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冬夜碎语】吃得苦中苦,方为菜中菜

2020-11-20 21:47 作者:暮色苍空  | 我要投稿

说说今天想到的事。

家父十月份去参加了一个徒步三天走完戈壁的项目,问目的,我看了宣传里说的什么培养团队感情、磨炼意志也就那般云云。回来之后在朋友圈里发个庆贺,当然亲朋好友看了也都纷纷竖起大拇指,家父大概也觉得做了番大事般的,后来还把这个项目也加入到了自己公司。


今天他突然告诉我说,明年四月还想整一次,问我愿不愿意陪他。


嘿,别看这话说的那么动情什么“愿不愿意陪他”,他就是喜欢用这些词显得如果你拒绝了就是“不愿意陪他”般无情,实际上我拒绝的原因肯定不是因为“不愿意陪他”,而是“不愿意做这事”,小伙伴们可少用这种话术,让人难受。

 

言归正传,我当然是回答了“不”,我原话说的是“不太想”,还特地打了个流泪的表情显得比较温婉。

 

他立即问到:“是什么原因,让你不想走戈壁呢?”

 

你看,他就是这般咄咄逼人,我倒是忍住了没像往常一样反问他一句:“是什么原因,让你想走戈壁呢?”这次只是简短地回了一句:“这可能就是代沟吧。”

 

他说我答非所问,于是又把问题发了一遍,我就没再回复,毕竟我一把真实想法说出来,他也不会看,不用猜也知道,不过是一通大道理怼到脸上,什么“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什么“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说白了就是“吃苦”,老一辈人总说的那句,现在的年轻人就是不能吃苦啊,不像我们当初如何如何。

 ————————————————————————————————————————

而我就很纳闷,干嘛非得没事找事。

我藏着的真实想法,正是对于“吃苦精神”的不解和对当代社会环境变化后“吃苦”的新理解。


不说咱们父母这一辈70后,再往上数,那是一辈比一辈能吃苦,上得了山下得了田,挑得了粪喂得了猪。我自己关于老一辈人的记忆,莫过于老人家天还未亮就摸黑起床给一家人烧水做饭,饭后洗碗刷锅,喂了畜生,又去市场买菜,回来之后又是做饭又是打扫卫生,反正一天是不得歇着的,你让他坐着歇一会儿,他便说:“歇什么,趁着还能动,多干干活。”

 

经历了那个生产力低下的时代,吃苦就是那辈子的生活状态,对他们来说,每天弯腰下田收获了粮食养活一家人就是好的,就是他们吃苦换来的,而对他们来说,吃苦也就等于了干体力活,在他们的意识里,地里的农民、工地上的工人就是最能吃苦的象征。

 

然而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并没有成为“人上人”,咱家祖上“三代贫农”,我父母结婚花的钱都是东拼西凑借来的。


这种对于“吃苦”的刻板印象也深深地印在了老一辈人的脑子里,传递给了咱们的上一辈人,在他们进入社会之后,互联网才刚刚起步,那时候打电话要用砖块般的“大哥大”,如今短短十几年里,智能手机横空出世,互联网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然而上一辈人脑子里“吃苦”的概念却没有更新。对我来说,为了写一篇优质的文章,在电脑前坐一天,查阅几十篇文献和各种专业词汇,在脑子里理清逻辑解决问题就是吃苦,而对小王来说,为了完成甲方的要求,花几天时间不断修改方案,被甲方逼得吃不好喝不好就是吃苦,而对小赵来说,做一个视频,去网上搜集各种热点讯息,实地拍摄很多实景,费尽脑汁想出各种梗,最后剪出一个有趣vlog视频就是吃苦。然而对上一辈人来说,我们可能都是同一个状态:“玩了一天电脑。”


