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钱外有钱,官上有官——《坚如磐石》

2023-09-29 01:56 作者:看到我叫我去亲悠  | 我要投稿

先说结论。从电影的精彩程度来看,和之前的《悬崖之上》差不太多,适合当个爆米花电影来看。

从叙事结构来看,我选称为近五年来国师水平最低的电影,作为一部现代宫斗惊悚片,《坚如磐石》不够合格,更不用说把它作为张艺谋指导的电影来看了。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坚如磐石》本质上和年初热播的电视剧《狂飙》是同一个内核的故事,但笔者想不会有一位观众觉得《坚如磐石》比《狂飙》好看,为什么?

第一,整体的故事架构。今年年初的《满江红》抛开其他场外因素不谈,至少作为故事来看,情节是完整的,人物也是饱满的。而《坚如磐石》呢,作为一部犯罪类型的电影,不说和《无双》这样的天花板比,但既然你要写一个悬疑的故事,就不能写一个大家看到开头就猜到结尾的故事;既然警察破案和三方的零和博弈是主线,不应该弱化推理情节,不应该把男主当成名侦探柯南,解决所有的迷题和困难都如此顺畅。不是说主题是邪不压正就一定拍不好故事。《扫毒2》、《无双》、《拯救吾先生》……那么多优秀的例子放在前面,一个云集了这么多一线演员,花费了5年打磨的剧本,不应该如此的经不起推敲。

第二,人物的塑造。如果说观众能对雷佳音饰演的苏见明有什么印象的话,不是因为这个人物塑造的好,而且雷佳音的演技确实十分优秀,已经优秀到可以反向弥补人物不足的程度了。苏见明扁平的像一张白纸,他本身的戏份大量被张国立和于和伟掩盖,似乎存在的唯一目的就是把张国立送进监狱。一个主角都如此苍白无力的电影,纵使演员的咖位再高,情节再故作悬疑,都不可能打动观众,也不可能经得起影迷的推敲。

同样的,周冬雨饰演的李惠琳完完全全的沦为了为剧情服务的工具。从电影的一开始就和苏见明有着感情上的冲突,纵观全片,两人之间有关爱情的冲突和和解从来就没有出现。可能这段爱情相对于《坚如磐石》来说并不重要,但两人之间生硬的互动以及刻板的“山楂树之恋”,直接导致了电影最后女主的牺牲毫无意义,不能给观众带来一丝一毫的感动。甚至可以说,电影制作组连自己都没有感动到,在女主牺牲后只给了一张评为烈士的遗照草草了事,没有出现男主苏见明任何的悲痛和忏悔。只有惨死,没有牺牲,仿佛女主出场的目的就是为了死去,人物对于观众来说没有任何想象延伸的可能。

这种人物放在任何一个青年导演身上都可以被容忍,但张艺谋不行。他拍出过《活着》里最无言的痛苦,也拍出过《秋菊打官司》里的欲哭无泪,拍出过《金陵十三钗》里的慷慨赴死,也拍出过《影》中的畸形痴迷。这种水平的导演拿出这种水平的人物,你又让影迷怎么接受呢?

第三,电影重心的模糊不清。电影本身是摄像机艺术,在拍摄是需要有侧重倾向的。整部《坚如磐石》,给观众的直观感受是脚比头重,明明应该是配角、是反派的张国立和于和伟占有最大戏份,压得男女主角完全抬不起头来。

诚然,他们俩之间黑白双方的博弈非常精彩,但也正因为如此,对黑白双方的实力过多描绘也完全的神话了他们。主角不多的戏份根本无法让观众信服所谓的“邪不压正”,官商勾结,又同时有环中环、套中套,主角团合在一块三个人加一群决战还在路上的警察。三人组一个人从剧情中期开始手就断了不能参与实际行动,剩下一男一女两个人“单挑”官商两大集团,其中没有任何挑拨离间、政治博弈。观众又不是傻子,大多数人都是有生活经验和社会经历的,电影的重心如此偏移,只会导致结尾要么是机械降神,要么是荒诞不经。以苏见明、李惠琳为首的主角团绝不可能在黑白双方的夹缝下生存,到了这一步,《坚如磐石》整部电影实际上只是在风中摇摇欲坠罢了。

当然,除了上述缺点以外,《坚如磐石》作为一部巨星云集的电影,没有优点是不可能的。张国立、于和伟的对手戏贯穿整部电影,两位老戏骨简直是把演员的七力四感发挥到了极致,每一个面部的细节表情,每一个眼神都在告诉观众,这部电影的这个角色现在是什么情绪,他接下来将要干什么。二人多次在狭小空间内互飙演技,对话的最后都一定会落到电影的核心主题“钱上有钱,官上还有官”上来。

虽然讲故事的能力真的不行了,但是张导的镜头语言和叙述方式依然还是顶级的,确实不容置疑。在结局时,生孩子的戏码与追逐战齐头并进,极大的增加了电影的紧张感。新生的孩子与了解真相的弃婴苏见明形成对照,升华了故事。

在苏见明知晓了真相之后,给自己的养父也是生父,同时也是杀母仇人打了倒数第二通电话;在父亲临刑前,他们隔着铁窗,又打了最后一通电话。这两通电话的相同之处在于电话的全程,二人都没有说任何话,“此时无声胜有声”,但观众已经知道他们互相想要说什么了。父亲表达了自己的歉意和愧疚,对儿子的爱以及对自己结局的接受;儿子表达自己的仇恨和愤怒,对父亲养育之恩的感激和爱。只有最顶尖的演员、最极致的镜头语言才能拍出这样的无声对白。

除此以外,于和伟临刑前的哭戏、孙艺洲被锤杀前的惊恐万状,《坚如磐石》有太多的镜头都是可以作为模范教材使用的,放到观众层面,也会深深的被这些演技派吸引,虽然故事不行但也算值回票价了。

只能说晚年的国师确实已经垂垂老矣,去看他的电影更多地是为那些优秀的职业生涯早期作品补票,至于有人要为这些电影感动,笔者觉得恰恰才是对中国电影最大的背叛。

钱外有钱,官上有官——《坚如磐石》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