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子衿的颜色是什么样的?
首先子衿代表学子,是青春的颜色。 提到子衿,就不得不提一下这首诗: 子衿 《诗经·郑风·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这首诗的意思,不用我说,相信大家也能够理解,那我就不赘述了。
戴颖涛篆刻“子衿”
后世曹操的《短歌行》中便有言:“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不过,追溯一番,这“子衿”在周代之时,便是泛指读书人所穿的衣衫。而这“青青子衿”其实也是有一定说法的。
在古代的时候,青色是最为常见的颜色,介于绿色和蓝色之间,在古代的社会当中,被当作是庄重、古朴、坚强以及希望的象征,因此,在传统的的服饰上,古人惯用“青色”。有时候,在给衣服锁边,或者是 做衣领子的时候,也会专门选择青色的布料来制作,甚至是直接将“青青子衿”也代指是读书人的衣衫。
荀子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个青近于黑色;但我们说“踏青”,它便是绿草色,我们说“青青陵上柏”,它便是松色。这里的青,是一种什么颜色呢?
其实青就是青色,是诗经里最高贵的颜色!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是一本包含了很多的美好——爱情,劳动,婚姻,风俗等;又带有很多现实色彩——战争,徭役,压迫等的诗集,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由民间至朝堂的社会面貌。
我们称“青天”,又称曰“碧落”,青与碧与绿这之间盖有一个差别,这差别不在颜色的深浅上,而在它基本的性质的不同。 而青所代表的乃是一个颜色的单纯,它肯定不是绿色的。
先秦时期重视礼乐教化制度,对于服饰的色彩也有很严明的规定。颜色本身代表着不同的身份等级,不能乱穿,穿错了会赏“一丈红”的。诗经《绿衣》中说“绿兮衣兮,绿衣黄里” 这里的绿应该也不是绿,因为绿本不是正统的颜色,说青色还能说得过去。因为
青色为正色,穿着青衣也有一定的文化意蕴。
从青字本意来看,它蕴含着丰富的生命力,绝非单单指绿色,也不是黑色。那么,青到底是什么颜色呢?在光谱研究中,青色涵盖的是连续性的颜色,包括青、绿、蓝、黑等色彩。
《说文解字》里说:“
青,东方色也。
木生火。从生丹,丹青之信言必然。”《释名·释采帛》中将“青”解释为“生也。像物生时色。” 《诗笺》中说:‘父母在衣纯以青’,什么意思呢?就是游子的父母还在,故言青衿。若是父母不在了呢?那称之为素衿。《深衣》里说,“具父母衣纯以青,孤子衣纯以素。是无父母者用素。”就是这个意思。
这里的青色寄托了一种思念,而且是最深的思念。“父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那青青的衣领,代表有父母的挂牵,父母对于儿子的寄托。有青青的衣领,就代表高堂尚在,人生尚有来路,真是一种幸福!
如今,我们说青春一词,就是青的颜色。
不仅仅是衣服的颜色,更是天、地、人的契合,传达着先民对自然、宇宙 的认识,凸显着其坚韧不拔、厚德载物的精神。
从《子衿》开始,青青子衿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的代表,后世的无数诗人名人,写着青衿,把他们心目中的青色用诗用笔表达出来:
懦夫感达节,壮士激青衿。——李白《陈情赠友人》
青衿胄子困,白马将军若雷电。——杜甫《折槛行》
青衿旅进,虽末技而毕陈;黄屋天临,知下情之无壅。——苏轼 《坤城节集英殿宴教坊词·放小儿队》
从诗经开始,青衿已经成为了民族文化的传承,
青色也成为了诗经里最高贵的颜色之一,青色更成为民族文明的载体,传播到中国的每一寸土地上,从此生根发芽。
大部分摘自 诗经女孩 蜀山笔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