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说末念
我们要讨论的三个主角是科技,文化和人际 不妨逐个击破. 首先,我是十分同意科技对文化的具有进步意义,可列举的事实也数不清如:印刷术,造纸术,打印机,互联网,这些都不必详说,我想重点说弊。再首先,分阶段说,在古代,几乎见不得科技进步对文化影响,即使有,也是人类文化中的问题,不是科技给文化带的问题,如禁书难禁(且大部分禁书都不是依内容反因政治因素遭禁)但工业革命过后,经济的高速增长与追求经济的环境熏陶下,人类文明(狭意)难免缺失.如:植被破坏导致人类缺失雅趣,功利心重,人们开始践踏道德。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反倒不如原始共产社会般安居乐业了,但我们仍从中望到好的变化,全球化导致文化交流多样化,人们在时代培养出符合该时代的精神,如诚信,守时,创新,并大大冲击了封建文化糟粕,大大宣传了民主,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共和观念。 但进入21世纪后,科技带来的诟病便越发明显,它进一步带来文化精神的缺失,新兴潮流与快餐文化博取流量吸引眼球,进一步冲击传统文化。但文化始终不是科技弊处最受损的那个,毕竟文化历史的遗失在人类漫漫长路中本就是家常便饭,而人际,才是受损的那一方。 好,且说古代,自驿站发明后,人际关系确实大为发展,一个人的圈子,网络,向内向外都打开,部分突破了农村基层的独立与 工业化隔膜的乡土性,人与人间交流密切,很好,非常好,但问题只有一个,当驿站功能缺失,长期依赖家书为情感支持和信息来源的人就会陷入落寞和外部被动缠绕的信息茧房,使身心内外备遭破坏,人是社会性动物,在脱离群体时,会疯的,当然,这是极端。这种情况难免会导到“家书抵万金”,“白发搔更短”的萧景。有人难免语:那只要我保持驿站功能不断,如使用电报,邮件便可避免上述情况。确实。但却同时带来了2个问题:首先,由于信息传递的方便,信息传递量会大量增多,人与人交流转瞬间而已,就会导致个人信息从孔中似漏沙般渗出,被不法分子利用.导致个人钱财,亲友钱财被窃,进一步加深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导致人际关系的破裂,或导致人们不再出远门,情谊只得垂江流。其次,邮件邮件导致家书文化的遗失,使人们越少写字,越难写宇,越差写字,《娱乐至死》一书中谈到,电报要求我们只接受信息毕竟电报是单面个人,不似报纸,面向大众甚至小众,需要分析数据图片让我们看到信息而电视让我们失去思考能力。当然这些都是对认人对每个个体的。而新世纪展出的AI与视频或VR联合起来,人就真的无依了,如今人工智能不但发展到仿声仿色的地步,人与人在城市化,功利心下已笈笈可危,薄如蝉翼的信任心,一下子被摧毁。可曾想,一个投影的真人向你乞钱,你却不知这是否是被不注分于操控的AI。如在阿西莫天的小说中,索拉利星人只通过视频方式交流,连实地的接触都十分困难。十分抗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