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论语》智慧:忠臣多孝子

2023-03-13 16:29 作者:隐士纪录  | 我要投稿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 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孟懿子问孝,孔子说:“不违礼。” 樊迟驾车时,孔子告诉他:“孟孙问孝于我,我说:‘不违礼’。”樊迟说:“什么意思?”孔子说:“活着时按礼侍奉;死之后按礼安葬、按礼纪念。”

孟武伯问孝。子曰:“母唯其疾之忧。”  孟武伯问孝,孔子说:“父母对于子女,只为他们的健康而担忧。”

    中国有“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的说法,民间也常见“忠孝传家”的家训,为什么“忠”和“孝”总是联系在一起呢?     孝是个人感知能力的体现。父母爱护子女,辛勤劳作提供成长的物质条件,为教育和成才费尽心血,每时每刻都在为子女担忧;孝是子女对父母之爱的回报,能够体会父母真心爱护,需要有共情力,萌生回报父母恩情的想法,需要具备感恩之心,能采取行动回报父母,需要必要的行动力,这些能力是报效国家的智力基础。    孝是人情世故在家庭中的体现。如果对父母尽孝是出于真心,必然尽己所能避免父母担忧,还会努力提高自己的实力为自己负责,减轻家庭负担,随着承担的责任越来越多,也就知道了生活不易,更能体会父母之爱,这就是家庭关系中的人情世故,而懂得人情世故是做事的必要条件。     对国家的忠诚是孝道的延伸。一个人为尽孝努力承担责任,必然会成为做事尽责的人,并且因为懂得生存的难处,也能够体会到国家政策对每个人的影响,必然希望通过报效国家实现国泰民安,会像爱自己的家庭一样爱天下人,这是中国人的家国情怀。     无违孝道,爱天下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样的人若从政,必然是忠于职守的好官。

《论语》智慧:忠臣多孝子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