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注意!冬季谨防低温高湿病害!

2023-10-27 10:21 作者:小雨农智  | 我要投稿

文 | 小雨农智

图 | 小雨农智

天气变冷,早中晚温差变大,温室大棚内外温差加剧,了解病害发生条件并及时做好预防非常重要。

出现病害的原因

蔬菜病害由多种原因导致,准确找到发病原因便于后期做好措施防治。 1.低温高湿的环境:对于低温高湿型病害来说,病原菌的孢子在7-12℃的温度环境就会繁殖,在18-23℃的温度环境、80%上的空气湿度环境中非常容易导致作物发病,尤其在20-23℃的温度和90%及以上的空气湿度环境中,病害只需要48个小时就可以快速爆发。 冬季棚室处于相对封闭的高湿、弱光环境中,很多农民朋友对棚室通风控温不及时,这就给病原菌的爆发创造了有利的时机。同时冬季持续阴雨天气更会进一步加重病害的爆发流行。 2.发病早的地块和年份:发病早、发病重的地块和年份,温室大棚内和土壤在前期就早已积累下大量的病原菌,等到病害盛发期温度和湿度条件适宜,病原孢子就会快速、大量的产生,迅速在棚内爆发流行。例如在低温高湿的环境下,灰霉病病原孢子在1-2天就会传染遍整个棚室中的作物,从而导致作物严重受害。

3.长势衰弱、管理粗放:很多病害可以通过空气、水流、伤口以及农事操作传播病情。因此对于长势衰弱、病虫害较多、植株伤口较多、偏施氮肥、使用腐熟发酵不彻底的有机肥或经常浇灌大水的温室大棚,作物苗株因为自身长势较弱,对外界不良环境抗逆力和对病虫害的抵抗性比较差,病害就更容易侵染到作物苗株上。 从而导致作物更早、更快、更重的发病受害。同时对于农事操作不当或植株整枝修剪不当以及中下部老黄叶较多、败叶枯枝残花较多的温室大棚,也会给病害的传播创造有利条件。

4.通风透光不良:如果温室大棚内作物种植密度过大、除叶整枝修剪不及时或过量使用氮肥,会导致作物生长过程中发生枝叶丛密、交叉重叠、互相隐蔽遮光的情况,不仅会加大温室大棚内的湿度、影响地表水分的散发,还会影响作物的正常透风和采光。 这样既会导致作物生长不良、长势衰弱,还会给病原菌的繁殖与传播创造有利的条件,再加上冬季低温、寡照等不良气候条件,更会大大增加灰霉病等病害在棚室作物上的发病率,病害情况也会大幅加重。

5.作物花果期:对于一些茄果类的农作物,作物在花果期时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同时进行,植株体内养分消耗量比较大,此时作物往往处于株体虚弱、抗逆抗病能力较差的状态。 尤其是在果实采收与盛开同步进行时最容易爆发灰霉病,灰霉病会通过头茬花残留的残败花瓣或摘果后的伤口以及幼果上的伤口进行侵染,从而导致大面积爆发灰霉病。 6.防治不及时导致反复侵染:病原孢子可以通过土壤、空气、水流、植株伤口、田间操作等进行传播蔓延,而且病菌分为菌核、菌丝体、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梗等多种形态,这几种形态都可以作为病害传染的源头进行反复、多次的循环侵染,大大加重病情与危害。

容易出现哪些病害

低温高湿环境下,高湿是关键。除作物病毒病、日灼病等为高温干旱型病害外,其他常见大多数病害均为

高湿型病害

。如黄瓜霜霉病、靶斑病、蔓枯病,番茄灰霉病、晚疫病、叶霉病等等。

如何提前预防与治疗

1.提前预防:做好棚室内的消毒杀菌工作。 ①对发病情况较重的棚室,应当合理安排茬口,与抗病性较强或不易发病的作物进行2-3年的轮茬种植,采用高畦、起垄、覆膜的栽培模式。 ②上茬作物采收后,把棚室内所有的病株、病叶、病花、病果、病穗、病秆、杂草以及根系等彻底清理出棚外进行集中焚烧或深埋。

③播种或定植前对土壤和棚室内部进行药物消毒杀菌处理,喷药、撒药时要求全面、细致,不能留有任何的死角。有条件可以利用灰霉病惧怕高温的特点进行高温闷棚处理,搭配药剂等进行湿闷棚杀菌防病效果更好。 2.及早观察:病原孢子在侵染到作物上进行潜伏时,往往会造成作物的新稍、嫩叶、花穗的颜色由浓绿、鲜亮变得暗淡、无光泽,有时还会造成叶片枝稍出现干枯的情况,潜伏期的病菌遇到合适的温湿度后就会立即爆发。

3.及时治疗:在棚室内作物发生病害后,应当立即采取措施进行防治,不可延误。一方面,对于已经零星明显发病的病株、病叶、病花、病果、病穗等,应当立即拔除移到棚室外进行集中焚烧深埋处理,以防病害在田间蔓延。有条件的话拿塑料袋装好带到棚外,避免病原孢子在棚内扩散。 另一方面,去当地农资店选择安全、效果好的农药进行防治。冬季还可以选择烟熏、喷粉的方式进行防治,不增加棚内湿度的同时还能有效防治棚内病害。

小雨农智温馨提示:冬季常见病害大多惧怕高温,对于发病快、病情重、传染迅速的地块,我们可以通过把棚室内的温度升高到33-35℃左右并保持2-3个小时的方法进行物理防治,通过高温抑制病害的爆发流行。 - END - 

               ▼

注意!冬季谨防低温高湿病害!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