突然想起一个观点,说互联网+的出现对各行各业来说都是一种“降维打击”(科幻用词,现常用来指一件事受到严重打击而变形),网店开起来实体店倒闭了,网约车做起来,传统出租车公司市场份额被分掉一大半,流媒体发展起来,碟片出租出售逐渐成为历史。而在人类的生活方式上也是一样的,只是很多人还活在上个世代,思维没有跟着时代改变。

 

而且在我看来,有的老板宣扬做人要能吃苦,无非是为了培养又便宜又好管的下属,丢一堆麻烦事给你,然后美其名曰“吃苦”,那可不是,甜头都被他吃了。你要说句“不”,他就要说“这代年轻人不行”、“现在的人都吃不了苦了”,你要离职他就说你“脾气大”、“不能干大事”。就奇了怪了,老板给钱员工干活,就是种契约嘛,给一份钱干一份活,总不能因为你给了点工资就真当花生让你一直榨吧。

到头来是不是还得感谢你提供了“吃苦”的机会,一边压榨员工,一边还要说他们吃不了苦,当代资本家真是一点都不会演,又当Biao子又立牌坊。

 

不想被压榨啊

“吃苦”嘛,其实也没啥问题。问题是你得有提升,这“苦”吃着才有意义啊,大家都调侃说学程序《从入门到入土》,就是说学程序难,但是学到了,不愁找不到工作,这不到处都在招前端。

 

像我平时上P站搜插图,特别羡慕那些画技猛长的作者,几年时间从火柴人到CG级作画,你能说这个不是“吃苦”吃来的?躺着能增长画技吗。老板们感叹说这代年轻人不能吃苦,其实也是一种时代进步的体现,咱们不能选择完全不吃苦,但多多少少能选择一下吃苦的方式了。

 

话说回来,能提升自己的往往是需要去“用劲”的事情。有的专业文献难读,读不进去,你试着一点一点啃,总能够多理解一点那些作者的想法和思路,慢慢地读其他文献也就越来越顺畅了,对专业的理解力和知识积累都提升了。但反过来,让你吃苦的东西并不一样都会让你提升,对我而言在这个困难的阶段,花一笔钱跑到戈壁上磨几天脚,到时候回来脚也烂了腿也不好,休息十天半个月的,日子该怎么过还是怎么过,这不是“脱了裤子放屁”?俺寻思着,家里席梦思扔了,被子扔了,晚上睡天台不也能锻炼抗冻能力什么的。


所以说为啥要带着一身专业装备又是护理团队又是精神导师地一大队人跟着一起徒步戈壁,一路上洗脑什么团队精神,还不如去北极看看极光,爬爬珠穆朗玛峰,总归也有些收获。


说到这我想起一个人,埃德·斯塔福德,前英国陆军上尉,俗称“德爷”,你要说能吃苦,你看他能不能吃?人家耗时860天徒步穿越亚马逊,是全世界第一个走完亚马逊全程的人,他还在南太平洋一个无人岛上独自生活了60天。德爷可厉害了,我特喜欢,而然这些经历带给他的除了名誉之外,还有身体和心理上的双重疾病,据说每一次拍摄完荒野求生节目德爷必须同时接受身体的恢复训练和专业的心理辅导,来缓解身心上的各种毛病。

 

德爷确实很厉害,但是有必要咱们人人都像他一样头发都不带一撮跑无人岛上荒野求生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所以说其实现在的年轻人其实都很机灵,吃苦也不是不行,但他们是有选择地、有目的地吃苦而不是一味去干些没意义的事,吃些没必要的苦。不像有些老一辈人非把自己活成苦行僧似得,有钱不花要省着,有好吃的不吃要留着,现在的年轻人虽然是有消费主义盛行时期不好的一面,但我看你们一天空间、朋友圈分享的,这门儿好吃的,那门儿好吃的,没把自己饿着吧?挺好的,毕竟苦也是一生,乐也是一生,自己的日子,怎么过好,怎么过。

【冬夜碎语】吃得苦中苦,方为菜中菜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