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法西斯在诺门坎惨败给苏联,不敢觊觎北上,最终在南下之路上败亡
文/豫章节度使
1941年6月22日,德国法西斯悍然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大举入侵苏联。从1941年到1945年,苏联与德国进行了四年可歌可泣的卫国战争,在东欧和巴尔干大地上大打出手,最终成功将德国法西斯赶出国门,并顺利解放东欧、东南欧多国,攻入柏林,为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结束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与此同时,在苏联东侧,同为法西斯盟国的日本却与苏联相安无事。日本为何不出兵援助他的德国盟友,从东线进攻苏联?
日本兵败诺门坎被迫放弃北上攻苏
实际上,狼子野心的日本法西斯曾经做出过北上进攻苏联的尝试,但却遭遇惨败。这就是发生在二战前夕伪满洲国与蒙古国边境的诺门坎战役。此役之中,日、苏双方的军队分别代表“伪满洲国”及“蒙古国”交战(以苏联朱可夫元帅和蒙古人民共和国乔巴山元帅为领导的苏蒙联军),但日、苏双方并没有向对方正式宣战。最后,战事以日本关东军失败而结束。

为争夺东北亚地区地缘政治利益,近代以来,日本与沙皇俄国曾多次开战。两国于1904年在中国东北爆发日俄战争,结果日本战胜,中国东北落入日本势力范围,俄国亦被迫把库页岛南部割让与日本。
遭遇奇耻大辱的俄罗斯帝国对此深以为恨,急欲找日本报仇,夺回在东北亚的利益。1917年,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先后爆发,俄罗斯帝国罗曼诺夫王朝和俄罗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相继被推翻。列宁带领布尔什维克党取得革命胜利,建立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国家——苏俄。此后,在列宁、斯大林两代领导人的带领下,苏俄演变成了苏联,成功粉碎了各国干涉军和白俄匪军的进攻,保住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而苏联,也在斯大林的带领下,抓住西方各国在战后陷于“大萧条”的有利时机,完成了两个五年计划,成功跻身工业强国之列。到1937年,苏联的工业总产值已经超过德、英、法三国,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仅次于一海峡之隔的美国。
国力增长的同时,斯大林治下的苏联也逐渐继承了沙俄时代的大国沙文主义政策,对外拓展势力范围,力图恢复沙俄旧疆。在这期间,苏联逐渐把手伸向中华民国的外蒙古地区,想要继续保持并扩大沙俄时代在外蒙古地区的利益。1921年,外蒙古在苏联出兵支持下宣布独立,蒙古国事实上成为苏联的卫星国。
1931年日本关东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全面占领中国东北三省。之后,日本于1932年在中国东北地区成立受其控制的傀儡国伪满洲国。伪满洲国与蒙古国为邻,并分别驻有日本及苏联军队。双方在不少地段存在边境纠纷。1935年起,日本关东军驻海拉尔的部队以及兴安骑兵部队,便以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边界”问题为借口,不断在中蒙边界地带进行挑衅,以试探苏联和蒙古的军事实力。从1935年1月至1938年10月,日苏两国在中蒙边境发生多次军事冲突,规模逐步升级。
1936年3月12日,苏蒙两国签订互助协定。1936年3月30日,日本关东军涩各支队1500人乘汽车50辆、装甲车12辆、坦克4辆,入侵外蒙古境内阿达格多兰地区,被苏蒙联军击溃。1938年7月,日本关东军第23师团开进海拉尔。同年10月,苏蒙远东军第57特别军开进蒙古驻防,苏日双方议和停战。



随着矛盾冲突的升级,日本的野心越来越大。1939年5月,日本关东军决定首先在诺门坎一带进攻外蒙古,占领其东部领土哈拉哈地区,外蒙古边境警备队予以还击,数日后,苏军介入战斗,苏日诺门坎战役就此打响。从1939年5月到1939年9月,苏日双方在中蒙边境大打出手。在8月20日诺门坎战役总攻阶段,苏军在战线上投入51950兵力、498辆坦克和809架飞机,日军出动75000兵力、135辆坦克和450架飞机。最终,在苏联红军的强大攻势下,装甲兵力劣势的日军被击败,苏日停战议和,诺门坎战役以苏军的胜利而告终。
对诺门坎战役的结果,后世研究者多有争执。有一种观点认为,此战日军损失大于苏军,苏联取得了大胜。苏军9600人阵亡失踪、15251人受伤,装甲车辆损失超过350辆,飞机损毁250架。而日军伤亡18000人,损失30辆坦克和180架飞机。

北进失利促使日军一心南下
日本是一个资源极度贫乏的国家,据战后日本防卫厅统计,1935—1938年间,日本主要战略物资对外依赖进口情况为:铁矿石87%、铜43%、铅92%、锌74%、锡71%、锰68%、铝55%、石油92%、镍、棉花、羊毛、橡胶皆为100%。日本急需摆脱这种战略依赖。摆在日本法西斯面前的选择有两种:一为北进计划,即攻占苏联远东地区,取得远东大量战略资源;二为南进计划,即占领东南亚各国、南太平洋诸岛,夺取东南亚丰富的战略资源。

但是,诺门坎战役中,有日本“皇军之花”之称的关东军遭遇惨败,令日本军部中的对苏强硬派,也就是北进派几乎完全失势。苏联远东军队的实力让日本军部感到差距巨大,日本方面对苏军的实力也有了新的认识。例如,近卫文麿就任首相后就曾对德国驻日本大使坦言:日本通过诺门坎冲突了解到苏军实力,日本要在技术、装备、机械化方面达到苏军水平最少还需要两年。北进计划不可能实现,日本转而只得一心实施南进计划。

可以说,诺门坎战役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日本被迫改为南进的战略目标,最终导致两年后,也就是1941年的日本孤掷一注偷袭珍珠港、向美国宣战,进而导致日本战争机器超负荷运转、不堪重负,日本法西斯最终走向败亡末路。
中国战场拖住日军南下北上的步伐
当然,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1937年发动七七事变全面侵华的日本,已经深陷中国战场不能自拔。在广阔的中国大地上,中国军民死死缠住日军。爆发在沿海地区的淞沪会战失败,中国军队退守长江中游的武汉,武汉会战失败,中国军队继续退向并死守更内陆的重庆、长沙、广西等地区。一步步的缠斗厮杀、一步步的紧咬不放,广阔的中华大地耗尽了日本人的兵力和资源。
中国战场情势如此焦灼,诺门坎试探性进攻又惨遭失败,日本法西斯逐步走向山穷水尽的地步。最终,在南下东南亚的一场豪赌过后,日本法西斯最终走入了自己的坟墓。在中国军队浴血奋战下、在美国军队的太平洋步步鏖战下、在苏联150万远东红军摧枯拉朽的攻势下,日本法西斯最终全线崩溃,宣告灭亡。可以说,诺门坎一战之后,日本法西斯就被苏联打怕了,不敢北上攻苏。此后深陷中国战场和太平洋战场的日本,更加没有多余的兵力和资源投入到北上攻苏的行动中。苏联得以将东线大量部队调往西线,全力击败德国法西斯,为人类反法西斯战争最终胜利做出巨大贡献。

欢迎点赞转发关注三连哦!我是豫章节度使,与我一道品茶说历史,煮酒论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