以我说大多嘛,而且欢乐颂是个宗教歌曲啊,不可能不强力吧。

        师:还有吗?

        王:音乐给人的感觉比较宏大。

        师:怎么说?

        王:长啊!光是九首交响乐给我写,一辈子也写不完吧?

        师:啊不,你高估自己了,不止你,这个世界上也没有几个人能写得完的。

        众人笑。

        王:我的意思是,他的音乐虽然有的我们不怎么愿意听,但基本上一听就有一种感觉,就是,我不知道怎么说,就是大,伟大,宏大的感觉。

        张:那我还可以加个形容词,辉煌。

        师:宏大,辉煌,很好,但是下面不要开始近义词组词啊,说点不一样的。

        一段时间的沉默。

        周:藏在花丛中的大炮。

        袁:那不是说贝多芬的吧?

        师:是舒曼形容肖邦的。

        李:不是罗曼罗兰吗?

        师:怎么评价谁都是罗曼罗兰啊?就是舒曼说的。

        王:舒曼是谁啊?

        师:另外一个音乐家,你们马上九年级教材里就有他的曲子。

        周:我觉的贝多芬的音乐也很合适啊!作品好听的同时又表达抗争性,不就是藏在花丛中的大炮嘛?

        师:这么说倒也没错。还有没有?再想!

        张:英雄性。

        师:哇,可算有人说这个词儿了。我以为我课真白上了呢。英雄主义啊!贝多芬音乐的英雄气质不是我们课上特别探讨过的吗?你们当时一提到英雄各种奥特曼蜘蛛侠的,怎么会把英雄性忘了呢?

        刘:不是,我想到这个形容了。一开始我就想说了,但这内容您上课讲过啊,我以为得说点自己原创的想法。

        铃声。

        师:下课了?

        王:已经第三节晚自习上课了。

        师:啊,不好意思不好意思,大家赶紧回班上晚自习吧。

        袁:老师今晚我们的作业……

        师:能写完尽量写好吧,要是真写不完了明天我跟张老师提一下吧。

        周:那还就是让我们写完的意思呗!

        师:其实前面大家聊了这么多内容,已经完全算超额完成任务了。感谢大家今天晚上能帮我这个忙。

        刘:我们说的这些真有用吗?感觉就是聊天聊了半天啊。

        师:我本来其实没报什么指望的,就是看看能不能收集到一点素材,毕竟都一个暑假了。没想到大家对贝多芬的看法,还挺深刻。我以为你们顶多简单复述一下人物介绍跟作品介绍啥的呢。

        李:我们本来也以为来这儿是说这个的!老班让我们过来的时候就光说是全力配合你,问我们什么我们就答什么。

        周:对啊,说是什么成果,我们还以为是让我们排练录像什么的呢。

        张:我一开始还想,我们几个唱歌也不好啊,也就袁 XX 能唱一唱。

        师:你们刚才哼唱的不是很好嘛?

        刘:那哪能算唱啊。额……老师你到时候汇报成果是怎么汇报的?汇报什么啊?

        师:不就是今晚的录音吗?

        刘:录音直接交上去吗?

        师:不一定,形式我还没想好。

        刘:到时候能不能把我唱歌的地方剪掉?

        李:我也要删。

        袁:修个音也行。

        张:你要什么音?萝莉音是吗?

        李:那我要御姐音。

        师:我马上全给你们调成电子音——不过说真的,你们真的远远超出我的预料。

        张:那不是显得老师您课上的好嘛!

        师:少说这种屁话,赶紧回班吧,马上时间更不够了。

        众人:老师再见。

        (本次交谈的录音文件在用软件导出字幕时意外保存失误,由于没有保留副本,故仅能以文字形式呈现。)


关于贝多芬——课后三个月的一次随机的师生问答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