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解体前的乌克兰1985-1991
本文是对苏联客观历史的陈述,不含任何时政内容
因为由勃列日涅夫指派的保守派布尔什维克同时也是乌克兰党的第一书记谢尔比茨基(1989年辞职)的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和开放的政策没有和其他加盟国一样早在乌克兰实行。1986年的切尔诺贝利事故、俄罗斯化和经济与社会的停滞让一些乌克兰人反对联盟的执政。同样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政策从没落实过,到1990年,百分之95的工农业仍然由苏维埃国有。提出从没有落地的改革导致了最终演化一种为对苏联国家自我否定的困惑。取消国家审查制度的开放政策让流落国外的乌克兰犹太人重新和乌克兰的同胞建立了联系,通过破坏俄罗斯东正教和创办反对派册子、期刊和报纸的方式,乌国内的宗教活动呈现出那种勃勃生机万物竟发的境界。
随着1991年8月19日到21日819事件的失败,乌克兰最高苏维埃于1991年8月24日宣布独立,最高苏维埃将乌克兰苏维埃共和国改名为乌克兰共和国。于1991年12月举行的1991独立公投后来证明是一次出其不意的事件。92.3%压倒性的多数投下了独立的赞成票,在每个州赞成独立的选择都占多数。值得注意的是1954年之前还属于俄罗斯的克里米亚州,以54%的多数支持独立公投。东乌超过80%的人口投票支持独立。乌克兰的独立几乎马上被国际社会承认。乌克兰的又一次独立是20世纪中的首次——乌克兰没有外国干涉或发生内战的独立尝试。1991年乌克兰总统选举,62%的选票投给了列昂尼德·马卡罗维奇·克拉夫丘克,最高苏维埃的独立声明之后,他被赋予了总统职权。苏伟埃联盟中第二强大的加盟共和国的脱离,掐灭了哪怕维持一个规模有限的苏联的现实可能。
克拉夫丘克胜利的一周后,12月8日他和俄罗斯白俄罗斯的领导人签署了别洛择日协定,协议宣布苏联事实上停止继续存在,并成立独联体取而代之。12月21日,剩下的12个前加盟共和国(除了格鲁吉亚)中的8个签署阿拉木图协定加入了他们,协议重申苏维埃联盟停止存在,苏联正式于1991年12月26日解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