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英军装具收藏指南之三:1958装具概述

以下内容充满主观偏见,请自行斟酌是否继续阅读。
所有图片均来自网络,版权属于发布者。

有人留言说要介绍一下58装具,正好编英军热带战斗服的稿子百无聊赖,而58装具可是大路货了,我自己就有两套。正所谓古语有云:逃避可耻但舒服,那么之前的烂尾一下也说得过去。
以下为正文:
1958装具,或称为58装具,官方名称是“Webbing Equipment, 1958 Pattern”,也经常被称为58P(当然你也可以说是P58,M1958,这都是典型的洋基佬无知的做派),是英军冷战期间标志性的单兵携行具。
Simon Howlett在British Post-War Jungle Webbing(Europa Militara No.34, The Crowood Press 2009年出版)和Modern British Webbing Equipment(Europa Militara No.35, The Crowood Press 2009年出版)两本书中对于58装具有较为系统的介绍。如果你对英军战后至冷战期间的装具感兴趣,这两本书不容错过——实际上也没有其他选择。

更早一点,Mike Chappell所著的Person Equipment: 1945 to Present Day(The British Soldier In The 20 Century Vol.3, Wessex Military Publishing 1987年出版)对58装具也有“简要”的介绍。请注意这个“简要”完全是字面意义上的,因为这本薄薄的册子只有24页……考虑到里面还要介绍72装具和PLCE——仅目前所知的公发PLCE就有3个版本:试验性的按扣版,初期橄榄绿版,量产型DPM版(90年代末期列装)。

至于大名鼎鼎的鱼鹰社,正如你能想象的……讲了一些,但是等于什么都没讲。
Karkeeweb这个网站则对58装具有非常非常全面的介绍,可以说是强迫症患者的福音、细节恐怖主义分子的天堂——这是一个老派的网站,开发者顽固但认真的使用手动超链接,令人倾佩。本章节中的大部分照片均来自该网站(我得承认自己太懒了……不想拍照)。Karkeeweb创始人之一Roger Dennis已经离世,RIP。

鉴于前人的上述努力,我们在这里只需要重点讨论58装具的版本与区别即可。
1-沿革、诞生与终结
58装具确实诞生于1958年,但是真正大规模的装备则是在1960年。
逻辑上,58装具应该是44装具的继任者,但事实远非如此。诞生于二战末期的44装具最初是打算装备已经转入反攻的东南亚战场的英联邦部队。并且英国人“乐观”的预计1946年才能结束战争,因此帆布织带所使用颜色不同于37装具的卡其色,而是采用了更适合热带地区的丛林绿。然而由于日本投降速度过快,造成了44装具的大量库存积压。
所以战争结束后的5年中,只有远东驻军、伞兵团与廓尔喀团下发了44装具。在战后欧洲大陆国家里,也只有挪威伞兵装备了44装具。

尽管44装具一直被远东驻军投诉,但是正式的适用性验证是在中东地区的驻军单位中进行的。经过一系列漫长的官僚程序后,英国人终于在1950年决定启动新装具的试制工作。但此时英国人也消耗完了战时库存,因此不得不在1952年继续生产44装具,并在一年后又重启了37装具的生产!这种并行的状态持续到了1959年——直到58装具开始列装。
相较于37装具与44装具,58装具的实用性得到了大大加强,但是存在一个致命缺陷:由于使用棉制帆布为原材料,防水性非常差而吸附性非常强,因此完全不适合在未来设想的核生化战争中使用。顽固的英国人还是凑合到了1985年,直到PLCE开始逐步列装。在1991年第一次海湾战争结束后,58装具终于退出了一线部队。需要说明的是,生命力顽强的37装具也撑到了80年代末期,不过只配发给军校学员与运气不好的本土军(Territorial Army,类似美帝的国民警卫队)
这期间,SAS在44装具与58装具基础上,改造、开发出了一系列拉风的装具——同一个款式,既有手工改造的,也有官方定制的。但是限于篇幅,不在本章节讨论(我主要关注常备部队的装具,而SAS的装具一般都有价格Buff,实在是爱不起来)。

2-装具组成与版本
2.1-装具组成
一套正经的58装具通常如下图所示,分别包括轭带(Yoke),腰带(Belt),雨衣捆扎卷(Cape Carrier),左弹药包(Left Ammunition Pouch),防毒面具包(Respirator Haversack),肾包(Kidney Pouches,一对),水壶包(Water Bottle Carrier),右弹药包(Right Ammunition Pouch)。这种配置状态也称为战斗状态(Complete Equipment Fighting Order,CEFO)。


