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到底是什么?
禅宗到底是什么?
禅宗的五灯会元,指月录等公案书籍都是例子,一个个的例子。
而显教教理是什么?是知识的描述。如宗镜录。三藏十二部。这都是描述模型的。描述模型本身没有用。背下来都没用。
必须放入不同的文字例子,现实场景中训练,从而得到一种能力。形成新的神经链接,这在中医里属于气脉的范畴。
而道,在佛法禅宗教理是一种特别无法用文字形容的动物性运动类知识。儒家形容这种能力叫,“不勉而中不思而得”,道家道德经说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即大道能不能表述?可以的,但不是常规的说道能描述的。只有在一个个的例子中体会,只有在一个个的场景中转化体会。
洞山禅师因过水睹影,大悟前旨,有偈:
切忌从他觅 迢迢与我疏
我今独自往 处处得逢渠
渠今正是我 我今不是渠
应须恁么会 方得契如如
历史上每一个开悟的和尚道士儒生在开悟的那一刻都会作一首诗或叫偈子,就是描述这个例子。即描述问题与答案,实质是问题和答案中的那种对应关系所形成生命能力。
那么进一步,悟后起修,悟道了,即脑中心中因为思维链接形成了,得道了而已。要用这种生命能力去转化自己的身体和原始的动物性,贪嗔痴慢疑本质上是生物生存的手段。悟道后要存天理灭人欲。进一步天人合一。动用这种能力转化肉体需要很长时间。还有很多方法,诸如安般,白骨观,不净观,密宗的很多修法,般若宗的很多观心法门等。
为学日进为道日损
若以学习为目标,就要调动思维类能力等于大脑皮层的思考,每日去学例子,训练神经形成一种新的链接,这个过程是表征的积累和调用。是后天意识,也对应已经的后天八卦。
若以求道为目标,那就需要厌离心,进一步可以弃舍,从而打断后天意识,每天舍弃一点后天思维,即是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