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抽动症苦恼你这么久 ,其实找对方法,康复并不难!
抽动症的患儿眼部肌肉抽动会有扬眉、皱眉、眨眼、斜眼、翻白眼、凝视等表现,面部肌肉抽动的表现为咧嘴、撅嘴、缩鼻等。孩子会无意识的点头、摇头、扭脖子、耸肩。四肢抽动症的表现为甩手、举臂、扭臂、踢腿、踮脚、旋转、步态异常。患儿会不自觉的挺胸、扭腰、身体扭转,还会腹肌抽动,出现清嗓子咳嗽等表现。一旦孩子被确诊为抽动障碍,家长最关心的问题是这个病还能治好吗?预后怎么样呢?抽动症按其临床特征和病程不同分为三种类型,其预后也不尽相同。

(1)一过性抽动症
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类型,主要表现为简单运动性抽动,如眨眼、皱额、咬唇、露齿、缩鼻、摇头、点头、耸肩等不自主抽动:少数病例为简单发声性抽动,表现为反复咳声,呼气或清嗓声等。这类型的治疗效果较好,早期、合理,积极的治疗般在用药1个月后症状就可得到控制, 这类型孩子的症状也可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在1年内自行级解。预后相对较好。
(2)慢性运动成发声性抽动症
多见于成年人,它具有抽动症的特征。但运动性抽动和发声性抽动并不同时存在,而且症状相对不变,可持续数年,甚至终生。早期发现,积极治疗,病程越长,症状越复杂,治疗难度越大。

(3) Tourette综合征
这是类症状复杂多样、严重的类型。其临床特征为多部位、形式多种多样的运动性抽动,表现为简单运动性抽动如眨眼、挤眉、眼球转动、作怪相、伸舌、转头、耸肩、挺腹、吸气等;或复杂运动性抽动,如呈冲动性触摸别人或周围的物品,刺戳动作、跺脚、走路回旋、下蹲、 跪地或反复出现系列连续无意义的动作。大多数病例同时出现或先后出现发声性抽动,表现为简单发声性抽动,如清嗓、咳嗽、鼻吸气声、哼声或吠叫等;复杂发声性抽动,如重复言语或字句,无聊的语调、重复刻板的秽语等。患儿常伴有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强迫障碍、攻击行为、自伤行为、学习困难和情绪改变,因而更加重患儿心理困扰和妨碍社会适应的能力。这一类型若在发病早期得到积极、合理的治疗,其抽动症状一般可在 1~6个月内减轻并逐渐得到控制,即使存在少量的残留症状,也不影响正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若在早期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发展到伴发多动、强迫、攻击行为甚至精神症状时,其治疗难度会大大增加,预后相对也较差,自愈的可能性很小。所以,当孩子患有抽动症时,家长应积极主动地找医生及早、合理用药,坚持治疗,虽然在短期内给家长和孩子带来一些麻烦, 但对孩子的学习及未来的身心健康大有益处。

一个来自广东的男孩子,孩子妈妈说孩子从七八岁就确诊为抽动症,已经八年了,孩子妈妈带着孩子去过很多地方治疗,都没有什么效果,反而还加重了孩子的病情,刚开始只是频繁眨眼、吸鼻子的症状,后来病情慢慢的加重,孩子出现大喊大叫、摇头、踢腿的症状,后来孩子在学校经常向同学吐口水、对同学大喊大叫、学校老师也反映孩子在学校情绪特别容易失控、建议孩子回家休养。孩子妈妈说孩子自己其实也像控制自己的症状,但是却控制不住、孩子内心非常自卑、一直郁郁寡欢、不喜欢和别人交流,孩子妈妈非常心疼孩子,到处找方法给孩子治疗,后来也是机缘巧合之下看到了咱们的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公众号文章、觉得不错就像试试,一开始也是抱着试试的心态尝试,大夫沟通的非常详细具体,孩子妈妈也很相信大夫的医术。
一诊:频繁眨眼有所改善、吃饭比之前有食欲、睡眠也有好转
二诊:孩子的情绪、精神力有明显的改善,大喊大叫的现象逐渐减少
三诊:依照孩子的具体病情加减药物调配方子 连续服用三个疗程后,孩子的症状逐渐减少、孩子的情绪有改善,没有之前容易失控,孩子妈妈平时也有安抚孩子的情绪,注重家庭环境,让孩子在好的环境中对于治疗有很大的帮助。
四诊:孩子的症基本没有了,药物也逐渐减量,只是偶尔在情绪激动的时候会眨眼。
随后又巩固了两个疗程,后期回访没有复发的情况。

对于患儿的父母而言,一定不要惊慌失措,消除自己的过分关注所造成的强化作用。家长也要放松心情,不要过于担心。要理性的去安排好患儿的时候才是。对患儿的抽动症状不要提醒,让症状逐渐消退。
鼓励患儿自行控制自己的行为,并且用放松的方法减少患儿的精神紧张,这对年幼儿童较为有效。家长或老师碰到这种情形,切莫责怪孩子,帮助孩子排除紧张感和恐惧感。家长要鼓励和引导孩子参加各种有兴趣的游戏和活动,转移其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