战斗状态的58装具正面视图,请注意Mk2防毒面具包采用表面光滑的尼龙敷面材质,以便于清洗有毒物质颗粒。
加入一个大背包(Large Pack)后,就成为行军状态(Complete Equipment Marching Order,CEMO),然而,大背包是靠挂钩与装具固定的,因此并不贴身,这种设计被士兵们吐槽了30多年也没有得到改进。

第三种轻装状态则类似战斗状态,主要是供通信兵与军官采用,既可以使用轭带,也可以直接挂腰带。


2.2-版本
通常认为,58装具有两个大版本:Mk1和量产版,且都在出厂时印有黑色油墨标签(直接在织带表面)。不过Mk1版的标签并没有在任何位置标注Mk1字样。
没有油墨标签的情况就比较复杂:有的是流出的MOD(Ministry of Defence,UK)样品,有的是临时采购的商业版。至于商业版和亚非版我们将在最后讨论。

58装具Mk2版则是全尼龙布材质的试验版本,样式与帆布版本完全一致,在70年代初期与72装具一起接受了部队的使用检验,但从未正式列装。

3-基本组件简介
3.1-腰带
Mk1版与量产版本区别不大,早期批次的金属件阳极氧化的颜色偏翠绿,后期批次则变成了橄榄绿或墨绿。Mk1有Normal与Lager两个尺码,分别对应最大100cm(40in)和117cm(46in)的腰围。量产版的则是均码,对应的最大腰围是97cm(38in)。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MOD在90年代曾经采购过一批Kombat(户外装具制造商,生产过不少商业版的58装具与PLCE)制造的均码腰带,长度要比量产版多出不少,不适合84cm以下的腰围。这个批次的腰带金属件均为黑色——Kombat在2000年前后也同样开始零售一模一样的商业版本。因此现在很容易买到的所谓“全新品”或者“军校生”版多是这个版本,剁手之前最好多看看卖家挂出来的图片。
腰带是58装具中唯一有尺码的组件,但是所有版本的腰带D环之间的距离都是一致的。

在72装具研发的同时,曾经小批量的试制了一批尼龙版的58P腰带,均为均码。不过最终版本改动较大,完全取消了金属气眼,取而代之的是PLCE的长度调节卡扣,D环也变成了矩形环,因此实际上也可以与PLCE装具兼容。

请注意,腰带必须选择适合的尺寸,如果过大是无法完全缩减至合适尺寸的,因为L码腰带的气眼距D环和扣头较远。
3.2-轭带
Mk1版与量产版的区别,在于量产版为了更好的固定大背包的挂钩带,增加了一对帆布约束带。58装具的轭带的肩带部分较宽(3in)且填充层较厚,相较PLCE更舒适(肩带宽度只有2in)。轭带在后部有与腰带连结的C型挂钩,但是在前部必须通过左右弹药包、手枪包(右侧)或连结附件与腰带结合。

3.3-雨衣捆扎卷
雨衣捆扎卷MK1版与量产版的区别,主要是后者的鹤嘴锄收纳袋的束紧带多了一组固定环,以适应战后生产的鹤嘴锄;此外捆扎带也多了一组固定环,这是由于量产阶段列装了新型的63 Pattern雨衣,收纳后较二战版雨衣大(实际上50年代生产的批次略有改进),NBC防化服有时也会被士兵收纳在雨衣卷中。

3.4-弹药包
58P弹药包分左右,在顶部有与轭带连结的挂环。
左弹药包在左侧有刺刀套固定带,可以配合No.5/No.7/No.9/L1A1/L1A3刺刀,其中No.5刺刀也与L2A3 Sterling 冲锋枪(My love for ever)的冲锋枪完全兼容,而L1A1与L1A3都是L1A1 SLR的配套刺刀。
左弹药包的Mk1版与早期版几乎一样,但是Mk1版的上盖的结合处为圆角,且侧缘面积较大,有较好的防雨效果。量产版由于弹包侧面加宽,取消了抽拉绳(常见于5号电池仓,也叫cigarette pull。不过请注意,由于44P的弹药包非常大,因此并没有采用这个设计);在对下搭扣固定带进行了加强的同时,也简化了底部正面的拼接加强结构;同时将弹带的固定结构调整了角度,更适于贴合身体。
随着“勇者之铳”L85的诞生,80年代末期向装备L85的部队下发的库存的左弹药包都提前拆掉了刺刀套固定带,最后批次生产的左弹药包甚至直接去掉了这个部件。

