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于社会发展与经济基础制度的关系的思考
在近期的学习中,我不断地在思考理解分析 社会发展 和 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制度 的关系。在西方国家,我们可以看到他们的工作时长相比我们更短,通常大家都会说因为他们是发达国家,或者说他们剥削第三世界。这一点我认为并没有错,但我深入研究发现还缺了一点。
客观的看,西方的经济基础不仅仅是建立在先发优势和利用世界制造分级体系来剥削第三世界国家以维持他们的繁荣。但在我看来,若只是依赖以上两点就让这么多人过上相对第三世界人民数倍富裕的生活显然有些不合理,所以我开始将目光移到他们的生产关系制度上。在西方大多数发达国家中社会的大部分人都实现了每天8小时工作甚至更短的时间并拿着较高水平的薪酬待遇;这是如何维持的或许可以通过分析供需关系来获得一些启示。
设想一下,如果我们同样拥有8小时工作制,并且拥有除了负担生活资料成本支出的剩余财富,那么我们每一个人都会利用8小时的自由时间去消费去学习等。而这时候街道夜市会变得更热闹,餐馆商店等实体经济也会得到需求迅速扩张。其中的供需关系就改变了,商铺会因为有人有时间来消费意味着商品能够更快的卖出商品,店主也赚到了钱发给了员工;那么商品就会需要更多的生产供应,得到需求的生产单位就会扩大产能,扩大产能意味着需要更多工人和资源,更多的工人意味着有钱的人越多消费者也就越多,税收也就越多并且整个城市就会开始正向发展。这或许也就是为什么西方发达国家能给工人发出高薪酬还能维系其自身的其中一个重要因素。也就是说如果他们没有压榨第三世界只需要把商品过高的溢价和利润降低就可以维系,但资本主义社会性质决定了这一点不可能存在。
所以以上述内容获得了一个简单的供需关系并形成了正向循环闭环:工人→消费→商品销售并赚到了钱→购买更多商品产生更多需求→需求提高扩大生产产能→更多工人上岗→更多人消费。
而这其中资金也在不断的流动:工人工资/生活资料成本→消费→商品利润/商户利润/商户生活资料成本→进购→生产单位的生产资料成本/商品利润→工人工资;其中每一个环节都有成本付出,这些成本不是去向虚空而是许多这样的链条构成一个庞大的拥有各行各业存在的社会生产体系(因为商品不可能由一家生产也不可能凭空造物,所以生产者也必然是消费者)。这也就是经济学中一个简单的道理:流动的金钱才有价值。也只有这样才会发展。(如果我们把所有商品的利润压到只需维持 生产资料维护发展 和 生产力薪资 的水平,那么也就已经是半只脚踏进康米了。)
除了以上这个简单的供需分析,我还意识到一个重要的问题:当人有了时间和资本不仅仅会消费还会思考,会更加追求精神上的需求。而拥有时间和资本的大多数人也不仅仅只是作为供需关系中的消费端和生产力,其中每一员也都是一位社会服务性内容和产品的监督者、教育者更是使用者。所以在大多数人都有钱有闲的基础上,人们会去花时间玩(旅游业,文娱业发展),会去看文娱作品(有足够时间品味评判作品好坏从而推动文娱蓬勃发展),会去学习(通过学习认识更多事物并有效减少阴谋论谣言的土壤),会去监督管教(指多关心子女受教育情况并监督推动学校的教学方式的改进)等等。这就意味着整个社会的各个关于人的事物都会开始朝着符合人们需要而正向发展,这也就会使得社会更加先进,也就是上层建筑服务于经济基础。
以上便是我简要客观的以西方社会发展和我国社会发展的部分原因的简要分析,其实社会由人产生并由人为主体而存在,而一个社会是否健康发展完全取决于这个社会中的大多数人的生活状况,社会本也就是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就印证了马克思说的:历史是由大多数人创造的而不是根据谁的主观意识为转移而改变的。
最后,我的想法可能有所缺漏或暂时没能想起,欢迎各位网友指出我的问题。也欢迎各位在评论区与我讨论。
最后编辑时间2023年3月1日21点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