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线上孤独

2020-05-15 22:35 作者:leooooii  | 我要投稿

孤独推陈出新。


聊天软件,社交媒体,社区,朋友圈,散发着电子的焦躁,将人群推向了更大的孤岛。


见字不见面,给人套了一层伪装的安全感,心智在其中愈发孱弱。


错误理解对方话语。不同于见面沟通,语气语速可以感知,单薄的文字框发送出来的消息,容易产生误解。因为自身心情和状态去猜测文字的意思,进而引发猜疑。古人在写信时候都会字斟句琢,尽力做到婉转。日常生活很多发出来的文字,生硬唐突,但又没有办法,因为你的反应时间很短。直接视频是解决疑惑的好办法,但这需要胆量。


太讲礼貌。客客气气,话语有加,是高情商的表现,但这是以牺牲内心感受为代价的,如马戏团尽职尽责的小丑,发条上久了,自然会孤独。


频繁斟酌话语。交流不畅,去解释东西,但越斟酌越不自然,越不满意,越失落。谈话结束,关上手机,人生若失。


想表达感受,但又怕没回复到点子上。对方发了个动态,你热心满满,人家直接给你贴了个冷屁股,自讨苦吃,还不如不评论。


冷场。大家聊的挺好,你插了一句话,没人回应,很尴尬。你会犹豫,究竟是继续自己的表达,还是加入对方。


喜欢发的状态回复少,不喜欢的状态回复多。虽然你可以自由抒发心情,但“曲高和寡”,应者寥寥,总会增加你的失落感。最后你会犹豫,到底是要表达主观感受,还是表达群体感受。


虚伪者的表演会进一步拉大交流的距离。一个精致如空中楼阁的言论,引来众多赞赏。同时让大家愈发远离交流中心。发状态得酝酿,要美文美图,这已经偏离了人的正常情感表达。


要命的“消息已撤回”。消息可能没啥,但“撤回”字眼会让人觉得有鬼,增加双方的紧张感。


杳无音讯。你去找对方聊天,对方不回复,如消失了一般。多是因为忙,但如此失落重复几次,会让人失去动力。情感表达要求即时性,对方很久才回复,自己已经过了情绪点。把剩饭剩菜再热热,也没什么味道了。


表情包滥用。简单几个表情就可以让聊天轻质化,跳跃化,极大破坏聊天重心。人们都变得无厘头,感情都藏了起来,没几句正经话,聊天已经结束了。进一步,说正事时候,手贱发几个表情包,双方都尴尬。或者好不容易撑开胆子,去表白,言语不仅忸怩,还配上几个贱贱的表情,这让对方怎么答应你呢。


再说表白。在手机上大胆地说了真心话,对方却石沉大海,黑夜就这么降临了。守着屏幕等待那几个字,拒绝来了,万念俱灰,如被割了头。要是不幸对方拉黑了你,那整个人都得打个洞钻进去。


主打寂寞交友的软件,越交越寂寞。软件再强大,也撑不起人的玻璃心。新颖的社交模式,总会滑向庸俗吹水与腻味的恋爱。


安静地在线上写日记,似含苞待放的腼腆,既渴望被发现,又有些不好意思。当你不小心看到某个人的心情日记,不知道该不该回复,也不知道怎么回复。


怕有闪失,人们会慢慢趋于保守,形成固定的内容表达。网络鼓励人群表达,但发十几个字的动态都免不了前瞻后瞩。日常说话是人生下来练习时间最长的一项能力,饶是如此,我们还担心“言多必失”,更不用说文字表达的操练了,简单几句表达,做到得体准确可不容易。


左殚右虑的因素,将线上交流变得如履薄冰。大家明面上嘻嘻哈哈,行云流水,但只要不慎,犯了“规矩”,错误就扎入你心里,慢慢发酵,让你抓耳挠腮。


网络给人表达的空间,但也会让人陷入迷思。思考本质是一件离群索居之事,当你想着如何去表达,其实已经成了个小艺术家,你开始思考那些有的没的,孤独感就来了。


线上孤独,线下也孤独。后者是喧嚣背后的孤独,是隐匿情感的孤独。人自始至终都是孤独的,不管是什么时代,无法交流是人性的一大特点,我们穷尽一切去寻找共鸣,至多是蜻蜓点水。


可怕的也不是孤独,而是僵化的表达模式,侵占了人的自由情感。个体没有真正的表达空间,只能孤独了。


听啊,寂寞在唱歌。



线上孤独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