右弹药包也同样分为三个版本,总体上与左弹药包明显的区别是右侧有一个副包用于存放No.94 Energa步枪榴弹适配器。随着单兵火箭筒和反坦克导弹的普及,这款榴弹适配器不再是士兵的标准装备,因此士兵可以随意使用这个口袋:折刀、帐篷钉都可以塞进去。

右弹药包与左弹药包具有相同的版本特征。当然,量产版本的固定结构的旋转角度与左弹药包正好是相反的。基于同样的原因,最后阶段的右弹药包也都去除了副包。

3.5-水壶包
从前述装具发布指令中可以看到,Mk1版本中并没有水壶包。这是因为最初设计的配套水壶是计划与饭盒一起放在肾包里的方形水壶。

这个奇怪的方形水壶实际上更适于收纳,但是并没有被军方接受,而正式量产的水壶就是沿用至今的58P水壶——实在太出名了,故不在此赘述。

58P水壶随贝爷一同上镜而发扬光大,如同Kombat一样,Osprey与BCB在供应MOD的同时也生产了一大票商业版,造成了目前只能依靠合同号来识别的局面——MOD早已停止使用鸡爪标,所以利欲熏心的资本家开始肆无忌惮的随意使用这个标志。一般来说,商业版的壁厚较MOD的订单略薄;而有的商业版较MOD的订单体积较小,因此也被称为“军校生”版。常见的轻质配套铝杯则是随PLCE同时诞生的,同样有商业版本。
早期的58P水壶为橄榄绿或橄榄褐色,因此配套的塑料杯也是同样的颜色。自从1965年起,58P水壶全部采用黑色塑料。


配套的水壶包则经历了两个大版本:早期版与后期量产版。早期版由于太短,塞水壶很不方便。批量版进行了加长,但却取消了旋钮,仍然不方便。

当然,在配套水壶包姗姗来迟之前,很多士兵直接沿用了44P水壶包。由于设计上的兼容性,44P水壶包可以直接挂在58P腰带上,这种搭配甚至一直持续到了1982年。

3.6-防毒面具包
与水壶包不同,防毒面具包并不在58装具的标准配置之列。与58装具配套下发的S6防毒面具包分为3个版本:Mk1、Mk2与Mk2A。80年代后期开始列装的S10最初也使用过S6的Mk2A包,不过很快就被PLCE的专用防毒面具包替代。
Mk1防毒面具包采用尼龙与棉纤维编织布,但是显然无法满足洗消的要求。随后列装的Mk2则开始全面采用尼龙敷面材料,然而这种材质很容易因氧化作用而出现自然侵蚀——在冷战高峰期,很多装具都被设计成一次性使用的快速消耗品。Mk2A与Mk2结构相同,只是有副包分别在左右两侧的两个版本,以便于取用附件。所有的防毒面具包均可固定在腰带上(一般位于左弹药包后侧),或直接通过背带挎在左右两侧。

3.7-大背包
大背包是58装具行军状态的重要组件,由一个主包与两个侧包组成,其正面交叉的带子用于固定钢盔(主要是Mk4、Mk5钢盔,MK6/6A和伞兵盔由于太高反而不合适),上部的捆扎带用于固定防潮垫卷(Mat Roll)与睡袋卷。
然而与轭带的连结只是依靠挂钩与D环,下部两侧的防脱钩与肾包连结,以防摆动——整个结构缺少对背部的支撑,从这个方面看英国人似乎并没有考虑人体工程学,而同时期的美军M1956装具已经有了背包的金属支撑结构件!
Mk1版与量产版大背包的主要区别有三方面,一是后者侧包上盖侧边取消了加强,由四边形改为三角形;二是后者的金属挂钩采用的冲压件省略了二次加工,圆角过渡半径较小(相信我,肉眼几乎看不出区别);三是织带的金属尾巴则采用单孔(宽度10mm,2/5in)或双孔(宽度20mm,3/5in)气眼铆接的铝制矩形件——Mk1版采用的铆钉连结的圆角铜尾巴并不常见(这并不是英国人装具的传统的风格,37、44装具都没有采用过)。

3.8-肾包
之所以叫肾包是因为这组多用途包在背负时正好覆盖在你的腰子上。肾包可以装很多东西,但是急救包、一对铝饭盒和当天的口粮是必不可少的。
Mk1版与量产版的外观区别不大。量产版为了更好的与轭带的后面两条背带固定,增加了一对约束带;同时两个包之间也增加了一条连结带。

箭头所示的部分为量产版增加的约束带与连结带。请注意,58装具中只有肾包和大背包保留了标记个人信息的白底布。

4-非标准组件简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